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學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聯(lián)考

地理試題卷

 

.單項選擇題(共25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下圖是華北地區(qū)某地實測的海拔高程數(shù)據(jù),讀圖完成1-2題。

 

 

 

 

 

 

 

 

 

 

 

1.根據(jù)圖中信息,說法正確的是

A.坡度:甲>乙     B.氣溫:丙>丁 C.降水:乙>丁  D.海拔:甲>丙

2.圖中四地中,林木分布最茂密的是

A.甲處              B.乙處         C.丙處              D.丁處

為發(fā)展旅游業(yè),我國某地政府在2007年9月20日至24日隆重推出“雙龍戲珠”節(jié)。該地每年都有幾天,在太陽下山時,可見到太陽徐徐從鞍部落下,形成“雙龍戲珠”的地理奇觀。圖中箭頭代表太陽視運動的方向,讀該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3-4題。

3.圖中山脈的走向大致是

A.東西走向

B.東北-西南走向

C.南北走向

D.西北-東南走向

4.除上述時間外。還可以觀賞雙龍戲珠的日期是

A.暑假期間           B.植樹節(jié)后不久         C.元旦假日         D.春節(jié)期間

2008年9月27日北京時間16時44分,太陽非常平靜,航天員翟志剛走出“神舟七號”艙門,實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的首次太空行走。下圖是“神舟七號繞地球運行軌道示意圖”,讀圖完成5-7題。

 

 

 

 

 

 

 

 

 

5.宇航員翟志剛出艙時,觀察到的現(xiàn)象符合事實的是

A.手中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B.陽光十分燦爛,天空蔚藍

C.太陽照射下,船體明亮                 D.眾多流星,劃過夜空

6.飛船繞地球運行周期是90分鐘,圖示時刻地球上“180°經線”剛好正對著地球軌道上的遠日點。飛船繞地球一周后,正對近日點的經線度數(shù)是

A.157.5°W                B.22.5°W                C.22.5°E                 D.157.5°E

7.圖乙為神舟七號軌道在地球表面上的投影。則飛船連續(xù)兩次在赤道上的投影間距大約為

A.2200千米    B. 2500千米    C. 2800千米    D. 3000千米

 

讀右圖,圖中OP、EF為地球公轉到近日點附近時的晨昏線,回答8-9題。

8.此時北京時間可能是

    A.6月4日7時          B.1月4日7時

    C.7月4日19時         D.2月4日19時

9.關于圖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日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依次④③②①

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東南方向

C.此時四地白晝由長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

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東半球

   下圖為2008年1月-2月期間,某條經線上16時的晝夜分布狀況(粗線部分為夜,細線部分為晝)。A、B、C為經線上的三點,B、C兩點的緯度數(shù)相同,讀圖完成10-11題。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S段全天為晝                          B.NA段全天為夜

C.BC段都是晝長夜短                      D.CS段有部分全天為晝

11. 若上題圖中A點此刻恰好就是某緯線與晨昏線的切點,B點的緯度為α,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β,則C點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A.90°-α-β     B.α+β-90°    C.α+90°-β      D.β+90°―α

為迎接奧運,北京臨街的平頂住宅樓都進行了“平改坡”工程,即平屋頂改成坡屋頂。閱讀相關數(shù)據(jù)表格和示意圖,完成12-13題。

北京地區(qū)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

73°26′

50°

26°34′

三角函數(shù)的正切值

3.4

1.2

0.5

12.樓頂“平改坡”后,某居民樓樓頂?shù)脑柲軣崴,由于坡頂(shù)淖钃跽绲奶柟猓荒曛杏幸欢螘r間的正午不能照射到太陽光。阻擋太陽光的時間大約有

  A.1個半月左右   B.3個月左右

  C.6個月左右     D.9個月左右

13.一年中,太陽能熱水器被坡屋頂正午陰影擋住的最大面積季節(jié)里,下列現(xiàn)象正確的是

  ①哈爾濱正值冰雕旅游旺季  ②南非開普敦正值干燥季節(jié)  ③杭州該天的日出方向是東偏北,日落西偏北  ④科學家在南極地區(qū)忙于考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圖是亞洲東部某區(qū)域兩個時刻的等壓線圖(單位:百帕),讀圖回答14―15題。

 

 

 

 

 

 

 

 

 

 

 

 

 

14.左圖中A處等壓線的數(shù)值可能為

       A.1004或1006     B.1006或1008      C.1008或1010       D.1004或1008

15.在這6個小時內,關于風速變化的敘述,符合圖中實際的是

       A.臺灣島風速變大            B.珠江口風速明顯變大

C.長三角風速變小            D.環(huán)渤海風速明顯變小

9月中旬,浙江地區(qū)一般進入秋季(如果連續(xù)10天日平均氣溫低于22℃,則被認為進入秋季)。讀杭州2008年9月中下旬幾日的天氣狀況表,回答16-17題。

日期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最低氣溫

23℃

23℃

24℃

25℃

26℃

27℃

28℃

28℃

28℃

25℃

最高氣溫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8℃

30℃

天氣

多云

風力

較強偏北風

16.2008年9月15-23日,杭州日溫差的大致變化規(guī)律及影響因素分別是

A.日溫差降低,天氣狀況            B.日溫差增大,地面狀況

C.日溫差增大,風力狀況            D.日溫差增大,天氣狀況

17.2008年9月24日,杭州地區(qū)

A.氣溫變化與風向、風力無關        B.大氣的保溫作用和削弱作用增強

C.開始進入秋季                    D.陰晴變化與“副高”北移有關

讀“全球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局部示意圖,完成18-19題。

18.圖中的“丙氣壓帶”是指

A.赤道低氣壓帶    B. 副熱帶高氣壓帶

C.極地高氣壓帶    D. 副極地低氣壓帶

19.根據(jù)圖中信息,說法正確的是

A.受丙氣壓帶影響,撒哈拉沙漠炎熱少雨

B.受甲風帶移動影響,南亞地區(qū)夏季多雨

C.受乙風帶影響,西歐地區(qū)全年溫和濕潤

D.受丙氣壓帶和乙風帶交替控制,新西蘭形成地中海氣候

 

下圖為沿30°N部分區(qū)域垂直剖面和該區(qū)域對應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的某時等壓線(單位:hpa)分布狀況。讀圖回答20--21題。

 

 

 

 

 

 

 

 

20.N′地區(qū)比M′地區(qū)

    A.年降水少        B.年均氣溫低        C.氣壓高       D.光照強

21.影響M氣壓系統(tǒng)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海陸分布          B.地形地勢       C.太陽高度         D.季風環(huán)流

 

某研究人員依據(jù)我國多年平均氣候資料,按一定方向分別選取了A→F和①→⑥共十二個地區(qū)的數(shù)值,分類繪成甲、乙兩圖。讀圖完成22-23題。

 

 

 

 

 

 

 

 

 

22.甲、乙兩圖反映的地理環(huán)境分異規(guī)律分別為

①由赤道向兩極分異    ②由沿海向內陸分異    ③由山麓向山頂分異   ④由平原向高原分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3.如果某地水熱狀況與D和④地區(qū)比較相似,則對該地情況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帶可能是熱帶草原帶             B.可能是溫帶季風氣候

C.水熱資源豐富,盛產水稻                  D.可能是我國甘蔗重要的種植基地

讀“我國某地區(qū)土壤中空氣月平均分布圖”,完成24-25題。

24.該地區(qū)最可能是

A.廣州            B. 石家莊

C.武漢            D.哈爾濱

25.導致該地區(qū)六月土壤中空氣較少的原因是

A.植物生長快,消耗了土壤中的空氣

B.大量抽起地下水,灌溉農田

C.該時期受準靜止鋒天氣系統(tǒng)控制

D.該時期受西北太平洋高壓脊控制

二.綜合題(共50分)

26.甲圖中的半圓弧是30°N緯線的一段。O為北極點,M、N分別為晨線和昏線與30°N的緯線的兩個交點,∠MOX和∠NOY均為7.5°,OY為本初子午線;乙圖是甲圖Q點(70°N)一日之內的太陽視運動情況。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13分)

 

試題詳情

 

 

 

 

 

 

 

 

 

 

(1)寫出M點的經度       (1分),此時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          (2分)。該日P點的晝長為         小時(2分)。

(2)當Q地的太陽位于H處時,北京時間是               (2分)。

(3)下面四幅圖示,符合N地的該日物體影子情況的是            (      ) (2分)

試題詳情

 

 

 

 

 

 

 

 

 

 

(4)此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2分)

  A.地中海沿岸陰雨霏霏              B.巴西草原上的動物向南遷移

  C.杭州灣的鹽度達到一年最大       D.澳大利亞的冬小麥正在越冬

(5)請在圖中繪出晨昏線,并用斜線表示出夜的范圍。(2分)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27.讀“我國西北地區(qū)及周邊地區(qū)多年平均總云量百分比分布圖”,完成下面問題。(8分)

試題詳情

 

 

 

 

 

 

 

 

 

 

 

 

 

 

 

(1)圖中AD兩地區(qū)多年平均總云量百分比較小,其共同原因是               。(2分)

(2)圖中BC兩地區(qū)多年平均總云量百分比較大,其共同原因是        (     )(2分)

     A.海拔高,氣溫低,水汽容易凝結          B.位于山地迎風坡,水汽易被抬升凝結

C.地表水豐富,蒸發(fā)水汽較多              D.植被茂密,蒸騰作用強

(3)按要求繪圖。(每圖2分,共4分)

試題詳情

 

 

 

 

 

 

 

 

 

 

 

試題詳情

 

  1

 

 

 

 

 

 

 

材料1: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風帶情況變化示意圖

試題詳情

 

 

 

 

 

 

 

 

材料2: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氣環(huán)流”和“高原季風”剖面示意圖

<nav id="9vid4"><rt id="9vid4"><dd id="9vid4"></dd></rt></nav>

    <ul id="9vid4"><noscript id="9vid4"></noscript></ul>
    <menu id="9vid4"></menu>
    <tr id="9vid4"></tr>

      2

    (2)分析圖2,A B之間的風帶名稱是            。(2分)

    試題詳情

    (3)青藏高原隆起對我國和亞洲地區(qū)產生許多方面的影響。根據(jù)題目材料和下面的關聯(lián)示意圖。從備選項目中一一對應圖中①②③④序號內容(字母代碼):

     

     

     

     

     

     

     

     

     

     

     

     

           ,②       ,③       ,④       。(每空1分,共4分)

    A.阻擋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濕氣流深入  B.中亞和西亞粉塵東輸,沉積形成高原

    C.改變海陸分布和亞歐大陸輪廓        D.東亞和南亞地區(qū)形成最強盛的季風區(qū)

     

    (4)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      性。(2分)

    試題詳情

    29.下圖是世界某兩個地區(qū)沿340緯線的地形剖面圖。據(jù)圖完成有關問題。(11分)

    試題詳情

     

     

     

     

     

     

     

     

     

     

     

     

    (1)甲乙兩地沿海共有的氣候類型是                (1分),B、C兩處洋流對沿岸氣候的影響的差異之處是                              (2分)。

    (2)下面四幅圖,能正確表示D海域鹽度分布規(guī)律的是            (     )(2分)

    試題詳情

     

     

     

     

     

    (3)簡述AD兩處海域的海底地形不同之處?(4分)

     

     

     

    試題詳情

    30.模擬實驗法是探究地理自然規(guī)律的重要方法。下面是關于“內力作用過程和地質構造”的探究學習過程,請你根據(jù)有關地理知識,完成相關實驗項目(6分)。

    實驗過程

        (1)研究方法:模擬實驗法。

        (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時間變化過程“濃縮”在幾分鐘內完成,通過模擬實驗感悟地質變化過程。

        (3)實驗材料:4cm×30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三合板”替代)。

        (4)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內力作用過程,是一個受力的過程;竹片與巖石都具有“剛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形變過程與巖石的受力形變過程比較相似。

        (5)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在方框內畫出相對應的地質構造示意圖(每圖1分,共2分)

    試題詳情

    (6)研究結論

    ①褶皺、斷層和火山(地震)都屬于         作用。(1分)

    ②背斜容易成谷的原因是                         。(2分)

    ③地球上最容易發(fā)生地震和火山活動的部位是                    。(1分)

     

    試題詳情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