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439320  439328  439334  439338  439344  439346  439350  439356  439358  439364  439370  439374  439376  439380  439386  439388  439394  439398  439400  439404  439406  439410  439412  439414  439415  439416  439418  439419  439420  439422  439424  439428  439430  439434  439436  439440  439446  439448  439454  439458  439460  439464  439470  439476  439478  439484  439488  439490  439496  439500  439506  439514  447348 

18.詩眼是“孤”“獨”,這兩個字不僅表現(xiàn)出了“蓑笠翁”的生活處境,孤獨而且冷清,更主要的是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是很孤獨而清冷的。

河北省唐山市2010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試題詳情

10、(1)都是在遭受貶謫(1分),放逐在外(1分),思歸不得(1分)的背景下所寫的。

   (2)(4分)李詩運用擬人手法,寫“青山留人”,抒發(fā)的是自己面對群山阻隔欲歸不能的悲涼和傷感。柳詩通過比喻,把尖山比作劍,表達的是在草木變衰的秋天思念家園愁腸如割的痛楚!   (每點2分)

貴州省清華實驗學(xué)校2010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試題詳情

10.(1)一方面寫流鶯的流轉(zhuǎn)無依,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另一方面寫流鶯的苦苦吟唱,佳期難遇(或無人知賞)。(一點2分,兩點3分)                                       

(2)運用托物寓意(或象征)的手法(1分),托流鶯以自傷身世,(1分)用流鶯的漂蕩無依比喻自己轉(zhuǎn)徙幕府,漂零不定的生活;用流鶯的巧囀,比喻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用無“佳期”表達自己不為人理解的滿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傷感。(2分)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2010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試題詳情

11.補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①鵬之徙于南冥也,_____ ,_____  ,去以六月息者也!(莊子《逍遙游》)

②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范仲淹《岳陽樓記》)

③_______,_______。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④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陸游的《游山西村》。

[參考答案]

(1)(3分)都寫了月影靠人很近,同時寫出江水清澈;(2分)境界都是寧靜安謐的。(1分)

(2)(4分)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對比、襯托也對)(1分)白鷺屈曲著身子,恬靜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灘上,意境安謐;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響,大魚從那兒躍出水面,末句寫動、寫聲,以動、聲襯靜,愈見其靜;極突出了江上月夜最有特點同時又最富于詩意的情景。(結(jié)合詩句分析2分)

透露出詩人對平靜、安寧生活的向往;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1分)

杜甫《漫成一首》賞析

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 風(fēng)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 船尾跳魚撥剌鳴。

在絕句體中,有一種“一句一絕”的格調(diào)。即每句寫一景,多用兩聯(lián)駢偶,句子之間似無關(guān)聯(lián)。它最初起源于晉代《四時詠》(“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lián)P明輝,冬嶺秀孤松。”)唐代作者已不多,唯杜甫最喜運用這種體格。大約是因為他太精于詩律,運用這種絕體,可以因難見巧吧。他最膾炙人口的絕句如“兩個黃鸝鳴翠柳”、“糝徑楊花鋪白氈”、“遲日江山麗”等,也都是用這種體格。這些詩的優(yōu)點不只在于寫景生動,律對精切,而尤其在于能形成一個統(tǒng)一完美的意境,句與句彼此照應(yīng),融為一幅完整圖畫。

這首詩是杜甫流寓巴蜀時期寫的,詩寫夜泊之景。寫一個月夜,詩人不從天上月寫起,卻寫水中月影(“江月”),一開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叭ト酥粩(shù)尺” 是說月影靠船很近,“江清月近人”,它同時寫出江水之清明。江中月影近人,畫出了“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江間月夜美景,境界是寧靜安謐的。第二句寫舟中檣竿上掛著照夜的燈,在月下燈光顯得沖淡而柔和。桅燈當(dāng)有紙罩避風(fēng),故曰風(fēng)燈。其時江間并沒有風(fēng),否則江水不會那樣寧靜,月影也不會那樣清晰可接了。一二句似乎都是寫景,但讀者能夠真切感到一個未眠人的存在(第一句已點出“人”字),這就是詩人自己。從“江月”寫到“風(fēng)燈”,從舟外寫到舟內(nèi),由遠及近。然后再寫到江岸,又是由近移遠。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頭景物隱略可辨,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huán)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xiàn)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這和平境界的可愛,惟有飽經(jīng)喪亂的不眠人才能充分體會。詩句中洋溢著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熱愛,這與詩人憂國憂民的精神是一脈相通的。詩人對著“沙頭宿鷺”,不禁衷心贊美夜的“靜”美。由于他與自然萬類息息相通,這“靜”與“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的寂靜幽獨該有多少不同。忽然船尾傳來“撥剌”的聲響,使凝神睇視著的詩人猛地驚醒,他轉(zhuǎn)向船尾,那里波光粼粼,顯然剛剛有一條大魚從那兒躍出水面。詩的前三句著力刻畫都在一個“靜”字,末句卻寫動、寫聲,似乎破了靜謐之境,然而給讀者的實際感受恰好相反,以動破靜,愈見其靜;以聲破靜,愈見其靜。這是陪襯的手法,適當(dāng)把對立因素滲入統(tǒng)一的基調(diào),可以強化總的基調(diào)。這是詩、畫、音樂都常采用的手法。詩的末兩句分寫魚、鳥,一動一靜,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點同時又最富于詩意的情景,寫得逼真、親切而又傳神,可見詩人體物之工。

此詩乍看上去,四句分寫月、燈、鳥、魚,各成一景,不相聯(lián)屬,確是“一句一絕”。然而,詩人通過遠近推移、動靜相成的手法,使舟內(nèi)舟外、江間陸上、物與物、情與景之間相互關(guān)聯(lián),渾融一體,讀之如身歷其境,由境會意。因而決不是什么“斷錦裂繒”(胡應(yīng)麟)!袄先ピ娖獪喡c”,從詩題“漫成”可知是詩人一時得心應(yīng)手之作,這種工致而天然的境界不是徒事雕章琢句者能達到的。

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2010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阮郎歸•耒陽道中為張?zhí)幐竿乒儋x

辛棄疾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云。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注]①耒陽,湖南省耒陽縣;張?zhí)幐福~人好友;推官,官職名。

②招魂,《楚辭》的名篇。 、劢栌枚鸥υ娋洹凹w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1)詞的上片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請簡要分析。(3分)

(2)下片通過什么樣的手法描繪了怎樣的形象?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10.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評價文學(xué)作品的表達技巧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

(1)上闋營造了昏暗、蕭瑟、凄冷的意境。[1分]“山前燈火欲黃昏”寫出了夜幕似降非降的昏暗,“山頭來去云”寫出了作者的飄然不定的凄苦,“鷓鴣聲里數(shù)家村”以“鷓鴣”表明作者對前途的憂慮,意境凄冷。(而“瀟湘逢故人”傳達了作者內(nèi)心淡淡的欣喜,答出這一點也可給分)[2分,說對兩處就得2分]

(2)①手法:對比、用典,[1分]形象:寫出了一個少年時期風(fēng)流瀟灑、意氣風(fēng)發(fā)而現(xiàn)在漂淪憔悴、落魄江湖的詩人形象。[1分]②情感: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痛苦與郁憤。[2分]

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xué)2010屆高三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