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廣東省實驗中學模擬) 如圖所示.矩形盒的質(zhì)量為.底部長度為.放在水平面上.盒內(nèi)有一質(zhì)量為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體.與.與地面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開始時二者均靜止.在的左端.向右的水平初速度.以后物體與盒的左右壁碰撞時.始終向右運動.當與的左壁最后一次碰撞后.立刻停止運動.繼續(xù)向右滑行()后也停止運動. (1)與第一次碰撞前.是否運動? (2)若第一次與碰后瞬間向左運動的速率為.求此時矩形盒的速度大小 (3)當停止運動時.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 (1) 與第一次碰撞前.A.B之間的壓力等于A的重力.即 A對B的摩擦力 而B與地面間的壓力等于A.B重力之和.即 地面對B的最大靜摩擦力 故與第一次碰撞前.B不運動 (2)設(shè)A第一次碰前速度為v.碰后B的速度為v2 則由動能定理有------ - 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 有 ----- 解得---- (3)當停止運動時. 繼續(xù)向右滑行()后停止.設(shè)B停止時.的速度為.則由動能定理------ 得----- 解得------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9?廣東模擬)(1)甲乙兩位同學做“利用打點計時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時:
①他們選取了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進行測量,甲認為應(yīng)該把刻度尺的零刻線與第一個計數(shù)點0對齊,然后依次讀取每個計數(shù)點對應(yīng)的刻度值,再求得各段的長度;乙認為應(yīng)該用刻度尺分別測量各段的長度,直接記錄數(shù)據(jù),可以省去計算的麻煩.那么,關(guān)于他們的做法有以下三種認識:
A.兩種方法各有利弊,都可以;B.甲的方法的更符合試驗要求;C.乙的方法的更符合試驗要求.
你認為正確的方法是
B
B

②下面是一條他們選好的紙帶,并已測出了各個計數(shù)點的間距是s1、s2、s3、s4、s5、s6,如圖:

甲、乙同學各自想出了一種求加速度的方法:
甲:根據(jù)s2-s1=a1T2,s3-s2=a2T2,s4-s3=a3T2,s5-s4=a4T2,s6-s5=a5T2,分別求出a1、a2、a3、a4、a5,再求平均值
.
a
=
a1+a2+a3+a4+a5
5
;
乙:根據(jù)(s4+s5+s6)-(s1+s2+s3)=a(3T)2,求得a=
(s4+s5+s6)-(s1+s2+s3)
9T2

你認為應(yīng)采用同學
的方法更好.
(2)(10分)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鉤碼和滑塊所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

①實驗前需要調(diào)整氣墊導軌底座使之水平,利用現(xiàn)有器材如何判斷導軌是否水平?
接通氣源,將滑塊靜置于氣墊導軌上,若滑塊基本保持靜止,則說明導軌是水平的
接通氣源,將滑塊靜置于氣墊導軌上,若滑塊基本保持靜止,則說明導軌是水平的

②如圖乙所示,用游標卡尺測得遮光條的寬度d=
0.52
0.52
cm;實驗時將滑塊從圖示位置由靜止釋放,由數(shù)字計時器讀出遮光條通過光電門的時間△t=1.2×10-2s,則滑塊經(jīng)過光電門時的瞬時速度為
0.43
0.43
m/s.在本次實驗中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有:鉤碼的質(zhì)量m、
滑塊上的遮光條初始位置到光電門的距離s
滑塊上的遮光條初始位置到光電門的距離s
滑塊的質(zhì)量M
滑塊的質(zhì)量M
(文字說明并用相應(yīng)的字母表示).
③本實驗通過比較
mgs
mgs
1
2
(m+M)(
d
△t
)
2
1
2
(m+M)(
d
△t
)
2
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相等(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從而驗證了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