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線詞意義和用法有錯的一項是

A.真不知馬也(表推測語氣,譯為“恐怕”)
B.顧不如蜀鄙之僧(表反問語氣、譯為“嗎”)
C.越明年(與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明年”同)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劃線詞意義和用法有錯的一項是
[     ]
A.真不知馬也(表推測語氣,譯為“恐怕”)
B.顧不如蜀鄙之僧(表反問語氣、譯為“嗎”)
C.越明年(與現(xiàn)代漢語的名詞“明年”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華東師大版一課一練九年級語文(H版) 題型:048

  ①為什么忽然想起這副對聯(lián)呢?因為有幾位朋友在談話中認為,古人讀書似乎都沒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為讀書而讀書,都是讀死書的。為了證明這種認識不合事實,才提起了這副對聯(lián)。而且,這副對聯(lián)知道的人很少,頗有介紹的必要。

  ②上聯(lián)的意思是講書院的環(huán)境便于人們專心讀書。這11個字生動地描寫了自然界的風雨聲和人們的讀書聲交織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當年的東林書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聽見了一片朗誦和講學的聲音與天籟齊鳴。

 、巯侣(lián)的意思是講在書院中讀書的人都要關心政治。這11個字充分表明了當時東林黨人在政治上的抱負。他們主張不能只關心自己的家事,還要關心國家和全世界的大事。那個時候的人已經(jīng)知道天下不只是一個中國,還有許多別的國家。他們把天下事與國家事并提,可見天下事是指的世界大事,不限于本國的事情了。

 、馨焉舷侣(lián)________起來看,它的意思更加________,就是說一面要致力讀書,一面要關心政治,兩方面要緊密結合。而且,上聯(lián)的“風聲、雨聲”也可以理解為語帶雙關,兼指自然界的風雨和政治上的風雨。這副對聯(lián)的意義________是相當深長的。

1.第④節(jié)橫線上依次應填入的雙音節(jié)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節(jié)加粗的“這種認識”是指________。

3.第②節(jié)劃線句可用“________臨其境”來形容。(橫線上限填一字)

4.對聯(lián)中的“________”就是天籟。

5.“他們主張不能只關心自己的家事,還要關心國家和全世界的大事”一句中,“只”字不能刪去的理由是:①從意思上講,________。②從句法上講,________。

6.第①節(jié)中“這副對聯(lián)知道的人很少”為什么不能改成“很少的人知道這副對聯(lián)”?

7.第④節(jié)中的兩個“風雨”的含義是不同的,前一個“風雨”是指________,后一個“風雨”是指________。

8.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可多項選擇)

[  ]

A.作者提及這副對聯(lián)是為了證明朋友認為古人讀書都沒有政治目的的看法是錯誤的。

B.作者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副對聯(lián)才提到這副對聯(lián)。

C.通過對對聯(lián)的分析,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D.本文的論點可以簡單地歸結為“事事關心”。

E.這副對聯(lián)證明中國古人讀書都不是讀死書的。

F.作者對上聯(lián)意思進行解釋時,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這體現(xiàn)了雜文文藝性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贋槭裁春鋈幌肫疬@副對聯(lián)呢?因為有幾位朋友在談話中認為,古人讀書似乎都沒有什么政治目的,都是為讀書而讀書,都是讀死書的。為了證明這種認識不合事實,才提起了這副對聯(lián)。而且,這副對聯(lián)知道的人很少,頗有介紹的必要。

 、谏下(lián)的意思是講書院的環(huán)境便于人們專心讀書。這11個字生動地描寫了自然界的風雨聲和人們的讀書聲交織在一起的情景,令人仿佛置身于當年的東林書院中,耳朵里好像真的聽見了一片朗誦和講學的聲音與天籟齊鳴。

  ③下聯(lián)的意思是講在書院中讀書的人都要關心政治。這11個字充分表明了當時東林黨人在政治上的抱負。他們主張不能只關心自己的家事,還要關心國家和全世界的大事。那個時候的人已經(jīng)知道天下不只是一個中國,還有許多別的國家。他們把天下事與國家事并提,可見天下事是指的世界大事,不限于本國的事情了。

 、馨焉舷侣(lián)________起來看,它的意思更加________,就是說一面要致力讀書,一面要關心政治,兩方面要緊密結合。而且,上聯(lián)的“風聲、雨聲”也可以理解為語帶雙關,兼指自然界的風雨和政治上的風雨。這副對聯(lián)的意義________是相當深長的。

(1)第④節(jié)橫線上依次應填入的雙音節(jié)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節(jié)加粗的“這種認識”是指________。

(3)第②節(jié)劃線句可用“________臨其境”來形容。(橫線上限填一字)

(4)對聯(lián)中的“________”就是天籟。

(5)“他們主張不能只關心自己的家事,還要關心國家和全世界的大事”一句中,“只”字不能刪去的理由是:①從意思上講,________。②從句法上講,________。

(6)第①節(jié)中“這副對聯(lián)知道的人很少”為什么不能改成“很少的人知道這副對聯(lián)”?

(7)第④節(jié)中的兩個“風雨”的含義是不同的,前一個“風雨”是指________,后一個“風雨”是指________。

(8)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可多項選擇)

[  ]

A.作者提及這副對聯(lián)是為了證明朋友認為古人讀書都沒有政治目的的看法是錯誤的。

B.作者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這副對聯(lián)才提到這副對聯(lián)。

C.通過對對聯(lián)的分析,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D.本文的論點可以簡單地歸結為“事事關心”。

E.這副對聯(lián)證明中國古人讀書都不是讀死書的。

F.作者對上聯(lián)意思進行解釋時,進行了生動的描寫,這體現(xiàn)了雜文文藝性的特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湖北省模擬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有刪節(jié))
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竹取道     十年春,齊師我 
     B、參差披拂     參差不齊 
     C、全石為底      愚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
     D、乃記而去      蓋余勤且艱若此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
      A、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xiàn)。
      B、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魚)時而靜上下不動,時而 忽然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C、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四周被竹子和樹木環(huán)抱著,寂靜冷落沒有來往的人。
      D、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潭中的魚可能有一百幾十頭,都在空氣中游動沒有什么依靠。 3、課文多角度描寫景物,對其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
      A、點面結合。如寫石:“全石以為底”是面,“為坻、為嶼、為嵁、為巖”是點。
      B、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下見小潭”是近。
      C、動靜結合。如寫魚:“影布石上”是靜,“俶爾遠逝”是動。
      D、虛實相生。如“潭中魚可百許頭”表面寫魚,實為寫水,以虛寫實,虛實相應成趣。
4、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記,試說說作者觀魚和游覽結束時的不同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湖南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秋水《莊子》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詞。
①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辯:_______
②東面而行,不見水端:           端 :_______      
③吾見笑于大方之家長:           長 :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項不同于其他各項,它是(     )
A.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B.野語有之曰
C.少仲尼之聞
D.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
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道聞百,以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河伯起初覺得自己的天地最廣大,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天地確實闊大,他當初的認識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河伯看到廣闊的大海,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承認自己的原有認識是錯誤的,這一認識轉變是值得肯定的。
C.在河伯的感嘆里,河伯覺得有些人對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確的,他們不應該認為孔子的學識少,也不應該認為伯夷的道義輕。
D.河伯的感嘆里還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自己有幸來到大海,增長了見識,否則,因見識短淺而自以為是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5.也許你能從這則寓言中受到不少啟發(fā),請談談自己最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7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語文試題(課改卷) 題型:048

閱讀

秋水

《莊子》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

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字詞。

①兩涘渚崖之間,不牛馬  辯:

②東面而行,不見水    端:

③吾見笑于大方之家    長:

(2)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之”字的意思和用法,有一項不同于其他各項,它是

[  ]

A.

以天下美為盡在己

B.

野語有

C.

少仲尼

D.

吾非至于子門,則殆矣

(3)

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①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②道聞百,以為莫己若。

(4)

以下是對文章的分析理解,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河伯起初覺得自己的天地最廣大,是因為他所擁有的天地確實闊大,他當初的認識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

河伯看到廣闊的大海,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承認自己的原有認識是錯誤的,這一認識轉變是值得肯定的。

C.

在河伯的感嘆里,河伯覺得有些人對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確的,他們不應該認為孔子的學識少,也不應該認為伯夷的道義輕。

D.

河伯的感嘆里還表達了這樣的意思:自己有幸來到大海,增長了見識,否則,因見識短淺而自以為是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5)

也許你能從這則寓言中受到不少啟發(fā),請談談自己最深的感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跋李莊簡公家書    陸游   (11分)

李光①罷政歸鄉(xiāng)里時,某②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劇談終日。每言秦氏③,必曰:“咸陽”,憤切慷慨,形于辭色。

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④過嶺,悲憂出涕。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

后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

【注釋】①李光:宋高宗時任參知政事等職。②某:陸游自稱。 ③秦氏:指秦檜。

④趙相:即趙鼎,宋高宗時宰相,因反對和議遭貶!

1.下列句中的“于”與“形于辭色”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苛政猛于虎也。

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余將告于蒞事者。

D.積于今六十歲矣。

2.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陸游20歲那年,李光大人在政務繁忙中還抽空來拜訪我的父親,整天促膝暢談。

B.每當談到秦檜的時候,李光臉上便露出憤怒慷慨的樣子。

C.從選文來看,李光是一個剛毅不屈之人。

D.在這篇文章中,陸游表達了對李光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悲憂出:_________           ②言此時:            

③雖海表:_________           ④皆垂范百世: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3分)

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年江蘇省江陰市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跋李莊簡公家書    陸游   (11分)

李光①罷政歸鄉(xiāng)里時,某②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劇談終日。每言秦氏③,必曰:“咸陽”,憤切慷慨,形于辭色。

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④過嶺,悲憂出涕。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

后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

【注釋】①李光:宋高宗時任參知政事等職。②某:陸游自稱。 ③秦氏:指秦檜。

④趙相:即趙鼎,宋高宗時宰相,因反對和議遭貶!

1.下列句中的“于”與“形于辭色”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苛政猛于虎也。

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余將告于蒞事者。

D.積于今六十歲矣。

2.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陸游20歲那年,李光大人在政務繁忙中還抽空來拜訪我的父親,整天促膝暢談。

B.每當談到秦檜的時候,李光臉上便露出憤怒慷慨的樣子。

C.從選文來看,李光是一個剛毅不屈之人。

D.在這篇文章中,陸游表達了對李光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悲憂出:_________           ②言此時:            

③雖海表:_________           ④皆垂范百世:_________

4.翻譯下列句子。(3分)

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跋李莊簡公家書    陸游   (11分)
李光①罷政歸鄉(xiāng)里時,某②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劇談終日。每言秦氏③,必曰:“咸陽”,憤切慷慨,形于辭色。
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④過嶺,悲憂出涕。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
后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
【注釋】①李光:宋高宗時任參知政事等職。②某:陸游自稱。 ③秦氏:指秦檜。
④趙相:即趙鼎,宋高宗時宰相,因反對和議遭貶!
【小題1】下列句中的“于”與“形于辭色”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苛政猛于虎也。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余將告于蒞事者。D.積于今六十歲矣。
【小題2】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陸游20歲那年,李光大人在政務繁忙中還抽空來拜訪我的父親,整天促膝暢談。
B.每當談到秦檜的時候,李光臉上便露出憤怒慷慨的樣子。
C.從選文來看,李光是一個剛毅不屈之人。
D.在這篇文章中,陸游表達了對李光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小題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悲憂出:_________           ②言此時:            
③雖海表:_________           ④皆垂范百世:_________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3分)
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屆江蘇省江陰市要塞中學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文言文閱讀


跋李莊簡公家書    陸游   (11分)
李光①罷政歸鄉(xiāng)里時,某②年二十矣。時時來訪先君,劇談終日。每言秦氏③,必曰:“咸陽”,憤切慷慨,形于辭色。
一日平旦來,共飯,謂先君曰:“聞趙相④過嶺,悲憂出涕。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方言此時,目如炬,聲如鐘,其英偉剛毅之氣,使人興起。
后四十年,偶讀公家書,雖徙海表,氣不少衰,丁寧訓戒之語,皆足垂范百世,猶想見其道“青鞋布襪”時也。
【注釋】①李光:宋高宗時任參知政事等職。②某:陸游自稱。 ③秦氏:指秦檜。
④趙相:即趙鼎,宋高宗時宰相,因反對和議遭貶。 
【小題1】下列句中的“于”與“形于辭色”中的“于”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苛政猛于虎也。B.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C.余將告于蒞事者。D.積于今六十歲矣。
【小題2】下列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陸游20歲那年,李光大人在政務繁忙中還抽空來拜訪我的父親,整天促膝暢談。
B.每當談到秦檜的時候,李光臉上便露出憤怒慷慨的樣子。
C.從選文來看,李光是一個剛毅不屈之人。
D.在這篇文章中,陸游表達了對李光的崇敬和熱愛之情。
【小題3】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4分)
①悲憂出:_________           ②言此時:            
③雖海表:_________           ④皆垂范百世:_________
【小題4】翻譯下列句子。(3分)
仆不然,謫命下,青鞋布襪行矣,豈能作兒女態(tài)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