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 D.由9變?yōu)?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如圖9所示,日本沿海岸遭受由地震引發(fā)的特大海嘯襲擊,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失蹤.此次地震,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核電站機組爆炸后釋放大量核輻射造成重大二次災害.有關這次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A.
    地震和海嘯的發(fā)生,常常都伴有次聲波的產(chǎn)生,我們人耳能夠聽到這種聲波
  2. B.
    核電站主要是利用核的聚變進行發(fā)電的
  3. C.
    核能屬于不可再生能源
  4. D.
    海嘯對建筑物的損壞是因為具有較大的內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2011年3月11日,riben發(fā)生里氏9.0級地震并引發(fā)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泄漏,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環(huán)境污染.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1. A.
    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2. B.
    目前核電站獲得核能的途徑是核裂變,是不加控制的鏈式反應
  3. C.
    向核反應堆內注水降溫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
  4. D.
    由于核反應堆爆炸而泄漏的大量放射性污染物,應及時排入大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3分,共9分)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5~7題。
假如地球上沒有人類
毫無疑問,人類是地球有史以來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僅數(shù)千年的時間,我們的城市、農(nóng)田和牧場就侵占了地球陸地超過三分之一的面積。據(jù)估計,人類現(xiàn)在霸占了地球百分之四十的生產(chǎn)力,且把地球搞得一團糟:草原化為耕地,森林夷為平地,地下含水層干枯,核廢料和化學污染出現(xiàn),物種入侵,生物大量滅絕,現(xiàn)在又加上了氣候突變的重重陰云。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有能力的話,它們會毫不猶豫地開除人類的球籍。假如這一愿望能夠實現(xiàn),人類明天就從地球上消失。但是,地球上人類留下的痕跡會徹底消失嗎?
由于缺乏維護,大樓、公路、橋梁和其他建筑物會較早地瓦解倒塌。每一場暴風雨,每一次洪水泛濫和每一個霜夜都會“啃咬”這些被遺棄的建筑物。僅僅數(shù)十年的光陰,屋頂就會塌陷,房子也會倒掉。但是,即便是建筑物倒塌了,它們的廢墟,尤其是那些由石頭或混凝土建成的廢墟仍能夠保存數(shù)千年。
一旦人類消失,其他大部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盡管恢復速度各不相同。一些極端情況下,有些生態(tài)系統(tǒng)可能永遠也無法恢復到人類介入之前的狀態(tài),因為它們受困于一種新的“穩(wěn)定狀態(tài)”,這讓它們無法回到從前。
人類的消失,也并不意味著每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都可以逃脫厄運。據(jù)生物學家估計,在美國,約85%的物種滅絕,最主要的原因是棲息地的喪失,所以大部分這樣的物種會由于棲息地的恢復而情況好轉。但是,生長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的物種,可能已經(jīng)被逼到了某條臨界線以下,并由于缺乏基因多樣性和必要的生態(tài)規(guī)模而無法恢復到從前。
人類從地球上消失的瞬間,汽車的排氣管、工廠的大煙囪和排污口將停止排放污染物。接下來要發(fā)生什么就取決于具體污染物的化學成分了。例如氮氧化物、硫磺和臭氧(指地面的污染物,而非平流層中的臭氧保護層),將在數(shù)周內就從大氣中消失殆盡。另外一些,如氯氟烴、“戴奧辛”和殺蟲劑DDT,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分解。還有一些污染物則會存留幾十年。
過剩的硝酸鹽和磷酸鹽會導致湖泊與河流被藻類覆蓋,變成“藻湯”,這兩種化學物質也會在幾十年中被清除,至少在表層水域是這樣的。少量過剩的硝酸鹽則會在地下水中存留很久,因為地下水的環(huán)境不利于微生物將硝酸鹽轉化為大氣中的氮氣。
絕大部分由燃燒礦物燃料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最終會被海洋吸收。這在表層水域發(fā)生得較快——只需幾十年——但到深層海域就需要約一千年才能將其充分吸收。
即便人們從明天開始就停止排放二氧化碳,全球變暖還將持續(xù)一個世紀,平均氣溫將進一步上升零點幾度。這是海洋吸熱導致溫度上升的速度比大氣慢的緣故。
至多幾萬年的時間,我們現(xiàn)在統(tǒng)治地球的每一處痕跡都將消失得無影無蹤。10萬年后,外星訪客不會發(fā)現(xiàn)先進文明在地球存在過的跡象。但若外星人有足夠精確的科學工具,他們也能找到我們存在過的若干線索。如果他們恰巧挖到了今天填埋的垃圾,他們或許會翻到玻璃和塑料的碎片——甚至是紙片——而它們都是人類存在的見證。
在幾百萬年內,風化侵蝕,也可能是一個或兩個冰河世紀將抹去大部分甚至已十分模糊的痕跡。地球上即便再出現(xiàn)一個高級物種,除了一些奇怪的化石和骨化了的殘骸,它將對我們的存在毫不知曉。一個可悲但又似乎令人慶幸的事實是,地球將很快將我們遺忘。
【小題1】根據(jù)原文,下列說法不屬于人類從地球上消失后地球的變化的一項是
A.人類修筑的建筑物將因為缺乏維護而較早倒塌并成為廢墟,而廢墟保存的時間也不過幾千年。
B.人類排放的污染物有的將在數(shù)周內就從大氣中消失殆盡,有的則需更長時間分解。
C.過剩的硝酸鹽和磷酸鹽會導致湖泊與河流被藻類覆蓋,變成“藻湯”。
D.全球變暖還將持續(xù)一個世紀,平均氣溫將進一步上升零點幾度。
【小題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人類作為地球有史以來最有支配地位的生物,其支配地位體現(xiàn)在人類活動面積廣,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力大。
B.一旦人類消失,大部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會或快或慢恢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而有些生態(tài)系統(tǒng),因為它們受困于一種新的“穩(wěn)定狀態(tài)”,永遠也無法恢復到人類介入之前的狀態(tài)。
C.即便人類消失,有的瀕臨滅絕的物種也難逃滅絕的厄運,因為它們可能已經(jīng)被逼到了某種臨界線以下,并且缺乏基因多樣性和必要的生態(tài)規(guī)模。
D.由燃燒礦物燃料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最終會被海洋吸收。在表層水域只需幾十年就可吸收,但在深層海域就需要約一千年才能將其充分吸收。
【小題3】根據(jù)原文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物物種的消失與瀕臨滅絕,是因為其生存環(huán)境受到了人類的破壞。
B.曾經(jīng)被“藻類”覆蓋的湖泊和河流將隨著人類的消失逐漸重新清澈起來。
C.盡管人類統(tǒng)治地球的時間僅僅只有數(shù)千年,但其開創(chuàng)的先進文明卻要在人類消失后數(shù)萬年乃至十萬年的時間才能毀滅。
D.假如人類從地球上消失,地球會很快將我們遺忘。這對于自高自大、自私瘋狂的人類來說,無疑是一種嘲諷和警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組同學探究物體的質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1)他們根據(jù)生活中“小鐵釘和大鐵錘的質量不同”和“同樣的塑像,玻璃制品和石膏制品的質量不同”的經(jīng)驗,提出猜想:①物體的質量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②物體的質量可能與物質的種類有關.為了驗證猜想,該小組同學在調好的天平左右兩盤,分別放上實心鐵塊、鋁塊和銅塊,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如圖(a)、(b)、(c)、(d)、(e)所示.

根據(jù)圖________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可以驗證猜想②是正確的.
(2)驗證了猜想后,該小組同學同學經(jīng)過分析、討論,決定繼續(xù)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他們選用銅塊、鐵塊和鋁塊做實驗,用量筒和天平分別測出它們在不同體積時的質量,并將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實驗
序號
體積
(厘米3
質量
(克)
118.9
2326.7
3980.1
表二:
實驗
序號
體積
(厘米3
質量
(克)
4215.6
5431.2
6646.8
表三:
實驗
序號
體積
(厘米3
質量
(克)
7513.5
81027.0
91540.5
①該小組同學分別選用銅塊、鐵塊和鋁塊進行實驗的目的是為了________.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中的體積與質量變化的倍數(shù)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③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④在驗證了猜想后,為什么該小組同學選擇繼續(xù)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請簡要說明理由.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小組同學探究物體的質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1)他們根據(jù)生活中“小鐵釘和大鐵錘的質量不同”和“同樣的塑像,玻璃制品和石膏制品的質量不同”的經(jīng)驗,提出猜想:①物體的質量可能與物體的體積有關.②物體的質量可能與物質的種類有關.為了驗證猜想,該小組同學在調好的天平左右兩盤,分別放上實心鐵塊、鋁塊和銅塊,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如圖(a)、(b)、(c)、(d)、(e)所示.

根據(jù)圖______的實驗操作和現(xiàn)象,可以驗證猜想②是正確的.
(2)驗證了猜想后,該小組同學同學經(jīng)過分析、討論,決定繼續(xù)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他們選用銅塊、鐵塊和鋁塊做實驗,用量筒和天平分別測出它們在不同體積時的質量,并將實驗測得的數(shù)據(jù)分別記錄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實驗
序號
體積
(厘米3
質量
(克)
118.9
2326.7
3980.1
表二:
實驗
序號
體積
(厘米3
質量
(克)
4215.6
5431.2
6646.8
表三:
實驗
序號
體積
(厘米3
質量
(克)
7513.5
81027.0
91540.5
①該小組同學分別選用銅塊、鐵塊和鋁塊進行實驗的目的是為了______.
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或7、8、9)中的體積與質量變化的倍數(shù)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③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④在驗證了猜想后,為什么該小組同學選擇繼續(xù)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請簡要說明理由.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