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區(qū)2009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試題
考生注意: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選擇題,35小題(共140分),第Ⅱ卷非選擇題,四道大題(共16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荚嚱Y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選擇題 共140分)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Ⅰ卷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Ⅱ卷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
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
讀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回答1、2題。
1.詩中所描述地區(qū)的氣候類型是 ( )
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 C.熱帶沙漠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
2.該詩句描述的天氣系統(tǒng)是 ( )
A.暖鋒 B.反氣旋 C.冷鋒 D.強對流天氣
A.火山活動 B.斷裂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
圖2是某區(qū)域示意圖,圖中干支流交匯處有一城
市;圖3是圖2中①、②兩水文站的河流徑流量年變化示意圖。讀圖2和圖3,回答4~6題。
4.造成從⑥處到⑤處植被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 )
A.緯度差異 B.海陸差異 C.海拔差異 D.人類活動差異
5.有關該區(qū)域陸地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3中b曲線反映了圖2中①處水文站的流量變化
B.該區(qū)域河流主要補給形式是地下水補給
C.⑦處地下水屬于靜態(tài)水資源
D.①~②河段的流向是由西南向東北
6.關于該區(qū)域其它地理事項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③處河段水能資源豐富,是修建電站大壩的理想地點
B.⑥處地貌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
C.該區(qū)域在6~7月份進入梅雨季節(jié)
D.與上游河段相比,④處河水的含氧量較低
世界主要農業(yè)災害的分布如下表,分析回答7~9題。
亞洲
歐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主要災害種類
干旱、洪水、沙漠化、水土流失、臺風、龍卷風
酸雨、雪災
干旱、洪水、沙漠化、蝗災
干旱、洪水、颶風、龍卷風、水土流失、酸雨
干旱、洪水、水土流失
干旱、鹽堿化、生物災害
7.世界影響范圍最廣的農業(yè)災害是 ( )
A.水土流失 B.洪澇 C.干旱 D.沙漠化
8.歐洲和北美洲出現同樣的農業(yè)災害,可顯示出下列何種地理特征 ( )
A.都屬于同一種氣候類型 B.工業(yè)化程度高
C.森林覆蓋率低 D.緯度跨度大,農業(yè)災害類型多
9.歐洲農業(yè)災害明顯較少且少有干旱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濕且穩(wěn)定 B.地廣人稀,務農者少
C.北部高山阻擋冷氣團入侵 D.用先進科技改造環(huán)境
讀圖4“某國三大產業(yè)比重結構圖”(低中高收入國家
第三產業(yè)比重分別為30%、50%、70%)回答10、11題。
10.該國第一產業(yè)所占的比重是 ( )
A.20% B.30%
C.50% D.60%
11.該圖反映的國家可能是 ( )
A.中國 B.新加坡
C.美國 D.韓國
中國古代重視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回答12~13題。
12.“末事(商業(yè)活動)不禁,……而游食者眾,農之用力
最苦,而贏利少,不如商賈、技巧之人。茍能令商賈技巧之人無繁,則欲國之無富,不可得也”。商鞅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B.廢除分封制,行郡縣制
C.恢復周禮,實行仁政 D.行法治,實行嚴刑峻法
13.清代處于“近代前”的經濟增長期。高產作物的引進,中國人吃植物類食物的習慣等,都有助于極大限度地養(yǎng)活人口。社會安定與經濟持續(xù)增長的所謂“康乾盛世”比歷代時間都長!滴跷迨荒辏1712年)又下詔“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繼而實行“攤丁入畝”和賦稅改革。據此對清代人口增長原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高產作物的引進養(yǎng)活了大量人口 B.統(tǒng)治者調整生產關系
C.清前期社會穩(wěn)定是人口增長的基礎 D.清代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