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表述中有誤的一項是
A.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其中借用了北宋詞人柳永的《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詩句,概括了做學(xué)問成大事業(yè)者的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B.對聯(lián)“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思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贊頌的是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譯書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lǐng)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早雨,文壇從此感彷徨”是一副悼念魯迅的挽聯(lián)。
C.“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有著格言警句般的文字,出自印度文學(xué)巨匠泰戈爾的《新月集》;我國現(xiàn)、當(dāng)代女作家,兒童文學(xué)作家冰心受其影響,創(chuàng)作了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無標(biāo)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小詩,后結(jié)集為《繁星》和《春水》,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母愛、童真、人生。
D.“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古代的典籍,其中“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墩撜Z》《孟子》記載了孔子與孟子的社會理想、政治主張,以及他們修身、交友、學(xué)習(xí)方面的見解。
1、C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下列表述中有誤的一項是
A.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談到“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境界”其中借用了北宋詞人柳永的《蝶戀花》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詩句,概括了做學(xué)問成大事業(yè)者的一種鍥而不舍的堅毅性格和執(zhí)著態(tài)度。
B.對聯(lián)“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思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贊頌的是西漢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譯書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lǐng)吶喊;先生已經(jīng)作古,痛憶早雨,文壇從此感彷徨”是一副悼念魯迅的挽聯(lián)。
C.“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有著格言警句般的文字,出自印度文學(xué)巨匠泰戈爾的《新月集》;我國現(xiàn)、當(dāng)代女作家,兒童文學(xué)作家冰心受其影響,創(chuàng)作了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無標(biāo)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小詩,后結(jié)集為《繁星》和《春水》,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母愛、童真、人生。
D.“四書五經(jīng)”是中國古代的典籍,其中“四書”包括《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墩撜Z》《孟子》記載了孔子與孟子的社會理想、政治主張,以及他們修身、交友、學(xué)習(xí)方面的見解。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四川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語文詩話
[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甲】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入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終南別業(yè)》
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雜然而前陳者(雜然:雜亂的樣子)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以……為樂)
C.勝事空自知(空:沒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至于負(fù)/者歌/于途 B.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C.頹/然乎/其間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選項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例: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見漁人,乃大驚。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1.對詩文內(nèi)容或情感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醉”“樂”二字貫穿全文;乙詩“偶然”二字承啟上下,二者都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閑適情趣。
B.甲文太守之樂,樂在與民同樂,“醉能同其樂”一句點明主旨;乙詩詩人之樂,樂在自得其樂,“談笑無還期”一句點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體描繪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詩沒有具體景物的描繪。
I).甲文除寫“樂”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貶謫的苦悶情懷;乙詩則有詩人豁達胸襟的表達。
12.下列詩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通過四個場面的具體描寫,描繪了滁州人民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tài),從側(cè)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一句,采用動靜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出山林的幽靜。
C.“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萎靡不振的醉漢形象。
D.乙詩結(jié)尾兩句,引入偶遇之人,帶有鮮明的生活氣息。
13.將甲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14.試展開想象,體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中“窮”、“起”的表達效果。(2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 語文 人教課標(biāo)八年級貴州專版 2009-2010學(xué)年 第20期 總第176期 人教課標(biāo)貴州專版 題型:043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學(xué)習(xí)周報 語文 中考版 貴州專用 2009-2010學(xué)年 第52期 總第208期 貴州中考版 題型:048
|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5題。
①談飲茶,不妨從《紅樓夢》說起。
②曹雪芹在《紅樓夢》第41回中,寫了寶玉、黛玉、寶釵到櫳翠庵飲茶的情節(jié)。妙玉泡茶待客,泡的是君山名茶老君眉,盛茶的是瓟斝(bó jiǎ)、點犀(qiāo),煮的是陳年梅花雪水,泡出茶來,果然清醇無比。妙玉為什么要用梅花雪水泡茶呢?原來這里大有文章。
③水之于茶,關(guān)系極大。名茶名水才能雙美兼?zhèn)洌嗟靡嬲。所以古人對飲茶用水非常講究.唐代的陸羽,是一位品茶專家,世稱“茶圣”。他寫過一部《茶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研究飲茶的著作。其中把水分為三等:“山上水,江中水,井下水。”這山水即泉水,清冽甘美,泡茶自然格外相宜。清代乾隆皇帝命人用銀斗量泉水的輕重,品評天下名泉的高低。結(jié)果北京玉泉山水名列前茅,鎮(zhèn)江金山寺冷泉次之,無錫惠泉和杭州虎跑泉第三,從此玉泉遂有“天下第一泉”之稱。妙玉用的梅花雪水也叫“天泉”。宋代詞家辛棄疾云“細(xì)軍茶經(jīng)煮香雪”,這“香雪”二字,贊美了“天泉”的色味雙絕。
④妙玉給寶玉泡的茶是老君眉。這老君眉是名茶中的一品,如今叫珍眉,仍享有很高的聲譽。我國名茶的品種很多,諸如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六安瓜片、安溪鐵觀音和洞庭湖碧螺春等等,各具特色,愛好也因地因人而異。別的不談,如今單說這碧螺春的一段趣事。
⑤碧螺春產(chǎn)于太湖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上,經(jīng)沸水一泡,便浮起很多雪白茸毛,葉色嫩碧,氣味雋永,據(jù)說原是山中野茶,俗稱“嚇殺人香”?滴跄涎矔r,巡撫宋將軍將此茶獻上,康熙品嘗之后,覺得色味俱佳,但名字不雅,就給改為碧螺春。多少年來一直受到茶客的珍愛。
⑥在飲茶藝術(shù)中,茶具賞心悅目,能增加興味。我國的陶都,有不少制作精致的茶具。有人愛用紫砂茶具,覺得別有意趣,這是很有道理的。
⑦紫砂茶具產(chǎn)于明代萬歷年間,有個叫供春的人制作最精,世稱“供春壺”。紫砂壺有竹節(jié)、蓮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銅器等形狀的制品,砂質(zhì)溫潤,古樸雅致。用久了,經(jīng)過長期摩挲,發(fā)出一種幽光,令人愛不釋手。紫砂壺泡茶能保持色澤鮮艷,香味純正,所謂“色味香皆蘊”,暑天盛茶隔夜不餿,是茶具中的上品。
⑧飲茶的好處很多,古書上早有記載。《本草綱目》上說“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生百病,火降則上清矣”。當(dāng)代醫(yī)家證實,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咖啡堿,咖啡堿能興奮神經(jīng)中樞,所以茶能提神醒腦,消除疲勞。此外,茶還能醒酒消食、去除炎癥,對口腔和腸胃輕度潰瘍有加速愈合的功效。近來醫(yī)學(xué)界還發(fā)現(xiàn),飲茶對消除環(huán)境污染和放射性物質(zhì)的危害,也有積極的作用。但是患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人以少飲為宜,尤其不要飲濃茶。北京市場上有一種柿葉茶,能預(yù)防動脈硬化,降低血壓,據(jù)說還能防癌,可作為高血壓患者的飲料。至于風(fēng)行廣州的王老吉涼茶,是清代嘉慶年間一位叫王老吉的醫(yī)生發(fā)明的,用金銀藤、崗梅根等十味中藥配方而成,有清暑解熱、消滯疏導(dǎo)、生津止渴的功能。北京遠(yuǎn)郊山區(qū)有飲自制的棗茶和黃芩茶的,棗茶能鎮(zhèn)靜安神,黃芩茶清火明目,可謂茶中良藥了。
⑨我國飲茶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西漢王褒所著《僮約》,記載“武陽買茶”之句,唐代,茶已成為許多人家“一日不可無”之物了。如今,飲茶更為普遍,客來獻茶,已是我國人民交友待客的禮節(jié)。
1.閱讀全文,根據(jù)作者的說明思路填寫下表。
從《紅樓夢》說起→ 泡茶的水 → ①(碧螺春) → 茶具(②)
→ ③ →我國飲茶的悠久歷史
答:① ② ③
2.本文開頭引用《紅樓夢》中“櫳翠庵飲茶”的情節(jié),巧妙點出了“飲茶”的哪些本質(zh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段中的劃線句子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細(xì)閱讀課文第⑧自然段,說說飲茶有哪些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文章從《紅樓夢》中“櫳翠庵飲茶”的情節(jié)寫起,增強了趣味性。
B.文中引用唐代“茶圣”陸羽《茶經(jīng)》中的內(nèi)容是為了說明我國飲茶歷史的悠久。
C.文章引用文學(xué)作品對飲茶的描述和大量史實的記載,充分展現(xiàn)了我國飲茶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
D.飲茶在我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甚至成為人家“一日不可無”之物,盡管飲茶的好處很多,但并不適合所有人飲用。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dāng)?shù)母拍詈托g(shù)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yán)碚,我們可以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jié)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shù)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guān)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guān)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guān)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guān)系,首先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細(xì)讀其《董氏武陵集紀(jì)》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guān)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yīng)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
B.談?wù)摼澈拖蟮年P(guān)系,必須承認(rèn)“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rèn)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guān)系。 |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
D.用“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dāng)?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 | B.境超乎象 |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溫州育英實驗學(xué)校初二實驗班秋季9月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dāng)?shù)母拍詈托g(shù)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yán)碚摚覀兛梢栽趶V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jié)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shù)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guān)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guān)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guān)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guān)系,首先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細(xì)讀其《董氏武陵集紀(jì)》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按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薄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guān)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yīng)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
B.談?wù)摼澈拖蟮年P(guān)系,必須承認(rèn)“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rèn)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guān)系。 |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
D.用“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dāng)?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 |
B.境超乎象 |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