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正確的選項是
(1)社會主義國家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A、去掉“水平”
B、去掉“改善”
(2)即使日本一再美化其侵略行徑,但是不能掩蓋歷史真相。

A、把“即使”改為“但是”。
B、把“即使”改為“雖然”。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練北京課改版七年級語文下 北京課改版 題型:048

閱讀《魯迅自傳》,思考回答問題。

魯迅自傳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紹興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親是讀書的;母親姓魯,鄉(xiāng)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學力。聽人說,在我幼小時候,家里還有四五十畝水田,并不很愁生計。但到我十三歲時,我家忽而遭了一場很大的變故,幾乎什么也沒有了;我寄住在一個親戚家里,有時還被稱為乞食者。我于是決心回家,而我底父親又生了重病,約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漸至于連極少的學費也無法可想;我底母親便給我籌辦了一點旅費,教我去尋無需學費的學校去,因為我總不肯學做幕友或商人,——這是我鄉(xiāng)衰落了的讀書人家子弟所常走的兩條路。

  其時我是十八歲,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師學堂了,分在機關科。大約過了半年,我又走出,改進礦路學堂去學開礦,畢業(yè)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學。但待到在東京的預備學校畢業(yè),我已經(jīng)決意要學醫(yī)了。原因之一是因為我確知道了新的醫(yī)學對于日本維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進了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學了兩年。這時正值俄日戰(zhàn)爭,我偶然在電影上看見一個中國人因做偵探而將被斬,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先提倡新文藝。我便棄了學籍,再到東京,和幾個朋友立了些小計劃,但都陸續(xù)失敗了。我又想往德國去,也失敗了。終于,因為我底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jīng)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這時我是二十九歲。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學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堂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但革命也就發(fā)生,紹興光復后,我做了師范學校的校長。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長招我去做部員,移入北京;后來又兼做北京大學、師范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的國文系講師。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語堂的幫助逃到廈門,去做廈門大學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廣東做了中山大學教授,四月辭職,九月出廣東,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學時候,只在雜志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說是一九一八年,因為一個朋友錢玄同的勸告,做來登在《新青年》上的。這時才用“魯迅”的筆名;也常用別的名字做一點短論。現(xiàn)在匯印成書的有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一本論文,一本回憶記,一本散文詩,四本短評。別的,除翻譯不計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國小說史略》,和一本編定的《唐宋傳奇集》。

一九三○年五月十六日

(1)

簡要概括第二段和第三段的內容。

第二段: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

(2)

“我一回國,就在浙江杭州的兩級師范學堂做化學和生理教員第二年就走出,到紹興中學去做教務長,第三年又走出,沒有地方可以去,想在一個書店去做編譯員,到底被拒絕了。”想一想加粗詞語說明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

“到一九二六年,有幾個學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說我不好,要捕拿我……”這本是一件大事,作者為什么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表達?

(4)

請分別說說文中兩個“不好”的不同含義。

________。

(5)

用文中原句填空。

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是________。

(6)

對魯迅先生幾次改變人生道路的理解,符合魯迅先生的精神的一項是

[  ]

A.

魯迅先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和社會環(huán)境選擇人生道路,非常明智。

B.

魯迅先生幾次轉變,說明他一直在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職業(yè)。

C.

魯迅先生數(shù)次改變人生道路,是符合當時社會現(xiàn)狀的,因為當時文學是最繁盛、最能令人成名的事業(yè)。

D.

魯迅先生多次更改自己的人生道路,主要是從國家民族利益考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