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
淄博市2008一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地理
學校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科類____________
本試卷分第1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8頁,第Ⅱ卷9
至10頁?荚嚱Y束后,將答銓紙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選擇題 共51分)
注意事項:
1.答第Ⅰ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號、考試科目填涂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本卷共34小題,每小題1. 5分,共51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下圖為古希臘時期托勒密體系示意圖,讀圖回答1一2題。
1.該體系認為,宇宙的中心是 ( )
A.太陽 B.地球 C.恒星天 D.最高天
2.與現(xiàn)代科學相比,該體系的正確之處是 ( )
A.月球與火星和木星等是同一級別的天體
B.太陽與土星和木星等是同一級別的天體
C.水星和土星等天體具有公轉的同向性
D.所有恒星與地球之間距離相同
下圖中DE為昏線,讀圖完成3―4題。
3.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 ( )
A.23˚26΄S,70˚00΄E B.23˚16΄N,70˚00΄E
C.23˚26΄S,110˚00΄W D.23˚16΄N,110˚00΄W
4.A、B、C、E四地中日出較早的是 ( )
A.A B.B C.C D.D
讀下圖完成5―7題。
5.圖中同學所進行的地理實踐活動是 ( )
A.檢驗勾股定律 B.測量日出的時刻
C.測量當?shù)鼐暥?nbsp; D.測量正午太陽的高度
6.站在后面的丙同學負責 ( )
A.記錄測量數(shù)據 B.把握觀測方向
C.把握觀測時間 D.把握地理坐標
7.負責具體測量的男同學,必須 ( )
A.將影子的頂端與半?尺的中心相對應
B.將影子的頂端與半圓尺的左邊相對應
C.將影子的頂端與半圓尺的右邊相對應
D.將影子的頂端與半圓尺的頂端相對應
北京時間2008年8月1日19時13分44秒,日全食開始,持續(xù)時間1分50秒。太
陽高度為14˚,方位281˚。下圖為日食發(fā)生區(qū)經過的區(qū)域及其觀測地點。據此完成8―10
題。
8.圖中日食發(fā)生區(qū)經過的地形區(qū),主要是 ( )
A.塔里木盆地 B.內蒙古高原 C.河西走廊 D.黃土高原
9.觀測者觀賞日食的方向和仰角是 ( )
A.西偏北,低于20度 B.南偏西,低于20度
C.東偏北,等于20度 D.北偏東,高于20度
10.觀測者選址的理由是 ( )
A.緯度高 B.海拔較高 C.位于交通干線上 D.天氣晴朗
讀下圖完成11―12題。
11.圖中②③④⑤⑥⑦所示區(qū)域的地形區(qū)是 ( )
A.巴西高原 B.德干高原 C.青藏高原 D.南非高原
12.圖中所示圈層的結構特征是 ( )
A.不連續(xù)分布 B.深度與海拔呈正相關
C.硅鎂層不連續(xù)分布 D.硅鋁層連續(xù)分布
讀下圖完成13一14題。
13.圖中所示地質構造是 ( )
A.褶皺 B.斷層
C.背斜 D.向斜
14 圖中所示的巖石應是 ( )
A.噴出巖 B.巖漿巖
C.玄武巖 D.沉積巖
讀下列四幅圖,完成15一17題。
15.圖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發(fā)展的先后順序排列的是 ( )
A.甲一乙一丙―丁 B.乙一丙一丁一甲
C.丙一乙一甲―丁 D.丙一丁一甲一乙
16.影響圖中地理事物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地質作用是 ( )
A.內力作用 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蝕作用 D.流水的搬運作用
17.下圖措施,最適合的圖幅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圖中箭頭表示氣流的方向,讀圖完成18―19題。
18.圖中氣流的總稱是 ( )
A.海陸風 B.焚風 C.山谷風 D.季風
19.圖中氣流發(fā)生的時間是 ( )
A.左圖發(fā)生在白天,右圖發(fā)生在夜晚
B.左圖發(fā)生在夜晚,右圖發(fā)生在白天
C.左圖發(fā)生在冬季,右圖發(fā)生在夏季
D.左圖發(fā)生在夏季,右圖發(fā)生在冬季
讀右圖完成20―21題。
20.圖中陰影區(qū)表示的地理現(xiàn)象是 ( )
A.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區(qū)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分布區(qū)
C.世界季風分布區(qū)
D.臺風活動分布區(qū)
21.該地理現(xiàn)象的主要成因是 ( )
A.太陽輻射 B.大氣環(huán)流 C.下墊面差異 D.人類活動
讀下圖完成22一23題。
22.圖中虛線所表示的分界線相吻合的地理事物是 ( )
A.分水嶺 B.山谷 C.河流 D.緯線
23.有關圖中地理事物分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圖示地區(qū)氣候較為干旱,降水較少 B.居民點隨河流延伸向下游擴散
C.地區(qū)有可能出現(xiàn)鹽堿化 D.綠洲所處地形為沖積扇
右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城市上世紀60
年代至80年代期間,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等
值線圖,讀圖完成24一26題。
24.讀圖可知,地下水位下降的形狀呈 ( )
A.豎井狀 B.同心圓狀
C.漏斗狀 D.簸萁狀
25.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有 ( )
①蒸發(fā)強烈 ②地表植被覆蓋率高 ③
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方式 ④循環(huán)經濟的發(fā)
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地面沉降與地下水位下降之間沒有任何相關性
B.地面沉降屬于一種嚴重的氣象災害
C.地面沉降將對地表建筑物不會產生危害
D.科學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資源是防治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之一
下列一組圖中,分別是某大洲的自然景觀圖及其分布圖和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27一19題。
27.地理景觀與分布對應正確的是 ( )
A.I一甲 Ⅱ一乙 Ⅲ一丙 Ⅳ一丁
B.I一乙 Ⅱ一丙 Ⅲ一丁 Ⅳ一甲
C.I一丁 Ⅱ一甲 Ⅲ一乙 Ⅳ一丙
D.I一丙 Ⅱ一乙 Ⅲ一甲 Ⅳ一丁
28.與氣候資料圖相對應的地理景觀是 ( )
A.I B.Ⅱ
C.Ⅲ D.Ⅳ
29.景觀圖的排列順序,表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 ( )
A.緯度地帶性
B.經度地帶性
C.垂直地帶性
D.非地帶性
讀下圖,完成30―31題。
30.河道被阻塞之后,在河流的上游河段將會形成 ( )
A.堰塞湖 B.內流沏
C.水流變大 D.水流變小
31.圖示現(xiàn)象發(fā)生后,從趨利避害的角度考慮,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取走賭塞河道的土石
B.可在上石壩的基礎上,建設水庫
C.開挖新的河道
D.疏散下游兩岸的居民
下圖為某發(fā)達國家年溫度變幅與云量覆蓋度統(tǒng)計坐標圖,讀圖完成32―34題。
32.圖中所示,云量覆蓋度與年溫度變幅之間的關系是 ( )
A.正相關 B.負相關 C.等量 D.遞增
33.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國家的氣候將逐漸變得 ( )
A.變暖 B.變冷 C.冬暖夏涼 D.冬寒夏熱
34.導致云量覆蓋度增加的原因,可能是 ( )
A.工業(yè)化加劇了水分的蒸發(fā)
B.工業(yè)化加劇了熱量的排放
C.工業(yè)化加劇了酸性氣體的排放
D.工業(yè)化加劇了塵埃等固體雜質的排放
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49分)
35.(12分)讀下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現(xiàn)象。(6分)
B: F: E:
J: I: D:
(2)圖中字母B所代表的地理現(xiàn)象,在我國的具體表現(xiàn)是什么?說出其活動的空間范圍和類型。(6分)
36.(14分)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圖中字母L, S, N, M所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稱。(4分)
(2)試說出圖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并說明理由。(6分)
(3)簡要回答圖中S所示氣候類型的特征。(4分)
37.(11分)下圖為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圖,甲乙兩人分別在該地進行野外地形考察。讀圖并
回答下列問題。
(1)甲沿途經過了H點,請判斷這里的地貌類型并說出理由。(3分)
(2)乙沿途看到的地形依次為『鞍部→盆地→V型谷→山脊』,則圖中對應的字母依
次是什么?(4分)
(3)請畫出圖中OH兩點之間的地形剖面圖。(4分)
38.(12分)某中學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擬利用下列材料進行一次地理實驗。
材料:①長方形的玻璃缸(長100厘米。寬30厘米,高40厘米)②膠合板或塑料薄
膜(上下各開有一個小洞) ③一盆熱水 ④一盆冰塊 ⑤一束香 ⑥火柴
(1)簡要歸納該地理實驗的基本步驟。(8分)
(2)說出該實驗所驗證地理現(xiàn)象的名稱并列舉實例。(4分)
絕密★啟用前
淄博市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一、選擇題
1一5BCDBD 6―10BACAD
21―25CABCB 26―30DBBAA 31―34BBCD
二、綜合題
35.(12分)
(1)B:水汽輸送(1分) F:陸地水面(湖泊)蒸發(fā)(1分) E:地表徑流(1分)
J:陸地降水(1分) I:海洋蒸發(fā)(1分) D:地下徑流(1分)
(2)表現(xiàn):夏季風(1分)
活動范圍: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巴顏喀拉山一岡底斯山以東及以南的區(qū)域(東部
季風區(qū))。(3分)
類型:東南季風(東亞季風)和西南季風(南亞季風) (2分)
36.(14分)
(1)L一亞熱帶常綠闊葉林(1分);S一溫帶落葉闊葉林(1分);N一亞寒帶針葉林(1
分);M一苔原(Ⅱ分)
(2)分布規(guī)律:緯度地帶性(2分);理由:呈南北向更替,東西向延伸。(4分)
(3)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4分)
37.(11分)
(1)(3分)地貌類型:河谷或者V型谷
理由:有河流經過;等高線向左右兩側逐漸升高。
(2)(4分)E―F―H一I。
(3)(4分)略
38.(12分)
(1)(8分)
第一步,在玻璃缸內左右分區(qū)放置熱水和冰塊。第二步,將膠合板或塑料膜于水平面
垂直并置于熱水和冰塊之間。第三步,點燃香并置于玻璃缸內膠合板或者塑料膜的小洞
附近。第四步,上面的小孔,煙霧從熱水區(qū)流向冰塊區(qū);下面的小孔,煙霧從冰塊區(qū)流向熱
水區(qū)。
(2)(4分)
該實驗驗證的地理現(xiàn)象是:由于海陸熱力差異所產生的熱力環(huán)流。(2分)
實例:季風環(huán)流、海陸風環(huán)流等。(2分)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