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水星或金星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且三者幾乎排成一條直線的現(xiàn)象,天文學稱為“行星凌日”.已知地球的公轉周期為365天,若將水星、金星和地球的公轉軌道視為同一平面內的圓軌道,理論計算得到水星相鄰兩次凌日的時間間隔為116天,金星相鄰兩次凌日的時間間隔為584天,則下列判斷合理的是( 。
A.地球的公轉周期大約是水星的2倍
B.地球的公轉周期大約是金星的1.6倍
C.金星的軌道半徑大約是水星的3倍
D.實際上水星、金星和地球的公轉軌道平面存在一定的夾角,所以水星或金星相鄰兩次凌日的實際時間間隔均大于題干所給數(shù)據(jù)

【答案】B,D
【解析】解:A、水星相鄰兩次凌日的時間間隔為116天,設水星的周期為 ,則有: , 天,可知地球公轉周期大約是水星的4倍,A不符合題意.

B、金星相鄰兩次凌日的時間間隔為584天,設金星的周期為 ,則有: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 天,可知地球的公轉周期大約是金星的1.6倍,B符合題意;

C、根據(jù) 得, ,因為金星的公轉周期大約是水星的0.4倍,則金星的軌道半徑大約是水星的1.8倍,C不符合題意.

D、由所給資料,若運行軌道平面不存在夾角,那么行星凌日間隔時間會與理論時間一致,而實際與理論不同,存在夾角時,再次行星凌日各行星與地球運轉角度差大于2π,所以水星或金星相鄰兩次凌日的實際時間間隔均大于題干所給數(shù)據(jù),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D.

所謂凌日現(xiàn)象就是勻速圓周運動中的追及相遇問題,行星在一條直線上時,外圈的行星比內圈的行星少走一圈。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三個同學根據(jù)不同的實驗條件,進行了“探究平拋運動規(guī)律”的實驗:

(1)甲同學采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金屬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彈出,同時B球被松開,自由下落,觀察到兩球同時落地,改變小錘打擊的力度,即改變A球被彈出時的速度,兩球仍然同時落地,這說明
(2)乙同學采用如圖(2)所示的裝置.兩個相同的弧形軌道M、N,分別用于發(fā)射小鐵球 P、Q,其中N的末端與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兩軌道上端分別裝有電磁鐵C、D;調節(jié)電磁鐵C、D的高度,使AC=BD,從而保證小鐵球P、Q在軌道出口處的水平初速度v0相等,現(xiàn)將小鐵球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然后切斷電源,使兩小鐵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時分別從軌道M、N的下端射出.實驗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應是 . 僅僅改變弧形軌道M的高度,重復上述實驗,仍能觀察到相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
(3)丙同學采用頻閃攝影的方法拍攝到如圖(3)所示的“小球做平拋運動”的照片.圖中每個小方格的邊長為10cm,則由圖可求得拍攝時每s曝光一次,該小球平拋的初速度大小為m/s(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在x軸上方有垂直于xy平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在x軸下方有沿y軸負方向的勻強電場,場強為E.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粒子從坐標原點O沿著y軸正方向射出.射出之后,第三次到達x軸時,它與點O的距離為L.

(1)求此粒子射出時的速度v
(2)運動的總路程s(重力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段長方體形導電材料,左右兩端面的邊長都為a和b,內有帶電量為q的某種自由運動電荷.導電材料置于方向垂直于其前表面向里的勻強磁場中,內部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當通以從左到右的穩(wěn)恒電流I時,測得導電材料上、下表面之間的電壓為U,且上表面的電勢比下表面的低.由此可得該導電材料單位體積內自由運動電荷數(shù)及自由運動電荷的正負分別為( )

A. , 負
B. , 正
C. , 負
D. , 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平行板電容器C的兩金屬板水平放置,R1和R2為定值電阻,P為滑動變阻器R的滑動觸頭,G為靈敏電流表,A為理想電流表.開關S閉合后,C的兩板間恰好有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油滴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P向上移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表的示數(shù)變大
B.油滴向上加速運動
C.G中有由a至b的電流
D.電源的輸出功率一定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跳傘運動員在下落過程中(如圖所示),假定傘所受空氣阻力的大小跟下落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F=kv2,比例系數(shù)k=20 N·s2/m2,跳傘運動員與傘的總質量為72 kg,起跳高度足夠高,:(g 10 m/s2)

(1)跳傘運動員在空中做什么運動?收尾速度是多大?

(2)當速度達到4 m/s,下落加速度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甲所示,兩個點電荷Q1、Q2固定在x軸上距離為L的兩點,其中Q1帶正電荷位于原點O,a、b是它們的連線延長線上的兩點,其中b點與O點相距3L.現(xiàn)有一帶正電的粒子q以一定的初速度沿x軸從a點開始經(jīng)b點向遠處運動(粒子只受電場力作用),設粒子經(jīng)過a,b兩點時的速度分別為va、vb , 其速度隨坐標x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Q2帶負電且電荷量小于Q1
B.b點的場強一定為零
C.a點的電勢比b點的電勢高
D.粒子在a點的電勢能比b點的電勢能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U衰變?yōu)? Pa要經(jīng)過2次α衰變和1次β衰變
B.β射線與γ射線一樣都是電磁波,但β射線的穿透本領遠比γ射線弱
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與原子所處的化學狀態(tài)和外部條件有關
D.天然放射性現(xiàn)象使人類首次認識到原子核可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測定一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同學甲設計了兩種方案.
方案一:木板水平固定,通過彈簧秤水平勻速拉動木塊,如圖a;
方案二:木塊固定,通過細線水平拉動木板,如圖b.

(1)上述兩種方案中,你認為更合理的是;原因是
(2)同學乙沒有用彈簧秤,而用一根輕彈簧和一把刻度尺也測出了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請你寫出同學乙的實驗方法及所要測量的物理量和符號: , 由此得到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