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在上述圖文啟發(fā)下聯(lián)系歷史,回答問題: (1)具體解釋“已成定局的悲劇”和圖一暗喻的歷史事件及其影響?(4分) (2)圖二描繪的是什么?為什么說上述歷史事件是一場“現(xiàn)代化”運動?(4分) (3)這場“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現(xiàn)代化’運動”失敗的原因何在?(2分) (4)圖三釋文沒有用“畫上了句號”,而是酌字“畫上了‘休止符’……”這里的深層含義何在?(2分)
試題詳情
修水一中09屆高三第二次段考試卷 歷史答題卡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題號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第26題14分,第27題12分,第28題12分,第29題12分,共50分)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7.(12分)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8.(12分)
試題詳情
29.(12分) 修水一中09屆高三第二次段考歷史答案 1――5 CDBBC 6――10 ADADC 11――15 CBDCD 16――20
DCBBB 21――25 BCDBC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50分) 26.(14分) (1)意義:(6分) ①解決了長期以來孔子形象不統(tǒng)一的問題,對樹立世界范圍內公認的標志性孔子形象,弘揚傳播儒家文化,會起到枳極的推動作用。(3分)
②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儒家文化,有利于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有利于推動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的建設。(3分) (2)主要思想觀點(4分) ①孔子:仁和禮 ②孟子:仁政(民貴君輕) ③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兩點即可) (3)變化:(2分)①儒學取得統(tǒng)治地位;②確立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2分)儒家思想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構成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涵。
試題詳情
27.(12分) (1)反映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能夠因學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級的嚴格限制,也反映了社會對文化的普遍重視。(3分)另一方面,知識份子以仕途為惟一理想歸宿,熱衷于功名利祿,忽視實用學問,使得專門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知識分子廖若晨星。(2分)科舉制度(1分)。 (2)隋唐時期,晚清(或20世紀初)(2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階級關系的變動(或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注重門弟的選官制度被重視才干的科舉取士制度取代。(4分)
試題詳情
28.(14分) (1)元朝和清朝前期。(2分)相似點:①政治統(tǒng)一,疆域遼闊;②少數(shù)民族掌握中央政權;③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發(fā)展和鞏固;④都等取行省制度。(4分) (2)元朝設置宣政院管理西藏,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2分)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置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2分 (3)意義:①元清在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和維護祖國統(tǒng)一方面作出重大貢獻;②自古以來,臺灣和西藏就是中國的領土。(4分)
試題詳情
29.(12分) (1)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公車上書”,推動了當時維新運動的興起。(4分) (2)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商議變法事宜。(或者說討論戊戌變法等)(1分)從背景(民族資本主義和初步發(fā)展、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憲、經濟上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挽救民族危機等)、變法內容(政治、經濟、文教)、變法性質等角度說明這是一次“現(xiàn)代化”
運動。(上述角度中任答3點即可得3分) (3)原因:變法觸動了以那拉氏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列反對。(其他說法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 (4)思路:從中國的現(xiàn)代化并未終止的角度去理解或例舉后來的現(xiàn)代化探索。(2分) 修水一中09屆高三第二次段考歷史答案 1――5 CDBBC 6――10 ADADC 11――15 CBDCD 16――20
DCBBB 21――25 BCDBC
試題詳情
二、非選擇題(50分) 26.(14分) (1)意義:(6分) ①解決了長期以來孔子形象不統(tǒng)一的問題,對樹立世界范圍內公認的標志性孔子形象,弘揚傳播儒家文化,會起到枳極的推動作用。(3分)
②有利于向世界展示儒家文化,有利于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有利于推動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的建設。(3分) (2)主要思想觀點(4分) ①孔子:仁和禮 ②孟子:仁政(民貴君輕) ③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兩點即可) (3)變化:(2分)①儒學取得統(tǒng)治地位;②確立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4)(2分)儒家思想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構成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內涵。
試題詳情
27.(12分) (1)反映了在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能夠因學得仕,并不受到家族等級的嚴格限制,也反映了社會對文化的普遍重視。(3分)另一方面,知識份子以仕途為惟一理想歸宿,熱衷于功名利祿,忽視實用學問,使得專門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知識分子廖若晨星。(2分)科舉制度(1分)。 (2)隋唐時期,晚清(或20世紀初)(2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階級關系的變動(或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注重門弟的選官制度被重視才干的科舉取士制度取代。(4分)
試題詳情
28.(14分) (1)元朝和清朝前期。(2分)相似點:①政治統(tǒng)一,疆域遼闊;②少數(shù)民族掌握中央政權;③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發(fā)展和鞏固;④都等取行省制度。(4分) (2)元朝設置宣政院管理西藏,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臺灣。(2分)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置臺灣府管轄臺灣,隸屬福建省。2分 (3)意義:①元清在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和維護祖國統(tǒng)一方面作出重大貢獻;②自古以來,臺灣和西藏就是中國的領土。(4分)
試題詳情
29.(12分) (1)清政府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肮嚿蠒,推動了當時維新運動的興起。(4分) (2)光緒帝召見康有為,商議變法事宜。(或者說討論戊戌變法等)(1分)從背景(民族資本主義和初步發(fā)展、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憲、經濟上發(fā)展民族工商業(yè)、挽救民族危機等)、變法內容(政治、經濟、文教)、變法性質等角度說明這是一次“現(xiàn)代化”
運動。(上述角度中任答3點即可得3分) (3)原因:變法觸動了以那拉氏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列反對。(其他說法言之有理均可得分)(2分) (4)思路:從中國的現(xiàn)代化并未終止的角度去理解或例舉后來的現(xiàn)代化探索。(2分)
試題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