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

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做食。村中人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于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人問津者。

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語句作答: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卷人

得分

 

 

五、作文

 

(每空? 分,共? 分)

 

 

15、1.(1)領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2)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兩朝了。

2.第一問:漁人的行蹤。第二問:逢桃林、訪桃源、尋桃源。

3.(1)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2)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3)避秦時亂

4.第一問:不足為外人道也。第二問:(1)源中生活安寧,(2)能安居樂業(yè),(3)和睦相處。

5.表達詩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種沒有剝削壓迫,沒有戰(zhàn)亂,人人勞動,和樂富足,寧靜淳樸的和諧生活環(huán)境。

五、作文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8年甘肅省金昌市初中畢業(yè)升學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word 題型:048

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語句作答: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

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

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重慶市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成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問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解釋下列加粗詞語的意思。
(1)屋舍儼然 ________________  
(2)便還家 ________________  
(3)迷     ________________ 
(4)病終   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項加粗字與現(xiàn)在意思一樣的是(    )  
A.武陵人捕魚為業(yè)        
B.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D.不足為外人道也
3.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對文章理解不正確的是(    )    
A.本文采用層層設疑的寫法,既表達了作者希望在現(xiàn)實中看到一個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也能激發(fā)讀者的興趣。     
B.見到村中人的生活狀況,漁人“乃大驚”,說明眼前的場景是他先前所未見過的。  
C.漁人“處處志之”,卻“遂迷”,讓故事亦真亦幻,具有較濃的傳奇色彩。     
D.對于桃花源,劉子驥之后就無人“問津”,似乎也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5.作者在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今天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個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甘肅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1.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這一線索,作者寫了哪幾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語句作答:
(1)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寫桃花源中人精神狀態(tài)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話表明桃源人聽了漁人的話之后,仍想繼續(xù)在桃花源中生活?他們?yōu)槭裁床辉鸽x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淵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戰(zhàn)亂頻繁、民不聊生的時代。他筆下的“桃花源”其實并不存在。那么,陶淵明描寫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2013學年江蘇省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A卷)(解析版) 題型: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16分)

捕蛇者說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毖灾踩羯跗菡�。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w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蔽釃L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解釋劃線詞語。(4分)

其二(     )              若之乎(     )                           

蔣氏大(     )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根據(jù)例句的修辭,再從選文中摘錄一句。(1分)

例:①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文中的“雖雞狗不得寧焉”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同樣是寫雞鳴狗叫,你覺得兩者反映的現(xiàn)象有何不同?(3分)

                                                                     

5.你是如何理解評價“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這句話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遼寧省月考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文言文,完成1—5題。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乙】房玄齡奏:“閱府庫甲兵,遠勝隋世�!鄙�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語言回答:
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面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
⑴便還家 要:_______________
⑵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_______________
不可缺 誠:_______________
⑷卒天下 亡:________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源于《桃花源記》中的兩個成語:_____________、               
5、《桃花源記》一文中,作者寄托了怎樣的社會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題目。(16分)
捕蛇者說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shù)矣�!毖灾踩羯跗菡�。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w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鬃釉唬骸翱琳陀诨⒁�。”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小題1:解釋劃線詞語。(4分)
其二(     )              若之乎(     )                           
蔣氏大(     )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2)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小題3:根據(jù)例句的修辭,再從選文中摘錄一句。(1分)
例:①號呼而轉(zhuǎn)徙,饑渴而頓踣。 ②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小題4:文中的“雖雞狗不得寧焉”和《桃花源記》中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同樣是寫雞鳴狗叫,你覺得兩者反映的現(xiàn)象有何不同?(3分)
                                                                     
小題5:你是如何理解評價“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這句話的?(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福建省連江縣文筆中學2011-201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題型:048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1、請用“/”標示下面語句的句中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

(1)漁人甚異之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解釋加粗詞語。

(1)芳草鮮美( �。�

(2)不足為外人道也(  )

(3)便還家( �。�

(4)處處之( �。�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_________________

(2)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題意填空。

(1)從文中理出“漁人”的行蹤,在空格處填入短語。

發(fā)現(xiàn)桃花源——( �。ā 。�

(2)成語皆言簡意賅,許多成語都語出有典,如成語________,就是濃縮本文的故事而來,意思是________。

5、陶淵明筆下的桃源村寫得非常美好,但其實并不存在。作者描寫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用意,請談談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文言文,完成1~5題。

〔甲〕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乙〕房玄齡奏:“閱府庫甲兵,遠勝隋世�!鄙�曰:“甲兵武備,誠不可缺;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房玄齡:唐太宗時任宰相。②閱: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煬帝:指隋煬帝。⑤乂(yì):安定。

1.用自己的語言回答:甲文村中人來到桃花源的原因是                ;乙文唐太宗論述治國更需重視民生時舉的事例是                

2.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便還家               要:                 

(2)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絕境:                 

(3)不可缺               誠:                 

(4)亡天下               卒:                  

3.用現(xiàn)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4.甲乙兩文都傳達著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的愿望。如何實現(xiàn)這一愿望呢?選一個角度具體說說你從古文學習中獲得的啟示。

〔幫幫你〕可回憶《治水必躬親》、《捕蛇者說》、《岳陽樓記》、《鄒忌諷齊王納諫》、《陳涉世家》等文章內(nèi)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13分)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選自《桃花源記》)

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便還家    (      )                  ②此人一一為言所聞(       )

太守說如此(       )             ④病終(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⑴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⑵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3..用“/”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2分)

余 人 各 復 延 至 其 家。

4..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與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桃花源記》寫法與郭沫若的《天上街市》的寫法一樣,以美好的想象反襯現(xiàn)實的黑暗。   

B.桃源人“不復出焉”是因為與世隔絕時間太長,他們適應不了外面人的生活習慣。

C.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尋找桃源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表明桃源是一個虛構的社會,現(xiàn)實是不存在的。

D.文章結尾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人據(jù)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無人問津”。

5..從《桃花源記》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沒有戰(zhàn)亂,安定團結,相處和諧,生活富足,環(huán)境優(yōu)美。你認為作者的理想境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是不是完全實現(xiàn)了?請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一個例子闡述個人見解。(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13分)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灑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選自《桃花源記》)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便還家   (      )                  ②此人一一為言所聞(      )
太守說如此(      )             ④病終(      )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⑴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⑵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小題3】.用“/”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2分)
余 人 各 復 延 至 其 家。
【小題4】.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與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項是(    )(2分)
A.《桃花源記》寫法與郭沫若的《天上街市》的寫法一樣,以美好的想象反襯現(xiàn)實的黑暗。
B.桃源人“不復出焉”是因為與世隔絕時間太長,他們適應不了外面人的生活習慣。
C.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尋找桃源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表明桃源是一個虛構的社會,現(xiàn)實是不存在的。
D.文章結尾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后人據(jù)此概括出一個成語“無人問津”。
【小題5】.從《桃花源記》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沒有戰(zhàn)亂,安定團結,相處和諧,生活富足,環(huán)境優(yōu)美。你認為作者的理想境界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是不是完全實現(xiàn)了?請列舉現(xiàn)實生活一個例子闡述個人見解。(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婵°倗濮寸换姗€鐛箛娑欐櫢闁跨噦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诲┑鐘叉搐缁狀垶鏌ㄩ悤鍌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