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小霞在做“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前猜想,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大小可能與三個因素有關(guān):(1)所提物體的重力;(2)動滑輪的重力;(3)繩子的繞法.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她做了四次實驗,如上圖所示(實驗所用的每個滑輪重力相同).第1、2次實驗是用甲滑輪組,第3次實驗是用替換了一個更重的動滑輪,第4次實驗是把第1次實驗的滑輪組換了種繞法.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次數(shù) | 鉤碼重力/N | 鉤碼勻速上升的距離/m | 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N |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m | 機械效率/% |
1 | 2 | 0.1 | 1.2 | 0.2 | 83.3 |
2 | 4 | 0.1 | 2.3 | 0.2 | 87.0 |
3 | 4 | 0.1 | 2.7 | 0.2 | 74.1 |
4 | 2 | 0.1 | 0.8 | 0.3 |
|
(1)分析對比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對猜想(1)可得結(jié)論: ;
(2)分析對比第2、3次實驗數(shù)據(jù),對猜想(2)可得結(jié)論: ;
(3)將第4次實驗的繩子繞法在丙滑輪組上畫出,并在數(shù)據(jù)表中算出機械效率 .
(4)對比第 、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機械效率與繩子繞法 (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5)小霞做完實驗后考慮還有什么方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請你幫她提一個意見
小霞在做“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前猜想,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大小可能與三個因素有關(guān):(1)所提物體的重力;(2)動滑輪的重力;(3)繩子的繞法.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她做了四次實驗,如上圖所示(實驗所用的每個滑輪重力相同).第1、2次實驗是用甲滑輪組,第3次實驗是用替換了一個更重的動滑輪,第4次實驗是把第1次實驗的滑輪組換了種繞法.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次數(shù) |
鉤碼重力/N |
鉤碼勻速上升的距離/m |
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N |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m |
機械效率/% |
1 |
2 |
0.1 |
1.2 |
0.2 |
83.3 |
2 |
4 |
0.1 |
2.3 |
0.2 |
87.0 |
3 |
4 |
0.1 |
2.7 |
0.2 |
74.1 |
4 |
2 |
0.1 |
0.8 |
0.3 |
|
(1)分析對比第1、2次實驗數(shù)據(jù),對猜想(1)可得結(jié)論: ;
(2)分析對比第2、3次實驗數(shù)據(jù),對猜想(2)可得結(jié)論: ;
(3)將第4次實驗的繩子繞法在丙滑輪組上畫出,并在數(shù)據(jù)表中算出機械效率 .
(4)對比第 、 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滑輪組機械效率與繩子繞法 (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
(5)小霞做完實驗后考慮還有什么方法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請你幫她提一個意見
某實驗小組在“測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第1、2、3次實驗裝置分別如圖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數(shù) | 鉤碼重 G/N | 鉤碼上升 高度h/m | 有用功 /J | 測力計 拉力F/N | 測力計移動 距離s/m | 總功 /J | 機械效率
|
1 | 2 | 0.1 | 02 | 0.9 | 0.3 | 0.27 | 74.1% |
2 | 4 | 0.1 | 0.4 | 1.6 | 0.3 | 0.48 | 83.3% |
3 | 4 | 0.1 | 1.1 | 0.5 | 0.55 |
(1)比較第1次實驗和第2次實驗,可得結(jié)論:使用同樣的滑輪組,提起的鉤碼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 。
(2)第3次實驗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機械效率是 。
(3)第3次實驗中動滑輪個數(shù)比第2次實驗多,動滑輪自重增大,對動滑輪所做的額外功 (選填“增大”或“減小”),因而,由第2、3次實驗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動滑輪自重大小有關(guān)。
(4)綜合上述結(jié)論,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額外功(選填“增大”或“減小”)。
針對“斜面的傾斜程度與斜面的機械效率有怎樣的關(guān)系?”這個問題,某同學利用同一木板,搭成不同傾角的斜面,將同一小車沿斜面勻速拉動,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 次數(shù) | 斜面傾 斜程度 | 小車重 G/N | 小車上升高度h/m | 沿斜面拉力F/N | 小車移動 距離S/m | 有用功 W/J | 總功W/J | 機械 效率η |
1 | 較緩 | 4.0 | 0.2 | 0.9 | 1.2 | 0.8 | 1. 08 | 74% |
2 | 較陡 | 4.0 | 0.3 | 1.2 | 1.2 | 1.2 | 1.44 | 83% |
3 | 最陡 | 4.0 | 0.4 | 1.5 | 1.2 | 1.6 |
|
|
(1)請你將該同學第三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是:
▲ 。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是:
▲ 。
(4)如果該同學還要進一步探究“斜面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guān)系”,實驗時應控制小車移動的距離、
▲ 和 ▲ 不變。
針對“斜面的傾斜程度與斜面的機械效率有怎樣的關(guān)系?”這個問題,某同學利用同一木板,搭成不同傾角的斜面,將同一小車沿斜面勻速拉動,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實驗 次數(shù) | 斜面傾 斜程度 | 小車重 G/N | 小車上升 高度h/m | 沿斜面 拉力F/N | 小車移動 距離S/m | 有用功 W/J | 總功W/J | 機械 效率η |
1 | 較緩 | 4.0 | 0.2 | 0.9 | 1.2 | 0.8 | 1.08 | 74% |
2 | 較陡 | 4.0 | 0.3 | 1.2 | 1.2 | 1.2 | 1.44 | 83% |
3 | 最陡 | 4.0 | 0.4 | 1.5 | 1.2 | 1.6 |
|
|
(1)請你將該同學第3次的實驗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4分)
(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的省力情況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是: 。(2分)
(3)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況下,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是: 。(2分)
(4)如果該同學還要進一步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guān)系”,實驗時應控制小車移動的距離、 和 不變。(2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