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崇文區(qū)2008―2009學年度高三第二學期統(tǒng)一練習(二)

文科綜合能力試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300分?荚嚂r間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校和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機讀卡上?荚嚱Y(jié)束

       后,將答題卡和機讀卡一并交監(jiān)考老師收回。

       2.第Ⅰ卷的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機讀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

       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答題卡或試卷上。

       3.答第Ⅱ卷時,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qū)域的答案無

       效。

第Ⅰ卷 (選擇題)

一、本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

    圖1表示某國家的一年農(nóng)事安排狀況。讀圖1,完成1、2題。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1.當該國播種小麥時,可能出現(xiàn)的地理現(xiàn)象是                                                      (    )

       A.地球公轉(zhuǎn)的速度在不斷加快               B.中國華北地區(qū)多風

       C.非洲北部大量動物向南遷徙               D.南部地區(qū)正值雨季

試題詳情

2.①②③④表示內(nèi)容正確的是                                                                               (    )

       A.收割、剪毛、配種、播種                  B.剪毛、播種、收割、育種

       C.播種、收割、配種、剪毛                  D.播種、育種、剪毛、收割

 

試題詳情

3.下列說法可信的是                                                                                             (    )

試題詳情

       A.河口附近地區(qū),河流南岸侵蝕嚴重

       B.當河水補給湖泊水時,全球正值7月

       C.沿岸附近洋流的性質(zhì)為寒流

       D.沿岸大部分地區(qū)夏季高溫多雨

試題詳情

4.P處漁業(yè)資源豐富的原因是                       (    )

       ①位于溫帶地區(qū)                                       ②位于大陸架附近

       ③有寒暖流交匯                                       ④有河流注入海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圖3為世界上六種主要植被類型的氣候分布范圍示意圖。讀圖3,完成5―7題。

試題詳情

5.圖中數(shù)字序號與其對應植被類型的正確組合是                                                   (    )

 

 

 

 

 

 

圖3

       A.①―熱帶雨林    B.②―針葉林         C.③―荒漠草原    D.④―落葉林

試題詳情

6.下列正確的表述是                                                                                             (    )

       A.①處植被類型分布地區(qū),一年中均有兩次太陽直射現(xiàn)象出現(xiàn)

       B.②代表的植被類型大部分出現(xiàn)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區(qū)

       C.⑤所代表的植被類型是世界上發(fā)展畜牧業(yè)最主要的場所

       D.⑥所在地區(qū)由于常年受季風的影響,降水的年變率較大

試題詳情

7.某交通極為不便的山區(qū)分布著②和③兩種主要植被,為監(jiān)測其病蟲害的進展,多采用

                                                                                                                              (    )

       ①GPS技術              ②GIS技術               ③RS技術                ④WPS技術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試題詳情

    下列為某工業(yè)生產(chǎn)部門用工的人數(shù)資料及區(qū)位發(fā)展變化示意圖。讀圖4回答8、9題。

年份

1950

1970

2000

工人(萬人)

50

3

試題詳情

1.4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8.該工業(yè)部門布局在上海市郊區(qū)的合理方位是                                                      (    )

       ①東北方向              ②東南方向              ③西北方向              ④西南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試題詳情

9.該工業(yè)生產(chǎn)部門區(qū)位的發(fā)展和變化,說明了                                                      (    )

       ①工業(yè)對原料產(chǎn)地的依賴程度在下降       ②市場對工業(yè)布局的影響增大

       ③交通條件是影響該工業(yè)的重要因素       ④對勞動力素質(zhì)的要求在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試題詳情

    特高壓輸電技術是指交流1000千伏、

直流正負80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的輸電

技術。2009年1月6日,中國第一條1000

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在正式投入商業(yè)化運營。

圖5為目前我國已建和正在建設中的特高壓

試題詳情

輸電線路。讀圖,完成10、11題。

試題詳情

10.特高壓輸電工程屬于         (    )

       A.西電東送

       B.北煤南送

       C.能源的跨地區(qū)調(diào)配

       D.西氣東輸

試題詳情

11.有關該工程的說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① 圖中的線路跨越九省一市,其中有6個省區(qū)隸屬我國的中部經(jīng)濟地帶

       ② 有助于煤炭資源就地轉(zhuǎn)化,變輸煤為高效輸電,同時保護了土地資源

       ③ 緩解我國東部地區(qū)能源長期緊張的局面,改善了當?shù)卮蟪鞘械沫h(huán)境質(zhì)量

       ④ 解決沿線廣大地區(qū)人口的就業(yè)問題,減少了金融危機造成的巨大沖擊

       ⑤ 縮小了東、西部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距,徹底改變東部地區(qū)能源少的問題

       ⑥ 水火并濟,調(diào)整了東部地區(qū)能源消費結(jié)構(gòu),促進了西部地區(qū)基礎設施建設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試題詳情

    中央集權制度是我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12、13題。

試題詳情

12.古代開創(chuàng)了郡縣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

       A.秦朝和隋朝                                       B.秦朝和唐朝

       C.隋朝和元朝                                       D.秦朝和元朝

試題詳情

13.皇權和相權的矛盾是我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內(nèi)部潛在的主要矛盾之一。下列封建王朝的政治舉措旨在分割相權的是                                                                                           (    )

       ①漢初分封同姓諸侯王                            ②唐代設三省六部

       ③宋朝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       ④清朝設議政王大臣會議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民生問題關系到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卮14、15題。

 

試題詳情

14.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比歐美資產(chǎn)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優(yōu)越之處在于他提出了避免“歐美強矣,其民實困”現(xiàn)象的綱領。下列孫中山的主張能夠體現(xiàn)這一思想的是                     (    )

       A.“核定天下地價”、“土地漲價歸公”

       B.“(中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qū)別”

       C.“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

       D.“聯(lián)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

試題詳情

15.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在1932年說:“我看到這個國家二分之一的人們住無定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進步的標準?那不是看已經(jīng)擁有很多的人是否能獲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幾乎一無所有的人是否能夠得到足夠的保障!”按照他的這一理念,美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    )

       ①限制企業(yè)最低工資水平                         ②提高農(nóng)產(chǎn)品價格

       ③采取社會保障措施                                ④興辦公共工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試題詳情

    科學的發(fā)展,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和發(fā)展;卮16、17題。

試題詳情

16.下列關于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促進了世界文明發(fā)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孕育了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學

       ③造成了西方近代工業(yè)的興起                  ④促進世界聯(lián)結(jié)為一個整體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17.丹皮爾在《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中說:“科學過去是躲在經(jīng)驗技術的隱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當它走到前面?zhèn)鬟f而且高舉火炬的時候,科學時代可以說已經(jīng)開始了。”這里所說的“科學時代”是指                (    )

       A.文藝復興                                           B.啟蒙運動

       C.工業(yè)革命                                           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

試題詳情

    維護國家統(tǒng)一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信念。回答18、19題。

試題詳情

18.臺灣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權管轄之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qū)時,歸屬的管理機構(gòu)是(    )

       A.澎湖巡檢司        B.理藩院                C.臺灣府               D.臺灣省

試題詳情

19.我國政府鄭重宣告采用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最早出現(xiàn)于                     (    )

       A.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的《告臺灣同胞書》

       B.葉劍英發(fā)表的《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的談話

       C.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偉大構(gòu)想

       D.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

試題詳情

    近代侵略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屈辱,也激發(fā)中國人探求救國的道路。回答20、21。

試題詳情

20.鴉片戰(zhàn)爭后出版的《海國圖志》和《瀛環(huán)志略》對開闊人們眼界、重新認識世界起了積極作用,它們的主要內(nèi)容是介紹                                                                                           (    )

       A.西方各國政治制度                             B.西方歷史地理知識

       C.西方兵器制造知識                             D.西方先進科學技術

試題詳情

21.《文化自覺、全球化與中國現(xiàn)代性之構(gòu)建》一文認為:甲午一戰(zhàn),天朝再敗于東鄰維新之島國日本,舉國深感恥痛,中國知識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覺上又進一層。當時“中國知識精英”的著力點是                     (    )

       A.經(jīng)濟的現(xiàn)代化                                    B.器物的現(xiàn)代化

       C.制度的現(xiàn)代化                                    D.精神的現(xiàn)代化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國家的光明前途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回答

試題詳情

22、23題。

試題詳情

22.1937年2月,中國共產(chǎn)黨致電國民黨,提出了“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代表會議,集中全國人才,共同救國!薄爸袊伯a(chǎn)黨領導的工農(nóng)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qū)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等主張。這表明(    )

       A.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是建立

       B.中國共產(chǎn)黨積極推動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

<option id="7nus2"></option>

  • 20090508

           D.中國共產(chǎn)黨內(nèi)出現(xiàn)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傾向

    試題詳情

    23.1945年和1949年,中國共產(chǎn)黨同國民黨在重慶和北平進行了兩次談判。重慶談判和北平和談的相似之處是                                         (    )

           ①民主黨派在談判中起了關鍵作用           ②國民黨利用和談加緊備戰(zhàn)

           ③中共為爭取國內(nèi)和平而參加談判           ④國民黨軍事優(yōu)勢已經(jīng)喪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經(jīng)濟發(fā)展存在周期性,一般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完成24―27題。

    試題詳情

    24.這種經(jīng)濟周期性波動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

           ① 規(guī)律是客觀的、人們無能為力

           ② 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tǒng)一

           ③ 要明確事物在發(fā)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

           ④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可以避免規(guī)律的不利影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試題詳情

    25.圖6是人們常用來描述經(jīng)濟衰退后宏觀經(jīng)濟幾種可能的發(fā)展軌跡,其中最佳的發(fā)展軌跡是                        (    )

     

     

     

     

     

           A.“V”型              B.“U”型               C.“L”型               D.“W”型

     

    試題詳情

    26.從防止經(jīng)濟進一步衰退的角度看,國家應采取的宏觀調(diào)控措施是                     (    )

           ①降低利率→投資增加→就業(yè)增加→經(jīng)濟復蘇

           ②本幣升值→進口商品價格下降→進口增加→經(jīng)濟復蘇

           ③提高稅率→增加財政收入→國家投資增加→經(jīng)濟復蘇

           ④擴大政府投資→生產(chǎn)規(guī)模擴大→就業(yè)增加→經(jīng)濟復蘇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27.當全球經(jīng)濟變冷時,西方卻出現(xiàn)了一股“《資本論》熱”,許多有識之士開始在馬克思著作里尋求拯救經(jīng)濟危機的良方。這說明                                                                                    (    )

           A.認識是實踐發(fā)展的動力                      B.認識是社會變革的基礎

           C.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科學                  D.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試題詳情

        4月2日,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在英國倫敦閉幕。完成28、29題。

    試題詳情

    28.與會領導人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改革達成共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相同點是                                                     (    )

           A.為協(xié)調(diào)國際貨幣關系而建立的           B.都以平衡國際收支為手段

           C.為成員國提供資金支持                      D.貸款重點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

    試題詳情

    29.峰會認為,導致當前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金融監(jiān)管措施的重大失誤,因此應加強全球金融監(jiān)管體制的改革。這給我們的政治學啟示是                                   (    )

           A.政府要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           B.國家通過經(jīng)濟立法來調(diào)節(jié)經(jīng)濟活動

           C.政府要加強市場監(jiān)管職能                  D.發(fā)揮金融市場對國際資本的配置作用

    試題詳情

    30.某加工出口企業(yè)以每件100美元價格出口產(chǎn)品,若美元匯率降低5%,其他條件不變,該企業(yè)的單位商品利潤率                                                                   (    )

           A.減少5%             B.增加5%              C.不變                  D.減少不足5%

        北京市交通委宣布,4月10日后北京將繼續(xù)推行“每周少開一天車”的車輛限行措施,

    試題詳情

    實施期限為1年。完成31、32題。

    試題詳情

    31.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中心的“限行評估報告”顯示,2009年2月底比2007年11月底凈增機動車45.4萬輛,在這種情況下,空氣質(zhì)量和交通狀況得到了改善,本市交通擁堵指數(shù)大幅下降,嚴重擁堵時段消失。因此北京市政府決定繼續(xù)“限行”,這表明     (    )

           ①想問題、辦事情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③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是一個變化發(fā)展的過程

           ④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要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和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32.民意調(diào)查顯示,有80%以上的有車人士和93%以上的無車人士支持繼續(xù)實施“限行”措施。政府決策前先問民意,是因為                                                                                        (    )

           ①我國一切權力屬于人民                         ②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人民群眾

           ③征服一切決策要取決于民意                  ④政府要密切聯(lián)系群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試題詳情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取得了重大成果。完成33、34題。

    試題詳情

    33.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直接民主和自我管理。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是                                                     (    )

           A.農(nóng)村村民委員會                                B.城市居民委員會

           C.企業(yè)職工代表大會                             D.消費者協(xié)會

    試題詳情

    34.在我國,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權利的主體,又是義務的主體。下列有關權利和義務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

           A.公民要先履行義務再享有權利

           B.公民的合法權利受法律的保護

           C.每個公民的政治權利和義務都相同

           D.權利和義務在法律上同時產(chǎn)生并相對應而存在

    試題詳情

    35.“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痹娭邪闹饕芾硎                                                                  (    )

           A.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和變化發(fā)展的

           B.矛盾的雙方依據(jù)一定的條件向?qū)α⒚孓D(zhuǎn)化

           C.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是現(xiàn)實的無條件的

           D.人與自然界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關系

     

                    第Ⅱ卷(非選擇題)

    試題詳情

    二、本卷共5道大題,共160分。請將答案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

    36.(36分)讀某區(qū)域圖(圖7),完成下列問題。

     

     

     

     

     

     

     

     

     

     

     

     

     

     

     

       (1)讀圖7,指出圖中虛線方框內(nèi)區(qū)域的地勢基本特征;描述該地區(qū)山脈與河流分布的主要特點。說明圖示地區(qū)成為世界上地殼平均厚度最大地區(qū)的主要原因。(6分)

     

     

     

     

       (2)說出圖示地區(qū)優(yōu)勢資源的類型;簡述全球變暖對該地區(qū)環(huán)境造成的主要影響。(8分)

     

     

     

     

       (3)指出圖示地區(qū)種植業(yè)分布的主要地區(qū),簡述其發(fā)展種植業(yè)有利的自然條件。(8分)

     

     

     

     

       (4)說出經(jīng)過圖示地區(qū)鐵路線的名稱及其修建的重要意義。(6分)

     

     

     

     

       (5)圖8為圖示區(qū)域中一個省區(qū)的城鎮(zhèn)分布變化圖,圖9是該省區(qū)的城鎮(zhèn)人口變化統(tǒng)計圖,據(jù)此指出該省區(qū)城鎮(zhèn)化的主要特點。(8分)

     

     

     

     

      1. 20090508

         

         

         

         

         

         

         

         

         

         

        試題詳情

        17、18世紀,世界歷史繼承前一時期的巨大轉(zhuǎn)折和變化,向著更為深廣的方向發(fā)展。英國在歷史性的轉(zhuǎn)變中搶占了先機。率先到達現(xiàn)代文明的入口處,并一步步穩(wěn)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試題詳情

           (1)17、18世紀世界歷史的巨大轉(zhuǎn)折和變化指什么?運用史實,從政治、經(jīng)濟方面說明英國是怎樣在歷史性的轉(zhuǎn)變中搶占先機的?(6分)

         

         

         

         

        19世紀(中期),中國和日本社會都面臨著來自內(nèi)部和外部的雙重挑戰(zhàn),和歐美軍事力量的碰撞顯示出農(nóng)業(yè)社會在軍事上要遠遠弱于工業(yè)化國家。他們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以解決因國內(nèi)不滿和外國入侵給他們帶來的統(tǒng)治危機。

        ――摘編自《新全球史》

           (2)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分別面臨怎樣的“內(nèi)部和外部的雙重挑戰(zhàn)”?兩國分別啟動了什么“改革計劃”?兩國在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方面有什么不同?(10分)

         

         

         

         

         

        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歐國家選擇了走聯(lián)合的道路。目前歐洲聯(lián)盟在國際政治經(jīng)濟格局中產(chǎn)生重要影響。

            材料一:戰(zhàn)后初期西方主要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對比(1950年)

         

        試題詳情

         

         

         

         

         

         

         

         

         

         

         

         

               材料二:聯(lián)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說“如果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歐洲的聯(lián)合是絕對迫切需要的。沒有政治上的一致,歐洲各國人民將淪為超級大國的附庸……必須在聯(lián)合起來的歐洲建立一個第三種力量!诿媾R威脅時,為了維護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舉足輕重的砝碼!

           (3)運用所學知識,結(jié)合材料分析歐洲走向聯(lián)合的背景。歐洲聯(lián)合的目的是什么?(8分)

         

         

         

         

         

         

         

         

         

         

        新時期,我國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調(diào)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198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期滿后不再延長。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訂。

                   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間接在侵略行為上與日本相勾結(jié)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其盟國的侵略而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締約雙方將擴大和加深軍事領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強各自的安全,鞏固地區(qū)及國際穩(wěn)定!喖s雙方將本著武器和武裝力量合理足夠的原則,努力確保本國的安全!喖s雙方根據(jù)有關協(xié)定進行的軍事和軍技合作不針對第三國。

        ――2001年《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4)材料反映出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處理與蘇聯(lián)、俄羅斯關系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是在怎樣的國際形勢下簽訂的?其內(nèi)容體現(xiàn)了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方針?(8分)

         

         

         

         

         

         

         

         

        試題詳情

        1959年至2008年,西藏生產(chǎn)總值由1.74億元增長到395.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5倍,年均增長8.9%;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zhuǎn)移支付累計達到2019多億元。年均增長近12%。西藏在全國率先實現(xiàn)城鄉(xiāng)免費義務教育;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保護。西藏的人均預期壽命由和平解放時的35.5歲增加到67歲,近50年成為西藏歷史上人口增長最快時期;西藏生態(tài)文明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1)請用政治常識說明西藏自治區(qū)50年滄桑巨變的原因。(10分)

         

         

         

        試題詳情

         

         

         

           (2)西藏地區(qū)自古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請以元、明、清時期的史實

        加以說明。(8分)

         

         

         

         

         

         

        1959年3月開始的西藏民主改革,是

        試題詳情

        西藏歷史上劃時代的偉大變革。

           (3)依據(jù)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西藏民主

        改革的背景。西藏民主改革的實質(zhì)是

        什么?(7分)

         

         

         

         

         

         

        試題詳情

           (4)簡要分析西藏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交通聯(lián)系不暢的自然地理原因。(4分)

         

         

         

         

        試題詳情

           (5)圖12為西藏某一地區(qū)牲畜存欄頭數(shù)和人均牲畜存欄數(shù)的演變統(tǒng)計圖。近年來該地區(qū)牲畜存欄數(shù)和人均牲畜存欄數(shù)急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選擇填空)(2分)

         

         

         

         

         

         

         

         

         

        ①自然災害發(fā)生的頻次不斷加大       ②全球變暖,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

        ③載畜量超過了環(huán)境的最大承載量    ④人工草場的建設發(fā)展緩慢

        ⑤該地區(qū)人口數(shù)量增加十分迅猛       ⑥鼠害猖獗,草場破壞嚴重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試題詳情

         

         

         

         

         

         

         

         

         

         

         

         

         

         

         

         

         

         

           (2)讀圖14,指出1980年―2005年間,中國與歐洲四個國家城市化進程的異同。(6分)

         

         

         

         

         

         

         

         

        試題詳情

        建國后,我國城市化經(jīng)歷了曲折的發(fā)展過程。1949―1978年全國人口城鎮(zhèn)化水平由10.6%上升到17.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1978年―2000年城鎮(zhèn)化水平由17.9%提高到36.1%

           (3)運用所學歷史知識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化出現(xiàn)快速發(fā)展的原因。(5分)

         

         

         

         

         

         

         

         

        城市化過程必然占用大量耕地,這無疑會威脅糧食安全,而糧食安全對于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而言,意義重大。要保證耕地面積,又可能會影響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因此,要尋求城市化與糧食安全之間的平衡,應當把提高農(nóng)業(yè)綜合要素生產(chǎn)率和城市建設科學規(guī)劃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要途徑。

           (4)請用聯(lián)系的觀點,分析在城市化進程中應怎樣處理好城市化與糧食安全的關系。(9分)

         

         

         

         

         

         

         

         

        試題詳情

         

        第Ⅰ卷(選擇題)

        1.B    2.C    3.D    4.D    5.A    6.C    7.B    8.B    9.A    10.C

        11.C   12.D   13.B   14.A   15.B   16.B   17.D   18.A   19.A   20.B

        21.C   22.B   23.C   24.C   25.A   26.B   27.D   28.C   29.C   30.A

        31.A   32.B   33.D   34.D   35.B

        第Ⅱ卷(非選擇題)

        36.(36分)

           (1)北(西北)高,南(東南)低。(2分)山河相間,縱列分布。(2分)

               印度洋(或印度)板塊俯沖到亞歐板塊之下,使青藏高原不斷上升所致。(2分)

           (2)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水能,石油,煤炭等能源資源;有色金屬,鉀鹽等礦產(chǎn)資源;草場、珍奇動物等生物資源;旅游資源。(答出其中任意兩項即可)(4分)冰川融化;雪線上升;水量可能先多后少,氣候逐漸變干;草場退化等。(答出其中任意兩項即可)(4分)

           (3)河谷地區(qū)(黃河谷地、雅魯藏布江谷地)。(2分)高原上的河谷地區(qū),氣溫較高;風力較;地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答出其中三項即可)(6分)

           (4)青藏鐵路(2分)加快西藏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西藏同全國其他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jié);維護地區(qū)安全等。(答出其中任意兩項即可)(4分)

           (5)城鎮(zhèn)數(shù)量不斷增加;(2分)人口規(guī)模不斷加大;(2分)新設鎮(zhèn)較原有鎮(zhèn)的人口增長快;(2分)城鎮(zhèn)空間分布呈現(xiàn)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或城鎮(zhèn)主要集中分布的河谷地帶(雅魯藏布江及其支流所在的地區(qū))。(2分)

        37.(32分)

           (1)巨大轉(zhuǎn)折和變化指資本主義發(fā)展,封建主義受到?jīng)_擊。(2分)

               政治上:資產(chǎn)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專制的君主制,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經(jīng)濟上:首先開始工業(yè)革命,極大提高了生產(chǎn)力。(4分)

           (2)挑戰(zhàn):中國: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王朝統(tǒng)治,兩次鴉片戰(zhàn)爭失;日本:幕府統(tǒng)治危機,美國打開日本國門,面臨民族危機。(4分)

               改革:中國:洋務運動;日本:明治維新。(4分)

               不同:中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維護封建政治制度。日本: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全面學習西方。(2分)

           (3)原因:二戰(zhàn)后,歐洲經(jīng)濟實力遭到嚴重削弱,國際地位下降;兩極格局下美蘇爭霸。(4分)目的:發(fā)展經(jīng)濟,擺脫受美國控制的地位;在美蘇爭霸的形勢下保障自身的安全;在國際舞臺上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4分)

           (4)變化:從向蘇聯(lián)“一邊倒”,站在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變?yōu)榕c俄羅斯走合作之路、謀求共同利益及自身安全。(2分)國際形勢:兩極格局解體,多極化趨勢加強,和平與發(fā)展成為時代的主流。(3分)基本方針:獨立自主的、不結(jié)盟的和平外交政策;集合開展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建設和平的周邊環(huán)境。(3分)

        38.(33分)

           (1)(每點1分,共15分)

        現(xiàn)象或問題

        政府應采取的措施

        經(jīng)濟學依據(jù)

        就業(yè)形勢嚴峻,特別是大學生、農(nóng)民工的就業(yè)問題

        加強就業(yè)指導和服務;給吸納就業(yè)人員企業(yè)政策扶持;擴大政府投資,吸納勞動力

        勞動是謀生手段;就業(yè)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城鄉(xiāng)之間義務教育水平、質(zhì)量差距過大

        加大財政對農(nóng)村教育投入;健全學生資助制度等

        勞動者是重要的生產(chǎn)力要素;其技能關系到勞動生產(chǎn)率的提高

        城鄉(xiāng)、區(qū)域、行業(yè)收入差距過大

        完善分配制度,更加注重公平

        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

        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xiàn)

        規(guī)范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健全并嚴格執(zhí)行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標準

        市場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需要國家的宏觀調(diào)控

        看病難、看病貴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現(xiàn)代市場經(jīng)濟的重要支柱,是社會安定的根本措施

           (2)財政可以有力地促進科學、教育、文化、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大力發(fā)展科教文衛(wèi)事業(yè),有利于提高人民素質(zhì)和生活水平;財政有利于促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實現(xiàn)社會主義生產(chǎn)的目的;財政可以促進經(jīng)濟增長,為改善民主提供物質(zhì)基礎。(每點2分,共6分)

           (3)面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著力改善民主的決策體現(xiàn)了物質(zhì)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哲理;保增長是保民生的基礎和前提,保民生是保增長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這體現(xiàn)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觀點;改善民生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加之選擇,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保增長、保民生和保穩(wěn)定三個重大任務相互聯(lián)系,相互制約,要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不能孤立開來。(每點3分,最高不超過12分)

        39.(31分)

           (1)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力,加快民族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我國建立了平等、團結(jié)、互助的社會注意新型民族關系;堅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團結(jié)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實行了民族區(qū)域自治,使少數(shù)民族人民當家作主,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自治區(qū)少數(shù)民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充分利用了本地區(qū)的優(yōu)勢,發(fā)展本地的經(jīng)濟、文化;同時,也是中央和發(fā)達地區(qū)大力支持的結(jié)果。(每點2分,最高不超過10分)

           (2)元朝:設宣政院管轄西藏地區(qū),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行政區(qū)。明朝:在西藏設衛(wèi)所,任用藏族人擔任各級管理,管理西藏事物。建立僧官制度。

               清朝:順治、康熙冊封五世達賴、五世班禪,確立中央冊封宗教首領的制度。雍正時,派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物。(8分)

           (3)背景: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社會依然是封建農(nóng)奴社會;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發(fā)動的武裝叛亂被平息;社會主義改造開始后,政府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5分)實質(zhì):廢除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2分)

           (4)兩地之間:地勢起伏巨大,地質(zhì)、地形差異大;相距較遠。(2分)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高寒環(huán)境和高原反應使生活在低海拔地區(qū)的人們較難適應。(2分)

           (5)C(2分)

        40.(28分)

           (1)由南(低緯)向北(高緯)或隨著緯度的增加,固體降水占年降水的百分比遞增。(2分)緯度位置的差異。(2分)沿岸地區(qū)受來自大西洋上空溫暖西風氣流的影響十分顯著。(2分)流經(jīng)沿岸的(北大西洋)暖流增溫作用十分明顯。(2分)

           (2)不同點:歐洲四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國;(2分)歐洲四個國家有逆城市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或1995年以后,當中國城市化進程快速發(fā)展的時候,歐洲四個國家卻出現(xiàn)了逆城市化現(xiàn)象。(2分)

               相同點:1980~1995年,中國與歐洲四個國家的城市人口比重都呈上升趨勢。(2分)

           (3)原因:改革開放推動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農(nóng)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解放了農(nóng)村勞動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非農(nóng)產(chǎn)業(yè),農(nóng)村改革向?qū)I(yè)化、商品化、社會化發(fā)展。(5分)

           (4)①聯(lián)系是事物之間及事物內(nèi)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要用聯(lián)系的觀點看問題。城市化過程和糧食安全存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容忽視。

               ②事物處于一定的因果聯(lián)系中,把握事物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能夠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為了降低城市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就要把提高農(nóng)業(yè)綜合要素生產(chǎn)率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主要途徑。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要有全局觀念。城市化進程需要從整體著眼,合理規(guī)劃,選擇耕地資源損失最小化的城市化發(fā)展路徑。(每點3分,共9分)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