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比較1.2次實驗.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 (3)比較l.3次實驗.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 (4)小明為了驗證摩擦力與物體運動的快慢有無關系時.采用第1次實驗的方法.改變了物體運動的 .發(fā)現(xiàn)兩次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等.從而得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快慢 . (5)利用上述實驗.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給你毛巾.棉布.你還能探究什么 .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某班級同學做“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規(guī)律”實驗,所用器材包括電源(6伏)、電鍵、若干已知阻值的電阻、電壓表、電流表和若干導線,他們首先按圖所示的電路圖正確連接電路。通過探究得到并聯(lián)電路各電阻兩端的電壓都等于電源電壓。在繼續(xù)探究過程中,多次改變R1和R2的阻值,并將電流表分別接到A、B、C處,測出通過電阻R1的電流I1、通過電阻R2的電流I2,以及并聯(lián)電路中的干路電流I。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所示:

實驗

序號

R1(Ω)

R2(Ω)

I1(A)

I2(A)

I(A)

1

20

60

0.3

0.1

0.4

2

20

30

0.3

0.2

0.50.

3

20

20

0.3

0.3

0.6

4

30

15

0.2

0.4

0.6

5

60

12

0.1

0.5

0.6

① 分析比較表中I1、I2和I的數(shù)量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② 分析比較表中實驗序號1、2、3的第二、三和六列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并聯(lián)電路中,當一條支路中電阻一定時,干路電流                          。

③ 分析比較表中實驗序號4和5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知:序號5中的兩個并聯(lián)電阻                   (選填“能”或“不能”)替代序號4中的兩個并聯(lián)電阻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理由是:                       。

④ 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中I1、I2與R1、R2的關系,可得到的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班級同學做“探究并聯(lián)電路的規(guī)律”實驗,所用器材包括電源(6伏)、電鍵、若干已知阻值的電阻、電壓表、電流表和若干導線,他們首先按圖所示的電路圖正確連接電路。通過探究得到并聯(lián)電路各電阻兩端的電壓都等于電源電壓。在繼續(xù)探究過程中,多次改變R1和R2的阻值,并將電流表分別接到A、B、C處,測出通過電阻R1的電流I1、通過電阻R2的電流I2,以及并聯(lián)電路中的干路電流I。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所示:

實驗
序號
R1(Ω)
R2(Ω)
I1(A)
I2(A)
I(A)
1
20
60
0.3
0.1
0.4
2
20
30
0.3
0.2
0.50.
3
20
20
0.3
0.3
0.6
4
30
15
0.2
0.4
0.6
5
60
12
0.1
0.5
0.6
① 分析比較表中I1、I2和I的數(shù)量關系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
② 分析比較表中實驗序號1、2、3的第二、三和六列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并聯(lián)電路中,當一條支路中電阻一定時,干路電流                         。
③ 分析比較表中實驗序號4和5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知:序號5中的兩個并聯(lián)電阻                  (選填“能”或“不能”)替代序號4中的兩個并聯(lián)電阻對電流的阻礙作用,理由是:                       。
④ 進一步綜合分析比較表中I1、I2與R1、R2的關系,可得到的結論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24、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如果點燃蠟燭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不能出現(xiàn)蠟燭火焰的像,你認為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寫出一條即可)
點燃的蠟燭放在了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內

(2)若想利用點燃的蠟燭、光具座、光屏來測出凸透鏡的焦距,你的實驗方案是:
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移動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屏上成一個與燭焰等大的像時,測出物距u,則凸透鏡焦距f=u/2

(3)隨著實驗的進行,蠟燭在不斷的變短,原來成在光屏中間的像也隨之發(fā)生了移動.要使像重新成在
光屏中間,接下來應該如何操作?
將蠟燭適當向上
(寫出一種方法即可).
(4)表是小李同學實驗時記錄的一部分數(shù)據(jù),任意選取表中第2列至第5列數(shù)據(jù)中的兩列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寫出一條可以得出的初步規(guī)律.
比較①③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規(guī)律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或比較②④組數(shù)據(jù)可得出的規(guī)律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時,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學做“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他先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水平放置的平滑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并在木板上逐次加砝碼,得到如表一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他將一條毛巾鋪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并重復上述實驗過程,得到如表二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
次數(shù) 接觸面 壓力 測力計的讀數(shù)   次數(shù) 接觸面 壓力 測力計的讀數(shù)
1 木板面 1.5N 0.2N 4 毛巾面 1.5N 0.5N
2 木板面 3N 0.4N 5 毛巾面 3N 1N
3 木板面 4.5N 0.6N 6 毛巾面 4.5N 1.5N
表一 表二
(1)實驗中要求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可以知道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其理論根據(jù)是:
木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木塊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2)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論:a.分析比較實驗次數(shù)1與2(2與3、1與3)或4與5(5與6、4與6)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
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b.分析比較實驗次數(shù)1與4、2與5或3與6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3)該同學在得出上述實驗結論后,又產生了新的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還跟接觸面的面積有關?如果他用實驗來進一步探究,應做什么?
控制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木塊與木板接觸面的大小,木塊側放立放都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勻速直線滑動,測出拉力
控制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改變木塊與木板接觸面的大小,木塊側放立放都可以,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勻速直線滑動,測出拉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某同學做“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他先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水平放置的平滑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并在木板上逐次加砝碼,得到如表一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然后他將一條毛巾鋪在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在粗糙的毛巾表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并重復上述實驗過程,得到如表二所示的實驗數(shù)據(jù).
次數(shù)接觸面壓力測力計的讀數(shù) 次數(shù)接觸面壓力測力計的讀數(shù)
1木板面1.5N0.2N4毛巾面1.5N0.5N
2木板面3N0.4N5毛巾面3N1N
3木板面4.5N0.6N6毛巾面4.5N1.5N
表一表二
(1)實驗中要求彈簧測力計必須沿水平方向拉木塊,使其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就可以知道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大小,其理論根據(jù)是:______.
(2)數(shù)據(jù)分析與結論:a.分析比較實驗次數(shù)1與2(2與3、1與3)或4與5(5與6、4與6)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在粗糙程度不變的情況下,______.
b.分析比較實驗次數(shù)1與4、2與5或3與6的數(shù)據(jù)及相關條件,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
(3)該同學在得出上述實驗結論后,又產生了新的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還跟接觸面的面積有關?如果他用實驗來進一步探究,應做什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