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A.大作品使我們變矮,小作品使我們升高。 B.記住,你是吃飯長大的,讀書長大的,也是在愛里長大的! C.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的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bǔ)償吧。 D.街上仿佛沒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寬了許多,空曠而沒有涼氣。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期末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山西省同步題 題型:單選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2分)
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B.巷子的兩邊都是高高的院墻,墻上爬滿了長春藤,紫藤;間或有綴滿花朵的樹枝從墻上探出頭來。
C.對于柳,人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賞它的多姿。
D.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B.巷子的兩邊都是高高的院墻,墻上爬滿了長春藤,紫藤;間或有綴滿花朵的樹枝從墻上探出頭來。 |
C.對于柳,人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賞它的多姿。 |
D.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4屆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級下學(xué)期第三次測評語文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2分)
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B.巷子的兩邊都是高高的院墻,墻上爬滿了長春藤,紫藤;間或有綴滿花朵的樹枝從墻上探出頭來。
C.對于柳,人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賞它的多姿。
D.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B.巷子的兩邊都是高高的院墻,墻上爬滿了長春藤,紫藤;間或有綴滿花朵的樹枝從墻上探出頭來。 |
C.對于柳,人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賞它的多姿。 |
D.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級下學(xué)期第三次測評語文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下列句子沒有使用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2分)
A.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B.巷子的兩邊都是高高的院墻,墻上爬滿了長春藤,紫藤;間或有綴滿花朵的樹枝從墻上探出頭來。 |
C.對于柳,人們又是吟詩,又是作畫,又是感嘆它的多情,又是贊賞它的多姿。 |
D.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對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眾鳥高飛盡,孤立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運用擬人手法,表現(xiàn)作者愛“眾鳥”、愛“孤立”的感情。
B.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大固草,滿城風(fēng)雨,梅子黃時雨。
運用反問,有力地表達(dá)了自己的閑愁之多。
C.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運用比喻,形象地表明,作者自己并沒有追求功名富貴的欲念。
D.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運用對偶,音韻和諧,語言整齊,增強(qiáng)了感染力。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xùn)練 八年級語文上。ㄌK教版) 銀版 蘇教版 銀版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1+1輕巧奪冠優(yōu)化訓(xùn)練 八年級語文(上) 題型:048
閱讀《七律 長征》這首詩,完成問題。
七律 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yuǎn)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下列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
A.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B.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C.苔痕/上/階綠。
D.烏蒙/磅礴/走泥丸。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
A.毛澤東的“五嶺逶迤騰細(xì)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詩表現(xiàn)得不僅是氣象闊遠(yuǎn),磅礴崢嶸,而且是以山寫人,含蓄雋永,洋溢著一種革命豪情。
B.頸聯(lián)兩句雖然只寫江之險、橋之險,沒有從正面描繪紅軍是如何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但紅軍堅忍不拔,英勇頑強(qiáng),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敗的英雄形象,卻從側(cè)面得到了表現(xiàn)。
C.尾聯(lián)中的“更喜”不僅揭示出與前面兩聯(lián)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首聯(lián)的“不怕”相呼應(yīng),使全詩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渾然一體,而且表現(xiàn)了紅軍的樂觀開朗的精神。
D.這首詩主要運用了擬人、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
3.寫出點明全詩主旨的詩句,并分析這句詩在全詩中起哪些作用。
(1)點明全詩主旨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頷聯(lián)中把五嶺的“逶迤”“騰細(xì)浪”和烏蒙的“磅礴”“走泥丸”合在一起說,你覺得矛盾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35年10月,紅軍第二方面軍、第四方面軍正在行軍途中,還沒有越過岷山。作者為什么要在詩中把它說成是“三軍過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