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焦耳定律的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成正比.表達式:Q=I2Rt.

分析 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與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根據(jù)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與通電時間成正比.

解答 解:焦耳定律的內容: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成正比.表達式:Q=I2Rt.
故答案為:電流的二次方、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I2Rt.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鍵知道焦耳定律的內容,知道產生的熱量與哪些因素有關,基礎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所示,矩形線框abcd垂直放在勻強磁場中,ab上接有一個電壓表,cd上接有一個電流表,現(xiàn)使線框abcd以速度v向右切割磁感線運動,運動過程中線圈不穿出磁場,不發(fā)生變形,則下列正確的是(  )
A.電流表無讀數(shù),ab間有電勢差,電壓表無讀數(shù)
B.電流表有讀數(shù),ab間有電勢差,電壓表無讀數(shù)
C.電流表無讀數(shù),ab間無電勢差,電壓表無讀數(shù)
D.電流表無讀數(shù),ab間有電勢差,電壓表有讀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如圖所示,與導線框等寬、阻值是0.1Ω的導體棒ab沿著水平放置的光滑導線框向右做勻速運動,線框中接有電阻R=0.5Ω,線框放在磁感應強度B=0.8T的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垂直于線框平面,線框的寬度L=0.5m,運動的速度V=12m/s,線框的電阻不計.求:
(1)導體棒ab產生的電動勢;
(2)流過電阻R的電流強度;
(3)外力推動ab棒的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100多年前的1905年是愛因斯坦的“奇跡”之年,這一年他先后發(fā)表了3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其中關于光量子的理論成功的解釋了光電效應現(xiàn)象.關于光電效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入射光的頻率低于極限頻率時,能發(fā)生光電效應
B.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頻率成正比
C.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強度成正比
D.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Ek跟入射光子的能量hν和逸出功W之間的關系:Ek=hν-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4.粗糙水平面上,用繩子系一小球作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小球質量為m,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繩子的拉力為F,則小球經過$\frac{1}{4}$圓周的時間內,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繩子的拉力對球不做功B.繩子的拉力對球做功$\frac{πRF}{2}$
C.重力和支持力不做功D.摩擦力對物體做功$\frac{-μmgRπ}{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用圖1中所給的實驗器材測量一個“12V 5W”的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功率,其中電流表有3A、0.6A兩擋,內阻可忽略,電壓表有15V、3V兩擋,內阻很大,對電路無影響.測量時要求加在燈泡兩端的電壓可持續(xù)地從0V調到12V.

(1)按要求在實物圖上連線(其中部分線路已經連好).
(2)某次測量時電流表的指針位置如圖2所示,其讀數(shù)為0.38 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如圖所示,垂直紙面向外的直線電流周圍的磁場,其磁感線分布和方向哪個是正確的(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為了測定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電阻,現(xiàn)有下列器材:a.1.5V干電池一節(jié);b.電壓表(0V~3V);c.電壓表(0V~15V);d.電流表(0A~0.6A);e.電流表(0A~3.0A)f.滑動變阻器(0Ω~20Ω);g.電鍵、導線等.

(1)實驗中電壓表應選b;電流表應選d;
(2)在右圖的方框1中畫出實驗電路圖.
(3)實驗中,某同學測得了七組數(shù)據(jù)(如表).
1234567
U/V1.221.020.880.700.630.510.38
I/A0.20.40.50.60.70.81.0
根據(jù)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2中描點并作出U-I圖線.從圖線中可得出:
電源電動勢E=1.5V,內電阻r=1.8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取兩個驗電器A和B,在B的金屬球上裝一個幾乎封閉的空心金屬圓筒C,使C帶電,B的箔片張開,用有絕緣柄的金屬小球e先跟C的外部接觸,再把e移到A并跟A的金屬球接觸(如圖1),經過若干次以后,可以看到A的箔片張開,同時B的箔片張開的角度減小,這表明e把C的一部分電荷搬運給了A,可見圓筒的外表面是帶電的.如果讓e不接觸C的外部,而接觸C的內部,重復上述實驗(如圖2),不論重復多少次,A的張角不變,B的箔片張開的角度不變,這表明e不能把C的電荷搬運給A,可見圓筒的內部不帶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