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甲、乙兩人同一地點出發(fā)后,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1)此變化過程中,
 
是自變量,
 
是因變量.
(2)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大于、等于、小于)
(3)6時表示
 

(4)路程為150km,甲行駛了
 
小時,乙行駛了
 
小時.
(5)9時甲在乙的
 
(前面、后面、相同位置);
(6)乙比甲先走了3小時,對嗎?
 
考點:函數(shù)的圖象
專題:
分析:(1)根據(jù)自變量與因變量的含義得到時間是自變量,路程是因變量;
(2)甲走6行駛100千米,乙走3小時行駛了100千米,則可得到它們的速度的大;
(3)6時兩圖象相交,說明他們相遇;
(4)觀察圖象得到路程為150km,甲行駛9小時;乙行駛了7-3=4小時;
(5)觀察圖象得到t=9時,乙的圖象在甲的上方,即乙行駛的路程遠些;
(6)觀察圖象得到甲先出發(fā)3小時后,乙才開始出發(fā).
解答:解:(1)函數(shù)圖象反映路程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則t是自變量,s為因變量;
(2)甲的速度=
100
6
=
50
3
千米/小時,乙的速度=
100
3
千米/小時,所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3)6時表示他們相遇,即乙追趕上了甲;
(4)路程為150km,甲行駛9小時;乙行駛了7-3=4小時;
(5)t=9時,乙的圖象在甲的上方,即乙行駛的路程遠些,所以9時甲在乙的后面
(6)不對,是乙比甲晚走了3小時.
故答案為:(1)t,s;(2)小于;(3)乙追趕上了甲;(4)9,4;(5)后面;(6)不對.
點評:本題考查了函數(shù)圖象:利用函數(shù)圖象反映兩變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該規(guī)律解決有關(guān)的實際問題.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三角形的三條內(nèi)角平分線相交于一點,如圖,若△ABC的三條內(nèi)角平分線相交于點I,過I作DE⊥AI分別交AB、AC于點D、E.
(1)若∠BAC=70°,∠BIC的度數(shù)為
 

(2)根據(jù)(1)的解題經(jīng)驗?zāi)惆l(fā)現(xiàn)了∠BIC與哪些角相等,請寫出來,并說明其中的道理.
(3)圖中與∠EIC相等的角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解方程組
(1)
x+1
3
=2y
2(x+1)-2y=10
;(2)
3x+4z=7
2x+3y+z=9
5x-9y+7z=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正比例函數(shù)y=(2m-1)x的圖象上兩點A(x1,y1)和B(x2,y2),且x1<x2時,y1>y2,求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一個n邊形,除了一個內(nèi)角外,其余(n-1)個內(nèi)角和為2770°,則這個內(nèi)角是
 
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等腰△ABC中,如果兩邊長分別為6cm、10cm,則這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請寫出一個解為
x=3
y=4
的二元一次方程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B(2,0),C(8,0),A(0,a),若過A、B、C三點的圓面積最小,則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計算20142-4028×2013+201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