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設為所在平面內一點.且.則的面積與的面積之比為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所在平面內一點,且,則的面積與的面積之比為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所在平面內一點,且,則的面積與的面積之比為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設P為△ABC所在平面內一點,且,則△PAB的面積與△ABC的面積之比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設P為△ABC所在平面內一點,且,則△PAB的面積與△ABC的面積之比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設P為△ABC所在平面內一點,且數(shù)學公式,則△PAB的面積與△ABC的面積之比是


  1. A.
    數(shù)學公式
  2. B.
    數(shù)學公式
  3. C.
    數(shù)學公式
  4. D.
    數(shù)學公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A

A

B

D

A

D

D

A

B

A

二.填空題

   13. .;       14. ;      15. 15;         16. ,可以填寫任意實數(shù)

三、解答題

17.(Ⅰ)

(Ⅱ)

,從而,即 .所以,函數(shù)軸交點的橫坐標為.           12分

18.由圖可知,參加活動1次、2次和3次的學生人數(shù)分別為5、25和20.

(I)該班學生參加活動的人均次數(shù)為=.     3分

(II)從該班中任選兩名學生,他們參加活動次數(shù)恰好相等的概率為.                                               6分

(III)從該班中任選兩名學生,記“這兩人中一人參加1次活動,另一人參加2次活動”為事件,“這兩人中一人參加2次活動,另一人參加3次活動”為事件,“這兩人中一人參加1次活動,另一人參加3次活動”為事件.易知

;                     8分

.                                     10分

的分布列:

0

1

2

的數(shù)學期望:.                            12分

19.(Ⅰ)∵AD=2AB=2,E是AD的中點,

∴△BAE,△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易知,∠BEC=90°,即BE⊥EC    

又∵平面D′EC⊥平面BEC,面D′EC∩面BEC=EC,

∴BE⊥面D′EC,又CD′面D′EC,∴BE⊥CD′ 6分

(Ⅱ)法一:設M是線段EC的中點,過M作MF⊥BC

垂足為F,連接D′M,D′F,則D′M⊥EC

∵平面D′EC⊥平面BEC,∴D′M⊥平面EBC,

∴MF是D′F在平面BEC上的射影,

由三垂線定理得:D′F⊥BC,∴∠D′FM是二面D′―BC―E的平面角.

在Rt△D′MF中,。∴,

即二面角D′―BC―E的正切值為.                         12分

法二:如圖,以EB,EC為x軸,y軸,過E垂直于平面BEC的射線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設平面BEC的法向量為;平面D′BC的法向量為

.取 

。 

∴二面角D′―BC―E的的正切值為.

20. (Ⅰ)設C方程為,則b = 1.

∴橢圓C的方程為  …………………………………………………6分

(Ⅱ)假設存在直線,使得點的垂心.易知直線的斜率為,從而直線的斜率為1.設直線的方程為,代如橢圓的方程,并整理可得.設,則,.于是

解之得.

時,點即為直線與橢圓的交點,不合題意.當時,經(jīng)檢驗知和橢圓相交,符合題意.  所以,當且僅當直線的方程為時, 點的垂心.        12分

21. (Ⅰ)注意到當時, 直線是拋物線的對稱軸,分以下幾種情況討論.

(1) 當a>0時,函數(shù)y=, 的圖象是開口向上的拋物線的一段,

<0知上單調遞增,∴.

(2)當a=0時,, ,∴.      3分

(3)當a<0時,函數(shù)y=, 的圖象是開口向下的拋物線的一段,

,即                4分

,即,則       5分

,即,則.              6分

綜上有                                7分

(Ⅱ)當時,,所以, g(a)在上單調遞增,于是由g(a)的不減性知等價于

解之得.所以,的取值范圍為.               12分

22.(Ⅰ)對一切,即  ,      ()                            4分

兩式相減,得:

 

       

       ∴是等差數(shù)列,且, .                                    8分

說明:本小題也可以運用先猜后證(數(shù)學歸納法)的方法求解.給分時,猜想正確得3分,證明給5分.

(Ⅱ) 由,,因此,只需證明.                                              10分

時,結論顯然成立.當時,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14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