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下列對本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 ( )A.白居易.蘇軾對自然.社會及堤壩建筑有著較為完整和獨立的認識.達到了他們所處時代的最高水平.B.白堤.蘇堤便利了百姓.可作者卻基于對白.蘇二人及社會的整體認識.借此表達了一種遺憾.一種批判.C.作者稱贊了林和靖的清高和才華.認為他才真把隱士“做地道.做漂亮了 .后來的歸隱者不過是東施效顰.D.文中白.蘇與歸隱文人構成了鮮明對比.作者熱情贊揚了白.蘇的積極入世.對歸隱者也給予了深厚的同情.E.作者由西湖的歷史遺跡及故事引起思索.譴責了封建的用人制度.并從社會進步的角度對文人歸隱給予了批判.五.文章賞析流淚的滕王閣①江畔小舟,輕搖的蘆葦,南來聚攏的風贛江上一覽無余,視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②我在滕王閣的一隅,獨想王勃.③游人脆脆的思緒如牽強的秋風,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閣穿越時空的堅強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閣上,睜眼閉眼間全是王勃清瘦憂郁的神情.斜陽擁抱著欲泣的滕王閣,閣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蕩漾.帝王君子猶不見,檻外長江空白流.寂寞的閣上,觥籌交錯的場景不復存在,詩弦管樂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閣的階梯上獨自聽江的聲音;江波的皺褶里藏著絕代的才子王勃.④閣的憂傷無聲息地讓我追隨.每一寸樓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顫動.想為流淚的滕王閣序一首詩,詩里面是傷痕累累的王勃.流淚的滕王閣日日孤寂地走入我夢中,獨自徘徊復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詩句,無數(shù)醒著的黑暗的夜里,枕著閣影到天明.⑤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于不同風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譴受貶,然而層層不得意卻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貶到贛江邊任小刺史,他仍意興遄飛地要為自己建一座閣," 拍檀板唱歌,舉金樽喝酒",吸引文人才子登臨放歌.那個仲秋的日子,王勃的"獨角戲"正上演著.他深望著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復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卻在紙上無羈地飄灑,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紙背的全是對生活的向往.有人說"厚積"是為了" 厚發(fā)",王勃客居劍南數(shù)年,終有了其巔峰之作.滕王閣只不過是顯其巔峰昂然之姿的一種憑借罷了.此時的長安,或許已將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凈.誰會在撫箏時,思緒在箏上游移間,想起王勃.如今,贛江畔的孤鶩年年此時都要背起王勃饋贈給它們的禮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飛,托起無限秋水長天的風情.⑥"物是人非事事休",游人仍在閣上徘徊流連,眺望閣外水云間,心似江水茫茫,欲拍闌干.淺云灰灰地襯著閣,如一雙飽蓄淚水的眼瞼.⑦扁舟載著一截悠悠的閣影,憂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層層間依稀可見當年王勃的風姿.這個自幼飽讀詩書,貫通九經的青年,彳亍于線裝書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縮在蜀地的鄉(xiāng)居里,不再想讀書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長安已遙遙又遙矣.無人識君,只有在迷惘中放縱文字: "每有一文,海內驚瞻."人生有許多門,可其中一些門只對一些人是永遠敞開的;不要試圖去敲門,去敲人生遺憾的門.王勃若一心為文,歷史也許重新改寫吧.可惜,王勃在劍南之地逍遙了三年,終究不甘寂寞,躊躇北上,到河南任參軍.書生之迂,終惹大禍,龍顏大怒,險丟小命.人生沉浮反復,王勃心冷了.⑧一片閣/ 躲在云層下/ 疲倦和黃昏的鳥一樣/ 面對江水慟哭.江水緩緩流,終有溫柔得叫人落淚的時候.一介書生咬文嚼字,終有讓人品錯味的時候.該張皇.迷惘.失落.還是憤懣.畢竟人生不是" 數(shù)點扁舟向斜陽"那樣詩意,簡單而又直觀.­――人無語,唯有惆悵地醉去.滕王閣不在出產帝王將相的長安,站在這玲瓏典雅的閣上,贛江無限風情一覽無余,王勃的夢魂可以與閣相依偎至永遠了.⑨昆德拉說:生活是棵長滿可能的樹.王勃在客居劍南的日子里,也許模擬了日后的種種可能,卻沒料到人生最絕望的一種可能就立在水中候著.⑩王勃如斷線的紙鳶一頭栽進江里去了,靈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魚兒身上 .想他經行處會不會開出一江的花來,讓魚兒也欣喜,讓魚兒也惆悵.⑾斜陽已成余暉,閣上人去,鳥去,空留一片寂寥.從下列角度中任選一個.寫200字以內的文章賞析. 查看更多

 

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一、(共12分)

1C    2D    3B   4D  

二、(共9分)

5. D克,攻克或被攻克。

6. CD/①“游歷諸貴之間”不是原因。⑤指王維等人在崔圓家中精心繪畫。

7. A與原文不符,應為:有一個經常出入公主府上的客人,托公主的邑司以公主的名義寫信給京兆府的考官,命令讓張九皋做解頭。

三、(18分)

8、(8分)

(1)“一揮手”寫蜀僧彈琴的姿態(tài)(動作、技藝) “萬壑松”寫出了琴聲的音樂效果。

(2)答:① 寫出了曲終時的景色。 ② 寫出了作者沉醉于琴聲之中的狀態(tài),側面描寫了琴聲的魅力。

9、(10分)

(1)起句“浮云不共此山齊”,用襯托的手法,(2分)描寫了這種直插云天的氣勢:那高空飄忽浮動的白云也飛升不到山的頂端,敢去與它比個高低。(2分)流露作者對石邑山雄偉高峻驚愕與贊嘆。(2分)

(2)喜歡陳詩(1分)。陳詩描寫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1分)畫面是靜止的,于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流露了離別時隱隱哀愁。(2分)

或:喜歡韓詩。韓詩寫詩人破曉時分踏上旅程,隨著峰回路轉視角的變換,剛才還可以看到的明月突然飛到濃密的樹中去了。(1分)用一“飛”字增添了動感。(1分)使人深深體味到旅人夜宿曉行,奔波不已艱辛。(2分)

10、(24分)

五、(19分)

11、暗香浮動月黃昏。(1分)

12.(6分)

(1)(2分)封建(社會的)官僚(或:行政)體制

(文中已說白居易、蘇東坡做了太守,再聯(lián)系他們“僅僅因辭章而入選為一架僵硬機器中的零件”,“極偶然地調配到這個湖邊”。)

(2)(4分)①與②相同;②與③不相同。

(①②是指林和靖之類的歸隱文人隱居前所懷有的改造社會,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的意愿和決心。③是指林和靖之類的歸隱文人隱居后要將自己隱居前的意愿和決心清除掉的志向。

13、(4分)

“封閉式的道德完善”指:消除志向,遠避現(xiàn)實,獨善其身;“總體上的不道德”指造成群體性文化人格日趨暗淡,文明的突進也被取消。

14、他們本該在更大的意義上統(tǒng)領一代民族精神。(2分)

15、①肯定(或贊賞)(1分);遺憾(1分)

 ②(1分)要點:否定(或批判)

16、(4分)B、E

(A本項將文中第③段的“天下意識”、“宇宙感悟”、“理性思考”、“文化品位”篡改成了“自然、社會及堤壩”。C作者稱贊了林和靖寫詩的才華,但末稱贊林和靖的清高。文中說他“把隱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是說他完全成了隱士,而不是稱贊他歸隱。文中第④段后邊關于追隨林和靖歸隱的話,意思是歸隱并不難,沒有“后來的歸隱者不過是東施效顰”的意思。D“熱情贊揚白、蘇的積極入世”說得有些過火。文中確實有贊揚,第②段即是;但文中也流露了對白、蘇的遺憾甚至批判的意味,第③段可以證明這一點。作者并未同情歸隱文人,相反,對其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文章第⑤段末尾和第⑥段可以證明這一點。)

五、(8分)

17、作者來到滕王閣,對滕王閣周圍景物進行描寫,從而引出對王勃文學才華的贊嘆以及才華無法施展的慨嘆。然后對王勃一心追逐官場生活感到遺憾。最后以景結情,表達了對王勃的追思。)

17、3段:(運用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我”對我波深深的追思。)

6段:(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我游滕王閣時的心情,表達了我對王勃的追思。)

11段:(1、以景結情,委婉含蓄,讓讀者有無限的想象空間.2、在結構上照應開頭,在內容上升華主題,表現(xiàn)了對王勃離去的惆悵和無奈。)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