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語文 > 題目詳情

17、自古有“良藥苦口利于,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俗語;歷史上有曹劌勸說魯莊公成功,獲得了長勺之戰(zhàn)的大勝;鄒忌想讓齊王采納自己的建議,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來加以勸諫,齊王欣然采納,最終威望大增,使“燕、趙、韓、魏皆朝于齊”。

請以“勸說”為話題寫作。

寫作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②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③字數在600字以上。

 

 

17、略

請在這里輸入關鍵詞: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自古有“良藥苦口利于,忠言逆耳利于行”的俗語;歷史上有曹劌勸說魯莊公成功,獲得了長勺之戰(zhàn)的大勝;鄒忌想讓齊王采納自己的建議,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來加以勸諫,齊王欣然采納,最終威望大增,使“燕、趙、韓、魏皆朝于齊”。

請以“勸說”為話題寫作。

寫作要求:

①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

②除詩歌外,體裁不限。

③字數在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閱讀課外選文,完成文后練習題。

順耳的忠言更利于行

  古人云:“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敝艺\規(guī)勸的話聽起來雖不順耳,可對我們立身處世卻是有好處的。從犯錯誤者來看,逆耳的忠言固然利于行;但是若從勸誡者來說,順耳的忠言豈不更利于行嗎?

  鄒忌和伍子胥進諫,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納諫除弊,修明政治,富國強兵。他們二人進諫的都是忠言,按理說都利于行。但效果卻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在我看來,主要在于忠言順耳與否。鄒忌用類比、暗示的方法,委婉規(guī)勸,鋒芒含而不露。齊威王聽起來順耳、舒服,采納了鄒忌的意見。而剛愎自用的吳王正陶醉于勝利,沉迷于酒色,聽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便覺刺耳,反感;加上奸佞進讒,伍子胥不丟命才怪!同是忠臣進忠言,卻有兩種不同的結局。這就證明,忠言順耳更利于行。

  順耳的忠言有時所起的作用是逆耳忠言所不能相比的。大家知道,對那些“二進宮”“三進宮”的人來說,法律尚且不怕,逆耳的忠言恐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相反還可能觸發(fā)惡性事件。對于這些人,我們若能用順耳之言去誘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愛,明白社會并未拋棄他們,也許效果會更好些。晉人周處在陸云勸導下“遂改勵,終為忠臣”,不就是證明嗎?不要因為他們是犯過錯誤的人,便惡言相譏,甚至責罵。你雖然用心良苦,想用逆耳之言使他們改正錯誤,踏上新路;但要知道他們也是人,同樣需要別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你若責罵,就好比在他們受傷的心上再加把鹽又捅上一刀,他們會更加瞧不起自己,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對于成績不太好的孩子來說,老師、父母也不應責怪他們。誠然,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孩子取得好成績?恨鐵不成鋼,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責罵只會使他們由害怕到厭棄。成績會進一步下降。此時,他們需要的是安慰鼓勵,逆耳之言對他們來說無異于砒霜了。

  我們的領導干部,用順耳的忠言去教育犯錯誤的同志,尤為重要,不能因為你是領導,就居高臨下,架起機關槍,橫加掃射,以惡語傷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理解。若是你犯了錯誤,你還愿聽到逆耳、傷心的話嗎?

  (1)按順序在橫線上填詞正確的一項是(  )。

  A.原諒 安慰 尊重 理解

  B.尊重 理解 安慰 原諒

  C.理解 尊重 原諒 安慰

  D.尊重 理解 原諒 安慰

  (2)最后一段的畫線語句在這里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鄒忌和伍子胥進諫的不同點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畫出第3段的中心句。

  (5)為了論證中心論點,本文使用了哪些事實論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專項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文言文閱讀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足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關?”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度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芙。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芙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官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本文選自《___________》,文章題目中“諷”的意思是_________
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鄒忌八尺有余(  )
②朝衣冠( 。
我也( 。
④王之甚矣( 。
3.請就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或寫法寫一段評注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從“不自信”劉“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威王一“善”,政局迥異,初時“門庭若市”,后來“無可進者”,請根據“無可進者”寫出“門庭若市”的反義詞語!伴T庭若市”體現了威王的“廣開言路”,在我們學過的古文中,還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廣開言路”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俗語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睆恼Z言運用的角度,鄒忌的進諫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類文閱讀

忠言順耳更利于行

 、俟湃嗽疲骸傲妓幙嗫诶诓,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誠規(guī)勸的話聽起來雖不順耳,可對我們立身處世卻是有好處的。從犯錯誤者來看,逆耳的忠言固然利于行,但是若從勸誡者來說,順耳的忠言豈不更利于行嗎?

  ②鄒忌和伍子胥進諫,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納諫除弊,修明政治,富國強兵。他們二人進諫的都是忠言,按理說都利于行,但效果卻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在我看來,主要在于忠言順耳與否。鄒忌用類比、暗示的方法,委婉規(guī)勸,鋒芒含而不露。齊威王聽起來順耳、舒服,采納了鄒忌的意見。而剛愎自用的吳王正陶醉于勝利,沉迷于酒色,聽伍子胥的逆耳忠言便覺刺耳、反感;加上奸佞進讒,伍子胥不丟命才怪!同是忠臣進忠言,卻有兩種不同的結局。這就證明,忠言順耳更利于行。

 、垌樁闹已杂袝r所起的作用是逆耳忠言所不能相比的。大家知道,對那些“二進宮”、“三進宮”的人來說,法律尚且不怕,逆耳的忠言恐怕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相反還可能觸發(fā)惡性事件。對于這些人,我們若能用順耳之言去誘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溫暖和愛,明白社會并未拋棄他們,也許效果會更好些。晉人周處在陸云的勸導下“遂改勵,終為忠臣”,不就是證明嗎?不要因為他們是犯過錯誤的人,便惡言相譏,甚至責罵。你雖然用心良苦,想用逆耳之言使他們改正錯誤,踏上新路,但要知道他們也是人,同樣需要別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你若責罵,就好比在他們受傷的心上再加把鹽或又捅上一刀,他們會更加瞧不起自己,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

 、軐τ诔煽儾惶玫暮⒆觼碚f,老師、父母也不應責怪他們。誠然,誰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孩子取得好成績?恨鐵不成鋼,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責罵只會使他們由害怕到厭棄,成績會進一步下降。此時,他們需要的是安慰鼓勵,逆耳之言對他們來說無異于砒霜了。

  ⑤我們的領導干部,用順耳的忠言去教育犯錯誤的同志,尤為重要,不能因為你是領導,就居高臨下,架起機關槍,橫加掃射,以惡語傷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被人尊重、理解。若是你犯了錯誤,你還愿聽到逆耳、傷心的話嗎?

(1)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

    A.原諒  安慰  尊重  理解

    B.尊重  理解  安慰  原諒

    C.理解  尊重  原諒  安慰

    D.尊重  理解  原諒  安慰

(2)最后一段的畫線語句在這里比喻什么?

(3)鄒忌和伍子胥進諫的不同點是什么?

(4)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5)為了論證中心論點,本文使用了哪些事實論據?

(6)本文主要使用了哪兩種論證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048

(’05長春)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回答問題。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本文選自《________》,文章題目中“諷”的意思是________。

2)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鄒忌八尺有余(  )

②朝衣冠( 。

我也( 。

④王之甚矣( 。

3)請就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內容或寫法寫一段評注性的文字。

                         

4)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從“不自信”到“暮寢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

                        

5)威王一“善”,政局迥異,初時“門庭若市”,后來“無可進者”。請根據“無可進者”寫出“門庭若市”的反義成語!伴T庭若市”體現了威王的“廣開言路”,在我們學過的古文中,還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廣開言路”的問題?

                         

6)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睆恼Z言運用的角度,鄒忌的進諫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