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3分)下列實驗技能都是你必須具備的,你能作出正確回答嗎?
⑴如何判斷玻璃儀器已經(jīng)洗滌干凈?
。
⑵加熱氯酸鉀制氧氣,用排水法收集,何時開始?
。
⑶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如何處理?
。
25.(3分)在化學反應中,物質所含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例如:反應前后,Na、Cl的化合價發(fā)生了變化,該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1)根據(jù)化合價是否變化分析下列反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是(填序號) 。
A.2Mg+O22MgO B.CaO+H2O=Ca(OH)2
C.2KClO3
2KCl+3O2↑ D.CaCO3
CaO+CO2↑
E.H2+CuO
Cu+H2O F.HCl+NaOH=NaCl+H2O (2)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推理,對下列兩種基本反應類型是否屬于氧化還原反應,作出恰當?shù)母爬ā? 化合反應: 。
分解反應: 。
26.(4分)(9分)一氧化氮是大氣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幾年來,又發(fā)現(xiàn)在生物體內(nèi)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擴張血管和增強記憶力的功能,成為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
|
4X+5O2 4NO+6H2O,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推斷,X的化學式為
。
⑵汽車尾氣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車尾氣的排風管上裝一個催化轉換器,在催化劑的作用下,一氧化氮與一氧化碳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⑶某同學希望了解尾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于是在環(huán)�?蒲腥藛T的幫助下,采集了一定量的汽車尾氣,并把它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氮氣。下面該同學該怎樣將二氧化碳和氮氣分開呢?并設法計算出一氧化碳的含量 。
24.(6分)自來水消毒過程中通常會發(fā)生如下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微觀過程可用下圖表示:
( 表示氯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
⑴請寫出甲圖所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⑵乙圖所示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⑶上述物質中,屬于單質的有 (填化學式);
⑷D物質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 ;
⑸以甲圖為例分析,你能總結出的一條結論是 。
23.(4分)為了保證長時間潛航,在潛水艇里需配備氧氣發(fā)生裝置,有以下幾種制取氧氣的方法:①加熱高錳酸鉀;②電解水;③在常溫下用過氧化鈉固體(Na2O2)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固體和氧氣。 (1)寫出方法③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你認為最適合在潛水艇里制取氧氣的方法是(填序號) ;與其它兩種方法比較,這種方法的兩條優(yōu)點是 。
22. (2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爐甘石(主要成分為ZnCO3)、赤銅(Cu2O)與木炭粉(C)混合加熱到880℃,得到了多種物質,在鋅、銅、金、二氧化碳中,你認為不可能得到的是(寫化學式) ,理由是
21. (8分)化學用語
(1)2個氫分子_____ 5個亞鐵離子______ ;氬氣______ ;
(2) 氧化銅中銅的化合價為十2價_____________________ ;
(3)H2O中2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還原性的氣體化合物 (5)可用作致冷劑的物質是
(6)汽水中含有一種酸為
20. .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都能與CuO發(fā)生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中C、CO都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
B.反應前后C、Cu、O三種元素的化合價都發(fā)生了變化
C.反應都必須在加入或高溫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D.反應導出的氣體都有毒,需進行處理以防止空氣污染
19. .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與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強的溶劑,被譽為“綠色環(huán)保溶劑”。下列有關它的說法錯誤的是
A.它作為“綠色環(huán)保溶劑”能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機溶劑
B.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帶火星的木條可以在其中復燃
C.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huán)
D.超臨界CO2流體與固體干冰的組成相同
18.( )現(xiàn)有四組氣體:①氮氣和二氧化碳,②氧氣和二氧化碳,③氫氣和二氧化碳,④空氣和二氧化碳�?捎猛辉噭┘右詤^(qū)別,這種試劑是
A.燃著的木條 B.紫色石蕊試液 C.澄清石灰水 D.帶火星的木條
17.( )已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種單質互稱為同素異形體,下列各組物質互為同素異形體的是
A.液氫 氫氣 B.金剛石 石墨 C.氧氣 臭氧(O3) D.SO2 SO3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