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有魅力的語言有時可以提升一個地方的知名度。請你仿畫線句把句子補充完整來夸一夸貴港,提升貫港的知名度。

例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自然風(fēng)景這邊獨好。

上有貴港,下有香港,貴港                   。

5、示例:地理環(huán)境如此優(yōu)越

請在這里輸入關(guān)鍵詞: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

有魅力的語言有時可以提升一個地方的知名度。請你仿畫線句把句子補充完整來夸一夸貴港,提升貫港的知名度。

例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自然風(fēng)景這邊獨好。

上有貴港,下有香港,貴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dāng)?shù)母拍詈托g(shù)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yán)碚,我們可以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jié)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shù)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guān)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guān)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guān)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guān)系,首先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細(xì)讀其《董氏武陵集紀(jì)》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jìn)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jìn)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jìn)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薄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guān)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yīng)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wù)摼澈拖蟮年P(guān)系,必須承認(rèn)“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rèn)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guān)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dāng)?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

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dāng)?shù)母拍詈托g(shù)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yán)碚,我們可以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jié)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shù)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guān)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guān)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guān)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guān)系,首先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細(xì)讀其《董氏武陵集紀(jì)》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jìn)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jìn)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jìn)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guān)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yīng)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小題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wù)摼澈拖蟮年P(guān)系,必須承認(rèn)“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rèn)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guān)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小題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小題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dāng)?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小題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1-2012學(xué)年溫州育英實驗學(xué)校初二實驗班秋季9月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dāng)?shù)母拍詈托g(shù)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yán)碚摚覀兛梢栽趶V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jié)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shù)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guān)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guān)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guān)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guān)系,首先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細(xì)讀其《董氏武陵集紀(jì)》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jìn)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jìn)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jìn)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guān)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yīng)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小題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wù)摼澈拖蟮年P(guān)系,必須承認(rèn)“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rèn)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guān)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小題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小題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dāng)?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小題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3屆溫州育英實驗學(xué)校初二實驗班秋季9月月考語文試卷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dāng)?shù)母拍詈托g(shù)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yán)碚,我們可以在廣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jié)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shù)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guān)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guān)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guān)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guān)系,首先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細(xì)讀其《董氏武陵集紀(jì)》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笨梢妱⒂礤a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jìn)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jìn)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jìn)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齊魯青未了!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币陨线@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guān)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yīng)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wù)摼澈拖蟮年P(guān)系,必須承認(rèn)“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rèn)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guān)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dāng)?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

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不詳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10分)
境與象 袁行霈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xué)的重要范疇。在西方文論里恐怕還難以找到一個與它相當(dāng)?shù)母拍詈托g(shù)語。人或以為“意境”一詞創(chuàng)自王國維,其實不然。早在王國維提倡意境說之前,已經(jīng)有人使用意境一詞,并對詩歌的意境作過論述。研究意境固然不能拋開王國維的意境說,但也不可為它所困。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創(chuàng)作實踐出發(fā),聯(lián)系古代文藝?yán)碚摚覀兛梢栽趶V闊的范圍內(nèi)總結(jié)古代詩人創(chuàng)造意境的藝術(shù)經(jīng)驗,探索古典詩歌表現(xiàn)意境的藝術(shù)規(guī)律,為今天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評論提供有益的借鑒。
意境是指詩人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讀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謂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交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這四個字本沒有什么不好,也許因為用濫了,反給人以膚淺的感覺。我所說的“主觀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個性等許多因素。所以我有時索性用“情志”這個提法。我所謂“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種,這是常識:無須贅言。至于意境相加則是一種很膚淺的說法,任何一部辭典,也不會把“交融”解釋為“相加”。意與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這個“意境”是一個新的生命,不明白這一點,就很難討論關(guān)于意境的其他問題了。
這里還有一個境和象的關(guān)系問題。劉禹錫所謂“境生于象外”常被人引用和發(fā)揮。然而,只要從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出發(fā)(而不是作概念的演繹),聯(lián)系自己欣賞詩歌的心理活動來考察這個問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境和象的關(guān)系并不這樣簡單,對劉禹錫這句話的發(fā)揮也未必符合他的原意。若論境與象的關(guān)系,首先應(yīng)當(dāng)承認(rèn)境生于象,沒有象就沒有境。劉禹錫雖然說“境生于象外”,但也不否認(rèn)這一點。細(xì)讀其《董氏武陵集紀(jì)》全文,其中有一段話稱贊董鋌的詩:“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鍛煉元本,雕礱(lóng磨)群形,糾紛舛(chuǎn錯誤,錯亂)錯,逐意奔走。”可見劉禹錫也十分重視象的攝取與加工。
可是,境生于象只說到了問題的一個方面,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個個象的和,而是一種新的質(zhì)。意境超出于具體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體的時間與空間,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猶如從地面飛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圍的東西包圍著、壅塞著,所看到的是一些具體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廣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體景物的一片氣象。杜甫登上高高的慈恩寺塔,“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借用這兩句詩可以說明超乎象而進(jìn)入境的情況。沒有大地就沒有飛升的起點,但不飛離地面也不能進(jìn)入意境。善于讀詩和鑒賞詩的人都有類似的體驗,讀詩進(jìn)入意境的時候,自己的心好像長上了翅膀,自由地飛翔于一個超越時空的無涯無涘的世界之中。
所謂境超乎象,并不意味著意境的形成必須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確,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藝術(shù)形象,中國古典詩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幾近之。但中國一向?qū)σ庀蟮睦斫鈪s不限于此,那種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國詩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諸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薄肮路h(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薄凹娂娔貉┫罗@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薄搬纷诜蛉绾危R魯青未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薄皹谴寡┕现薅桑F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以上這些最見意境的詩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講的意象硬搬過來套在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意境上,總顯得不那么合身。
總之,境與象的關(guān)系全面而確切的表述應(yīng)該是:                  。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組合之后的升華。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為云,則有了云的千姿百態(tài)。那飄忽的、變幻的、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詩的意境。這恐怕是每一個善于讀詩,可以與之談詩的人都會有的體驗。
小題1:.下列說法,與文章內(nèi)容不相符合的一項是  (   )
A.詩歌的意境不是詩人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的簡單組合,而是兩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讓讀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審美境界。
B.談?wù)摼澈拖蟮年P(guān)系,必須承認(rèn)“境生于象”;而劉禹錫所說的“境生于象外”,是否認(rèn)了“沒有象就沒有境”這個關(guān)系。
C.大凡善于讀詩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詩歌的意境,恰如廣袤無垠的世界,讀者的心就如長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間。
D.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論來解釋和欣賞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國古典詩歌的實際。
小題2:.對文中材料的使用,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心源為爐,筆端為炭……逐意奔走”,意在證明長期以來人們對劉禹錫“境生于象外”的理解和發(fā)揮是正確的。
B.借用杜甫“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這兩句詩,意在形象地闡述“境生于象又超乎象”這一詩歌意境鑒賞理論。
C.用“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最見意境的詩句,是為了說明中國古典詩歌在意境創(chuàng)造方面的資源是豐富多樣的。
D.用“意象好比細(xì)微的水珠,意境則是飄浮于天上的云”這一比喻是為了形象描述詩歌意象審美活動時的心理體驗。
小題3:.文中畫線處填上最恰當(dāng)?shù)木渥邮牵?nbsp;     )(2分)
A.境生于象外B.境超乎象
C.境生于象而超乎象D.一個個象的和即境
小題4:.作者在文中對哪些觀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請分點列出這些觀點。(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吉林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敬愛的“號兵”
琦君
  求學(xué)時代,對負(fù)責(zé)學(xué)生事務(wù)的老師,多少總有點畏懼與反感。我中學(xué)的訓(xùn)導(dǎo)主任姓沈名咸曾。我們就在“曾”字的邊上加一個豎心旁,變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歡的意思。
  沈先生兼任我們公民課。在普遍重視語數(shù)外主科的心理之下,對于教公民課的老師,自然又是“另眼相看”?墒且驗樗怯(xùn)導(dǎo)主任,大家都有所顧忌。
  第一天上課,我們屏聲息氣地注視他走進(jìn)課堂,一個個正襟危坐,作出很專心聽講的樣子。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裝,線條筆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發(fā)出“咔咔”的清脆響聲。比起穿長袍布底鞋的語文老師來,要神氣也洋派得多了。他開口說話前先點名,點一個名字抬頭看一眼,仿佛看這一眼就把你牢牢記住似的。他點完名,開始說話了:“我的名字你們一定都知道了,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他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下“沈浩濱”三個字,接著說,“浩瀚的浩,海濱的濱。是我大學(xué)老師給我起的,廣大遼闊的意思。我很喜歡這個名字!
  我扭頭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濱”二字端端正正地寫在筆記本上,卻在下面寫了“號兵”兩個字,又很快地畫了一個大兵吹號的草圖。沈先生打開課本又合上,和氣地說:“今天是第一天上課,大家隨便談?wù)。你們?jīng)過一星期的新生輔導(dǎo),對學(xué)校的各項規(guī)則,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來很民主的樣子。沈琪馬上就舉起手來說:“我有問題!鄙蛳壬c點頭,沈琪站起來大聲說:“請問沈先生,為什么住校的同學(xué)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讀的同學(xué)一定要穿,這不是不公平嗎?”
  沈先生卻微笑地說:“我來解釋一下。本來,穿制服是為了整齊劃一,當(dāng)然最好是全體同學(xué)一律穿制服。但學(xué)校為了體諒住校同學(xué)自己洗制服、燙制服忙不過來;不勤洗的話,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潔,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會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讀的同學(xué),在校外要表現(xiàn)學(xué)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臟了可有家里人洗!
  沈先生說得很有道理,我們想不出話來反駁了。可是沈琪又說話了:“在一個課堂里上課,有的穿制服,有的不穿,就是不整齊嘛!
  “如果住校同學(xué)愿意天天穿制服,當(dāng)然再好沒有,只要能保持整潔。沈琪,因為你是走讀的,才會這樣想。如果你是住校的話,一定會覺得這樣的通融是很合理的!
  沈先生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博得同學(xué)們的好感,后來和沈先生接觸久了,我們對他也就佩服起來。
  他在周會上向大家作報告時,常常喜歡把一只手圈成一個圈,放在嘴邊,好像可以把聲音擴大似的。我們頓時覺得他很是名副其實的“號兵”。有一次他帶我們遠(yuǎn)足,教我們唱進(jìn)行曲,我們就告訴他把他的名字“浩濱”改寫為“號兵”的事,他聽了拍手大笑說:“好極了,以后你們更得聽我的號聲,行動要迅速一致啰!彼f:“號兵是行軍時吹進(jìn)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機智,要以全副精神投注入號聲之中;吹出來的調(diào)子即使單調(diào),卻有振奮人心,鼓舞你勇往直前的效果。就連學(xué)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號的工友,都要負(fù)責(zé)、守時,全校師生都得聽他的號聲。你看他吹號時全神貫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報曉的公雞,多么自信和威武!”
  沈先生的一席話,使我們對原來是開開玩笑的“號兵”的名稱,也領(lǐng)略到一層新的意義。
  初三時,沈先生不再教我們課了,但因他是訓(xùn)導(dǎo)主任,我們?nèi)猿3:退佑|,那就是犯了過錯被請進(jìn)去“吃大菜”(受訓(xùn)斥的意思),可是沈先生的“大菜”是可口而富于營養(yǎng)的。他并不板起面孔訓(xùn)話,而是先講個笑話或故事,讓我們自己想想,錯在哪里?比方說,有一次我們住校生三五個人在一個周日的晚上,請外出假去看一場馬上要下片的電影。學(xué)校批準(zhǔn)我們八時半以前一定要返校。電影散場不到八點,回校時間是綽綽有余的?墒钱(dāng)我們經(jīng)過一間餃子店時,那股香味實在太引誘人。原可以買回來吃,但總覺得坐在店里正式吃,有一派做大人的味道,于是就進(jìn)去圍坐一桌,大吃了一頓。又在水果攤上買了甘蔗菱角,心滿意足地回校。到了校門口,大門已關(guān)上,才知已過八點半,快九點了。幸得好心的老工友悄悄開邊門放我們進(jìn)去,舍監(jiān)已經(jīng)把眼睛瞪得銅鈴似的了,站在宿舍門口等著我們被“一網(wǎng)打盡”了。大名被記下來,直接送到校長室。我們并不怕訓(xùn)導(dǎo)主任的“大菜”,怕的是校長。
  我們走進(jìn)校長室,沈先生也在座。校長還沒開口呢,他先說話了。他說有一個孩子,總是不聽父母的話,每回外出時叫他早點回家,他總是晚歸來。有一天,他又要出去了,父親厲聲的說:“這次出去就別回來了!”孩子在外卻越玩越有沒勁,心里有一種無依的感覺,反而提早回家了?匆姼改刚陂T口張望,母親又高興又意外地問他為什么這么快回來了。孩子一向倔強,不愿把真心話說出來,他說,因為爸爸叫我不要回來嘛,所以我回來了。母親“撲哧”一聲笑了。從那以后,他再也不遲歸了。講完故事,沈先生笑瞇瞇的,校長也笑了,氣氛立刻緩和下來,大家心里也就放松了。幸得沈先生率先開口“定調(diào)”。
  沈先生后來要去英倫留學(xué)了,我們真的好舍不得他走。沈先生古書讀得多,英文又好,他是應(yīng)該出國深造的。
  臨別之前,我們?nèi)嗪献,由我?zhí)筆寫了一首送別沈先生的詩。還記得那首詩的結(jié)尾是這樣的:我們敬愛的號兵/有如我們的父親/我們?nèi)ζ鹗?吹起離別的號聲/祝敬愛的老師/此去萬里鵬程……(選自《母親的金手表》,有刪改)
1.給下列詞語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正危坐(     ) ②浩(     )、弁(     )、綽有余(     )
2.琦君以“敬愛的‘號兵’”為題目,回憶了自己與沈先生共處時一段耐人尋味的日子。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與沈先生有關(guān)的兩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琦君文章的風(fēng)格平和溫婉、親切自然,刻畫人物讀到細(xì)膩、呼之欲出。請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任選其一即可)
①第一天上課,我們屏聲息氣地注視他走進(jìn)課堂,一個個正襟危坐,作出很專心聽講的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裝,線條筆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發(fā)出“咔咔”的清脆響聲。比起穿長袍布底鞋的語文老師來,要神氣也洋派得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是學(xué)生,對任教老師的第一堂課往往印象深刻些!吧蛳壬o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博得同學(xué)們的好感,后來和沈先生接觸久了,我們對他也就佩服起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號兵”是沈琪聽課分心時,信筆拈來安給沈先生的綽號,她運用諧音的創(chuàng)意帶給我們別樣的樂趣。文中沈先生的一席話又讓我們對“號兵”的名稱領(lǐng)略到新的意義,通過他的引導(dǎo),我們有了哪些新的認(rèn)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琦君筆下,沈先生的人格魅力于平實的小事中得以凸顯。閱讀文章,談一談沈先生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深刻印象?(答出兩點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個人物點亮一段歲月,更何況是師者;一首小詩承載無限深情,更何況先生將一去萬里。文章以送給沈先生的詩作結(jié),請你說一說結(jié)尾有何用意?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個角度談?wù)勀愕睦斫狻?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浙江省中考真題 題型:閱讀理解與欣賞

閱讀下列文章,完成問題。

初升之月的魅力
[美]彼得·斯坦哈特

  ①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間爬上去。城市的噪音變成了遠(yuǎn)遠(yuǎn)的低語。在黑暗的寂靜中,我分享著蟋蟀的歡樂和鴟鵂(chīxiū,貓頭鷹)的自信。但我來觀看的是月出的活劇。因為,這使我心中重新獲得被城市過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寧靜與明澈。
 、趶倪@座小山上,我已觀看過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樂一樣,激動我的心弦,然后又撫慰我的心靈。
 、勰铝潦且婚T古老的藝術(shù)。對于史前時代的獵人們來說,頭頂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樣準(zhǔn)確無誤。他們知道,每隔29天,月亮就會變得豐滿圓潤,光華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死去,接著又再次誕生。能憑經(jīng)驗懂得月亮的變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奧的事。
  ④但我們住在戶內(nèi)的人,卻與月亮失去了聯(lián)系。路燈的閃爍和污染的灰塵像面紗一樣遮住了夜空。雖然,人類已經(jīng)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卻變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們之中很少有人能說出當(dāng)晚的月亮將在什么時間升起。然而,它仍然在吸引著我們的思緒。如果我們毫無預(yù)料地突然看到一輪滿月,巨大金黃,掛在地平線上,我們會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它那端莊的儀容。而對那些凝望者,月亮是會有所賜予的。
 、菸叶月亮的賜予是在一個七月的晚上,在山上。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我注視著東面,在一道山脊的那一邊有一團(tuán)明亮的桔黃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間,那道山脊本身似乎猛地燃燒了起來。接著,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紅,由于夏日大氣中的灰塵和水汽而變得形狀怪誕,從樹林中赫然升起。
  ⑥就這樣,由于被大地灼熱的氣息所歪曲,月亮看起來性格乖戾,殘缺不全。但是,當(dāng)月亮脫離了山脊而升起時,它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堅定性和權(quán)威感。它的面色變化著,從紅色變成桔色,變成金色,再變成冷黃色。它似乎是從暗淡下來的大地中吸取著光明,因為,隨著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巒和山谷變得越來越暗淡無光。當(dāng)月亮脫離了地平線,胸脯豐滿渾圓,帶著象牙色的清輝獨自掛在那里時,山谷已成了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陰影。突然間,我感到一種自信和一種幾乎想放聲大笑的歡樂。
  ⑦這一幕延續(xù)了一個小時。月出是緩慢的,充滿了種種微妙之處。要觀賞它,我們必須漸漸置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時間觀念之中。觀賞月亮執(zhí)著地逐漸升高就是在我們自己心中找到一種不尋常的寧靜。我們的想像力漸漸意識到宇宙的廣漠,大地的遼闊,感到我們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議。我們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榮幸。
 、辔页3;氐匠跎碌纳磉,特別是當(dāng)各種事務(wù)把悠閑和夢幻的清晰擠到我生活的一個小小的角落中去時,我更受到強烈的吸引。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獵人的月亮,巨大、金黃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線上,使夜充滿夢幻。
  ⑨一只鴟鵂從山嶺之巔猝然撲下,無聲無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叢中尖聲吟唱。我想起詩人和音樂家,想起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想起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創(chuàng)作的羅蘭佐說道:“月光睡眠在這岸上何等美妙!讓我們在這里坐下,讓音樂之聲輕輕注入我們耳中!蔽宜妓髦,他們的詩句與音樂是否像蟋蟀的樂曲一樣,在某種意義上正是月亮的嗓音。帶著這樣的思緒,我那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亂融化在夜的安謐之中。
 、鈶偃藗兒驮娙藗冊谝估镎业礁羁痰暮x。我們也都會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問題——關(guān)于我們的起源、我們的命運。在月亮升起時,當(dāng)我們按照天空的速度減緩我們大腦的節(jié)奏時,魔力就悄悄地籠罩了我們。我們打開感情的閥門,使我們大腦中那些在白晝里被理智鎖住的部分驅(qū)動起來。越過遙遠(yuǎn)的時空,我們傾聽古代獵人們的喃喃低語,看見久遠(yuǎn)以前詩人們和戀人們的幻夢重現(xiàn)。(選自《讀者》,有改動)
1.文章寫到了哪些月亮“凝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節(jié)中“月亮的賜予”指的是什么?請聯(lián)系上下文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節(jié)中,作者為什么要寫“無聲無息,但明亮如焰”的鴟鵂和“在草叢中尖聲吟唱”的蟋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一些句子語言優(yōu)美而又意味深長。請參照示例,選取一句加以賞析。
[示例]  
  句子: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樂一樣,激動我的心弦,然后又撫慰我的心靈。
  賞析:“每一次月出”如同“美妙的音樂”一樣能夠凈化人的心靈,句子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寫出了“每一次月出”的美妙所在和作者對它的獨特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所流露的情感,引發(fā)了你什么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08年浙江省麗水市初中畢業(yè)升學(xué)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卷 題型:048

閱讀下列文章,完成下題。

初升之月的魅力

[美]彼得·斯坦哈特

  ①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間爬上去。城市的噪音變成了遠(yuǎn)遠(yuǎn)的低語。在黑暗的寂靜中,我分享著蟋蟀的歡樂和鴟鵂(chīxiū,貓頭鷹)的自信。但我來觀看的是月出的活劇。因為,這使我心中重新獲得被城市過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寧靜與明澈。

 、趶倪@座小山上,我已觀看過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樂一樣,激動我的心弦,然后又撫慰我的心靈。

 、勰铝潦且婚T古老的藝術(shù)。對于史前時代的獵人們來說,頭頂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樣準(zhǔn)確無誤。他們知道,每隔29天,月亮就會變得豐滿圓潤,光華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死去,接著又再次誕生。能憑經(jīng)驗懂得月亮的變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奧的事。

 、艿覀冏≡趹魞(nèi)的人,卻與月亮失去了聯(lián)系。路燈的閃爍和污染的灰塵像面紗一樣遮住了夜空。雖然,人類已經(jīng)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卻變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們之中很少有人能說出當(dāng)晚的月亮將在什么時間升起。然而,它仍然在吸引著我們的思緒。如果我們毫無預(yù)料地突然看到一輪滿月,巨大金黃,掛在地平線上,我們會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它那端莊的儀容。而對那些凝望者,月亮是會有所賜予的。

 、菸叶迷铝恋馁n予是在一個七月的晚上,在山上。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我注視著東面,在一道山脊的那一邊有一團(tuán)明亮的桔黃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間,那道山脊本身似乎猛地燃燒了起來。接著,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紅,由于夏日大氣中的灰塵和水汽而變得形狀怪誕,從樹林中赫然升起。

 、蘧瓦@樣,由于被大地灼熱的氣息所歪曲,月亮看起來性格乖戾,殘缺不全。但是,當(dāng)月亮脫離了山脊而升起時,它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堅定性和權(quán)威感。它的面色變化著,從紅色變成桔色,變成金色,再變成冷黃色。它似乎是從暗淡下來的大地中吸取著光明,因為,隨著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巒和山谷變得越來越暗淡無光。當(dāng)月亮脫離了地平線,胸脯豐滿渾圓,帶著象牙色的清輝獨自掛在那里時,山谷已成了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陰影。突然間,我感到一種自信和一種幾乎想放聲大笑的歡樂。

  ⑦這一幕延續(xù)了一個小時。月出是緩慢的,充滿了種種微妙之處。要觀賞它,我們必須漸漸置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時間觀念之中。觀賞月亮執(zhí)著地逐漸升高就是在我們自己心中找到一種不尋常的寧靜。我們的想像力漸漸意識到宇宙的廣漠,大地的遼闊,感到我們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議。我們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榮幸。

 、辔页3;氐匠跎碌纳磉叄貏e是當(dāng)各種事務(wù)把悠閑和夢幻的清晰擠到我生活的一個小小的角落中去時,我更受到強烈的吸引。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獵人的月亮,巨大、金黃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線上,使夜充滿夢幻。

 、嵋恢圾|鵂從山嶺之巔猝然撲下,無聲無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叢中尖聲吟唱。我想起詩人和音樂家,想起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想起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創(chuàng)作的羅蘭佐說道:“月光睡眠在這岸上何等美妙!讓我們在這里坐下,讓音樂之聲輕輕注入我們耳中!蔽宜妓髦,他們的詩句與音樂是否像蟋蟀的樂曲一樣,在某種意義上正是月亮的嗓音。帶著這樣的思緒,我那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亂融化在夜的安謐之中。

 、鈶偃藗兒驮娙藗冊谝估镎业礁羁痰暮x。我們也都會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問題——關(guān)于我們的起源、我們的命運。在月亮升起時,當(dāng)我們按照天空的速度減緩我們大腦的節(jié)奏時,魔力就悄悄地籠罩了我們。我們打開感情的閥門,使我們大腦中那些在白晝里被理智鎖住的部分驅(qū)動起來。越過遙遠(yuǎn)的時空,我們傾聽古代獵人們的喃喃低語,看見久遠(yuǎn)以前詩人們和戀人們的幻夢重現(xiàn)。

(選自《讀者》,有改動)

1.文章寫到了哪些月亮“凝望者”?

2.第⑤節(jié)中“月亮的賜予”指的是什么?請聯(lián)系上下文概括回答。

3.第⑨節(jié)中,作者為什么要寫“無聲無息,但明亮如焰”的鴟鵂和“在草叢中尖聲吟唱”的蟋蟀?

4.文中一些句子語言優(yōu)美而又意味深長。請參照示例,選取一句加以賞析。

[示例]

句子: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樂一樣,激動我的心弦,然后又撫慰我的心靈。

賞析:“每一次月出”如同“美妙的音樂”一樣能夠凈化人的心靈,句子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寫出了“每一次月出”的美妙所在和作者對它的獨特感受。

5.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所流露的情感,引發(fā)了你什么思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語文 來源:2012年初中畢業(yè)升學(xué)考試(吉林長春卷)語文(帶解析) 題型: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敬愛的“號兵”
琦君
求學(xué)時代,對負(fù)責(zé)學(xué)生事務(wù)的老師,多少總有點畏懼與反感。我中學(xué)的訓(xùn)導(dǎo)主任姓沈名咸曾。我們就在“曾”字的邊上加一個豎心旁,變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歡的意思。
沈先生兼任我們公民課。在普遍重視語數(shù)外主科的心理之下,對于教公民課的老師,自然又是“另眼相看”?墒且驗樗怯(xùn)導(dǎo)主任,大家都有所顧忌。
第一天上課,我們屏聲息氣地注視他走進(jìn)課堂,一個個正襟危坐,作出很專心聽講的樣子。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裝,線條筆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發(fā)出“咔咔”的清脆響聲。比起穿長袍布底鞋的語文老師來,要神氣也洋派得多了。他開口說話前先點名,點一個名字抬頭看一眼,仿佛看這一眼就把你牢牢記住似的。他點完名,開始說話了:“我的名字你們一定都知道了,我還有另外一個名字,”他轉(zhuǎn)身在黑板上寫下“沈浩濱”三個字,接著說,“浩瀚的浩,海濱的濱。是我大學(xué)老師給我起的,廣大遼闊的意思。我很喜歡這個名字!
我扭頭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濱”二字端端正正地寫在筆記本上,卻在下面寫了“號兵”兩個字,又很快地畫了一個大兵吹號的草圖。沈先生打開課本又合上,和氣地說:“今天是第一天上課,大家隨便談?wù)。你們?jīng)過一星期的新生輔導(dǎo),對學(xué)校的各項規(guī)則,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來很民主的樣子。
沈琪馬上就舉起手來說:“我有問題!鄙蛳壬c點頭,沈琪站起來大聲說:“請問沈先生,為什么住校的同學(xué)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讀的同學(xué)一定要穿,這不是不公平嗎?”
沈先生卻微笑地說:“我來解釋一下。本來,穿制服是為了整齊劃一,當(dāng)然最好是全體同學(xué)一律穿制服。但學(xué)校為了體諒住校同學(xué)自己洗制服、燙制服忙不過來;不勤洗的話,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潔,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會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讀的同學(xué),在校外要表現(xiàn)學(xué)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臟了可有家里人洗!
沈先生說得很有道理,我們想不出話來反駁了?墒巧蜱饔终f話了:“在一個課堂里上課,有的穿制服,有的不穿,就是不整齊嘛!
“如果住校同學(xué)愿意天天穿制服,當(dāng)然再好沒有,只要能保持整潔。沈琪,因為你是走讀的,才會這樣想。如果你是住校的話,一定會覺得這樣的通融是很合理的。”
沈先生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博得同學(xué)們的好感,后來和沈先生接觸久了,我們對他也就佩服起來。
他在周會上向大家作報告時,常常喜歡把一只手圈成一個圈,放在嘴邊,好像可以把聲音擴大似的。我們頓時覺得他很是名副其實的“號兵”。有一次他帶我們遠(yuǎn)足,教我們唱進(jìn)行曲,我們就告訴他把他的名字“浩濱”改寫為“號兵”的事,他聽了拍手大笑說:“好極了,以后你們更得聽我的號聲,行動要迅速一致啰。”他說:“號兵是行軍時吹進(jìn)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機智,要以全副精神投注入號聲之中;吹出來的調(diào)子即使單調(diào),卻有振奮人心,鼓舞你勇往直前的效果。就連學(xué)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號的工友,都要負(fù)責(zé)、守時,全校師生都得聽他的號聲。你看他吹號時全神貫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報曉的公雞,多么自信和威武!”
沈先生的一席話,使我們對原來是開開玩笑的“號兵”的名稱,也領(lǐng)略到一層新的意義。
初三時,沈先生不再教我們課了,但因他是訓(xùn)導(dǎo)主任,我們?nèi)猿3:退佑|,那就是犯了過錯被請進(jìn)去“吃大菜”(受訓(xùn)斥的意思),可是沈先生的“大菜”是可口而富于營養(yǎng)的。他并不板起面孔訓(xùn)話,而是先講個笑話或故事,讓我們自己想想,錯在哪里?比方說,有一次我們住校生三五個人在一個周日的晚上,請外出假去看一場馬上要下片的電影。學(xué)校批準(zhǔn)我們八時半以前一定要返校。電影散場不到八點,回校時間是綽綽有余的?墒钱(dāng)我們經(jīng)過一間餃子店時,那股香味實在太引誘人。原可以買回來吃,但總覺得坐在店里正式吃,有一派做大人的味道,于是就進(jìn)去圍坐一桌,大吃了一頓。又在水果攤上買了甘蔗菱角,心滿意足地回校。到了校門口,大門已關(guān)上,才知已過八點半,快九點了。幸得好心的老工友悄悄開邊門放我們進(jìn)去,舍監(jiān)已經(jīng)把眼睛瞪得銅鈴似的了,站在宿舍門口等著我們被“一網(wǎng)打盡”了。大名被記下來,直接送到校長室。我們并不怕訓(xùn)導(dǎo)主任的“大菜”,怕的是校長。
我們走進(jìn)校長室,沈先生也在座。校長還沒開口呢,他先說話了。他說有一個孩子,總是不聽父母的話,每回外出時叫他早點回家,他總是晚歸來。有一天,他又要出去了,父親厲聲的說:“這次出去就別回來了!”孩子在外卻越玩越?jīng)]勁,心里有一種無依的感覺,反而提早回家了?匆姼改刚陂T口張望,母親又高興又意外地問他為什么這么快回來了。孩子一向倔強,不愿把真心話說出來,他說,因為爸爸叫我不要回來嘛,所以我回來了。母親“撲哧”一聲笑了。從那以后,他再也不遲歸了。講完故事,沈先生笑瞇瞇的,校長也笑了,氣氛立刻緩和下來,大家心里也就放松了。幸得沈先生率先開口“定調(diào)”。
沈先生后來要去英倫留學(xué)了,我們真的好舍不得他走。沈先生古書讀得多,英文又好,他是應(yīng)該出國深造的。
臨別之前,我們?nèi)嗪献,由我?zhí)筆寫了一首送別沈先生的詩。還記得那首詩的結(jié)尾是這樣的:我們敬愛的號兵/有如我們的父親/我們?nèi)ζ鹗?吹起離別的號聲/祝敬愛的老師/此去萬里鵬程……
(選自《母親的金手表》,有刪改)
【小題1】給下列詞語中劃線的字注音。(2分)
①正危坐(   ) ②浩(  ) ③通(  )  ④綽有余(    )
【小題2】琦君以“敬愛的‘號兵’”為題目,回憶了自己與沈先生共處時一段耐人尋味的日子。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與沈先生有關(guān)的兩件事。(4分)
【小題3】琦君文章的風(fēng)格平和溫婉、親切自然,刻畫人物讀到細(xì)膩、呼之欲出。請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任選其一即可)(4分)
①第一天上課,我們屏聲息氣地注視他走進(jìn)課堂,一個個正襟危坐,作出很專心聽講的樣子。
②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裝,線條筆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發(fā)出“咔咔”的清脆響聲。比起穿長袍布底鞋的語文老師來,要神氣也洋派得多了。
【小題4】凡是學(xué)生,對任教老師的第一堂課往往印象深刻些。“沈先生給我們上的第一堂課,就博得同學(xué)們的好感,后來和沈先生接觸久了,我們對他也就佩服起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小題5】“號兵”是沈琪聽課分心時,信筆拈來安給沈先生的綽號,她運用諧音的創(chuàng)意帶給我們別樣的樂趣。文中沈先生的一席話又讓我們對“號兵”的名稱領(lǐng)略到新的意義,通過他的引導(dǎo),我們有了哪些新的認(rèn)識?(4分)
【小題6】在琦君筆下,沈先生的人格魅力于平實的小事中得以凸顯。閱讀文章,談一談沈先生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深刻印象?(答出兩點即可)(4分)
【小題7】一個人物點亮一段歲月,更何況是師者;一首小詩承載無限深情,更何況先生將一去萬里。文章以送給沈先生的詩作結(jié),請你說一說結(jié)尾有何用意?從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兩個角度談?wù)勀愕睦斫。?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