下列語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其真無馬邪? B.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 C.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谷忘反 D.同舍生皆被綺繡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編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叱咄( )( ) 俟其欣悅( ) 負(fù)篋曳屣( )( ) 綺繡( )
2.解釋下列畫線的詞語。
以是: 禮愈至: 俟其欣悅:
3.下面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窺谷忘反 B.四支僵勁不能動
C.食不飽,力不足 D.其真無馬邪
4.翻譯下列句子。
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5.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xiàn)自己求學(xué)的艱難?
6.請寫出你所積累的兩旬有關(guān)勤奮刻苦的名言警句。
①
②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馬 說
韓 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九方皋相馬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① 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彌轍② ,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共擔(dān)纟墨薪菜③ 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在沙丘!蹦鹿唬骸昂务R也?”對曰:“牝而黃④ !笔谷送≈,牡而驪⑤ 。穆公不說,召伯樂而謂之曰:“敗矣!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馬之能知也?”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⑥ !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⑦ 。若皋之所觀,天機⑧ 也。得其精而毒其粗,在其內(nèi)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 而 遺其所不視。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⑨ 。”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選自《列子·說符》)
[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體。容,指狀貌!靶稳萁罟恰笔敲~性并列短語作動詞“相”的狀語。②絕塵彌轍:形容天下之馬(即千里馬)跑得既快,還不揚起塵土,不留下車輪的痕跡。彌,消除。③擔(dān)纟墨(mò)薪菜:擔(dān)柴挑菜。擔(dān)纟墨,指用繩索背負(fù)東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pìn)而黃:黃色母馬。牝,雌性的鳥、獸。⑤牡而驪:黑色的雄馬。牡,雄性的鳥、獸。⑥一至于此乎:竟達到了這樣的程度、呤悄似渌郧f臣而無數(shù)者也:這正是他之所以比我高明千萬倍的地方。⑧天機:馬的天賦喜爭內(nèi)在素質(zhì)。⑨乃有貴乎馬者也:包含著比相馬本身價值更高的道理啊。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食之不能盡其材
C.穆公不說
D.不見其所不見
(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故雖有名馬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
③伯樂對曰
④若彼之所相者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譯文:
②穆公見之,使行求馬。
譯文:
(4) 甲文作者認(rèn)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你贊同這種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
答:
(5) 讀完上面兩篇選文,你從中獲得了怎樣的啟示?
答:
(6) 請你說說這兩篇選文的寓意有什么不同。
答: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四川省成都市九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每小題3分,共9分)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及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屬沛公。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guān)。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遂北至藍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毙,燒絕棧道。后破項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張良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fàn)幑Σ粵Q,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復(fù)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鄙显唬骸疤煜聦侔捕,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憂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绷艉钤弧敖窦毕确庥糊X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庇谑巧夏酥镁;封雍齒為什方侯。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绷艉钅朔Q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候,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①游耳。乃學(xué)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后八年卒,謚為文成侯。
(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
注:①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秦將果畔 |
B.夫晉,何厭之有? |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D.秦王復(fù)軻,被八創(chuàng) |
2.下列句子中的劃線詞,其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
B.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
C.秦軍函陵,晉軍氾南 |
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良祖先為韓國人,且世代相韓,韓為秦所滅時,張良曾不惜千金為韓報仇。后追隨漢王,屢獻奇策,幫助漢王攻入咸陽,使秦王子嬰投降漢王。 |
B.作為一個謀士,張良料事如神,他從秦將是“屠者子”推斷出“易動以利”,并讓沛公“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果真如張良所料。 |
C.由于漢王分封功臣時有失公正,“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以致有些軍吏想相聚謀反,幸虧張良及時獻計,讓漢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齒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場可能發(fā)生的叛亂。 |
D.無論是秦朝末年還是漢王平定天下之后,張良都為漢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并被封為留侯,但張良卻“置榮利而不顧”,辭官歸隱,以致呂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
4.用“/”給下列文字?jǐn)嗑。?分)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5.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分)
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分)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3分)
③上曰:“雍齒與我故,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四川省成都市九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每小題3分,共9分)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及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屬沛公。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guān)。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鼻貙⒐,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迸婀鴵羟剀,大破之。遂北至藍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毙,燒絕棧道。后破項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張良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fàn)幑Σ粵Q,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復(fù)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憂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绷艉钤弧敖窦毕确庥糊X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庇谑巧夏酥镁疲环庥糊X為什方侯。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绷艉钅朔Q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候,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①游耳。乃學(xué)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后八年卒,謚為文成侯。
(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
注:①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
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秦將果畔 |
B.夫晉,何厭之有? |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D.秦王復(fù)軻,被八創(chuàng) |
2.下列句子中的劃線詞,其活用類型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
B.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
C.秦軍函陵,晉軍氾南 |
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張良祖先為韓國人,且世代相韓,韓為秦所滅時,張良曾不惜千金為韓報仇。后追隨漢王,屢獻奇策,幫助漢王攻入咸陽,使秦王子嬰投降漢王。 |
B.作為一個謀士,張良料事如神,他從秦將是“屠者子”推斷出“易動以利”,并讓沛公“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果真如張良所料。 |
C.由于漢王分封功臣時有失公正,“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以致有些軍吏想相聚謀反,幸虧張良及時獻計,讓漢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齒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場可能發(fā)生的叛亂。 |
D.無論是秦朝末年還是漢王平定天下之后,張良都為漢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并被封為留侯,但張良卻“置榮利而不顧”,辭官歸隱,以致呂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
4.用“/”給下列文字?jǐn)嗑。?分)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zhàn)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yǎng)其全鋒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5.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分)
①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4分)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3分)
③上曰:“雍齒與我故,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保3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A.秦將果畔 | B.夫晉,何厭之有? |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D.秦王復(fù)軻,被八創(chuàng) |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 B.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
C.秦軍函陵,晉軍氾南 | 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A.張良祖先為韓國人,且世代相韓,韓為秦所滅時,張良曾不惜千金為韓報仇。后追隨漢王,屢獻奇策,幫助漢王攻入咸陽,使秦王子嬰投降漢王。 |
B.作為一個謀士,張良料事如神,他從秦將是“屠者子”推斷出“易動以利”,并讓沛公“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果真如張良所料。 |
C.由于漢王分封功臣時有失公正,“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以致有些軍吏想相聚謀反,幸虧張良及時獻計,讓漢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齒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場可能發(fā)生的叛亂。 |
D.無論是秦朝末年還是漢王平定天下之后,張良都為漢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并被封為留侯,但張良卻“置榮利而不顧”,辭官歸隱,以致呂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學(xué)九年級下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每小題3分,共9分)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及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屬沛公。良數(shù)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guān)。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軍,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鼻貙⒐,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迸婀鴵羟剀,大破之。遂北至藍田,再戰(zhàn),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毙,燒絕棧道。后破項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張良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fàn)幑Σ粵Q,未得行封。上在雒陽南宮,從復(fù)道望見諸將往往相與坐沙中語。上曰:“此何語?”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鄙夏藨n曰:“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故,數(shù)嘗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绷艉钤弧敖窦毕确庥糊X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庇谑巧夏酥镁;封雍齒為什方侯。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候,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①游耳。乃學(xué)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強聽而食。后八年卒,謚為文成侯。
(選自《史記·留侯世家》,有刪改)
注:①赤松子:傳說中的仙人。
【小題1】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
A.秦將果畔 | B.夫晉,何厭之有? |
C.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D.秦王復(fù)軻,被八創(chuàng) |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 B.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
C.秦軍函陵,晉軍氾南 | 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A.張良祖先為韓國人,且世代相韓,韓為秦所滅時,張良曾不惜千金為韓報仇。后追隨漢王,屢獻奇策,幫助漢王攻入咸陽,使秦王子嬰投降漢王。 |
B.作為一個謀士,張良料事如神,他從秦將是“屠者子”推斷出“易動以利”,并讓沛公“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后來事態(tài)的發(fā)展果真如張良所料。 |
C.由于漢王分封功臣時有失公正,“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以致有些軍吏想相聚謀反,幸虧張良及時獻計,讓漢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齒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場可能發(fā)生的叛亂。 |
D.無論是秦朝末年還是漢王平定天下之后,張良都為漢王立下了汗馬功勞,并被封為留侯,但張良卻“置榮利而不顧”,辭官歸隱,以致呂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