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當(dāng)時奢侈今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遺恨迷煙樹。 (《山坡羊驪山懷古》)
6、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當(dāng)時奢侈今何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今遺恨迷煙樹。 (《山坡羊驪山懷古》)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新教材新學(xué)案·語文 八年級 下冊(人教新課標(biāo)) 人教新課標(biāo) 題型:048
驪山①四顧,阿房②一炬③,當(dāng)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④,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⑤。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注釋:①驪山:在現(xiàn)在陜西西安臨潼東南。②阿房:即阿房宮,秦朝宮殿群,故址在現(xiàn)在陜西西安西南阿房村。傳說其“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規(guī)模宏大,建筑華麗。③一炬:傳說項羽攻入咸陽時放大火焚毀阿房宮。④縈紆:回旋彎曲。⑤周齊秦漢楚:這首曲雖以“驪山懷古”為題,但作者感懷、議論的范圍不僅限于“周齊秦漢楚”,至少應(yīng)理解為涉及了定都關(guān)中的隋、唐兩朝。曲中不提隋唐而列入了與關(guān)中地區(qū)關(guān)系不大的“齊楚”,是出于用韻和平仄聲調(diào)的需要。并列五國是暗示依此延推之意。
1.這首曲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引發(fā)作者懷古感傷的事物是:________。
3.這首曲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懷古感傷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語文教研室 題型:048
張養(yǎng)浩晚年到陜西賑饑時,用《山坡羊》的曲調(diào),寫了九首懷古曲,《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就是其中一首,下面讓我們讀一讀張養(yǎng)浩的另一首懷古曲《山坡羊·驪山懷古》。
山坡羊·驪山懷古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dāng)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1)作者登上驪山,縱目閑眺,曾經(jīng)宏偉瑰麗的阿房宮,如今已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寫景的同時,用“________”兩字,抒發(fā)出了作者的感慨。
(2)說說你對“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張養(yǎng)浩晚年到陜西賑饑時,用《山坡羊》的曲調(diào),寫了九首懷古曲,《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就是其中一首,下面讓我們讀一讀張養(yǎng)浩的另一首懷古曲《山坡羊·驪山懷古》。
山坡羊·驪山懷古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dāng)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1)作者登上驪山,縱目閑眺,曾經(jīng)宏偉瑰麗的阿房宮,如今已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寫景的同時,用“________”兩字,抒發(fā)出了作者的感慨。
(2)說說你對“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古詩文默寫(10分)
⑴根據(jù)課本,下列古詩文默寫正確的兩項是 (4分)
A.遠(yuǎn)小人,親賢臣,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遠(yuǎn)賢臣,親小人,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B.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C.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唯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D.槲葉照驛墻,枳花落山路。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E.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五六聲,日長飛絮輕。
F.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dāng)時奢侈今何處?只見草蕭疏,水縈紆。至今遺恨迷煙樹。
⑵根據(jù)課本,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題只選四題作答。)(4分)
①沉舟側(cè)畔千帆過,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②而或長煙一空,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③ ,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④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崔顥《黃鶴樓》)
⑤ ,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⑥江山代有才人出, 。(趙翼《論詩》)
⑶根據(jù)語境,在橫線上填入古詩詞名句。(2分)
愛國詞人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詩句,追憶自己的軍旅生涯,表達(dá)抗敵復(fù)國的壯志;而詩人陸游在《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一詩中,也有“ , ”之句。一樣寫夢境,一樣抒報國之情,相似的手法表達(dá)了共同的情懷。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題網(wǎng)八年級上語文語文版 語文版 題型:048
|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