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精英家教網如圖為“用DIS研究在溫度不變時,一定質量的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實驗裝置圖.
(1)圖中,實驗器材A是
 

(2)一同學在兩次實驗中測得不同的(p、V)數(shù)據,發(fā)現(xiàn)p和V的乘積明顯不同.若此同學的實驗操作均正確,則造成此結果的可能原因是:
 
;
 

(3)為了保持注射器內氣體的溫度不變,實驗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避免用手握住注射器封閉有氣體的部分;
 

(4)大氣壓強為p0,注射器內氣體的初始體積為10cm3.實驗過程中,注射器內氣體體積在4cm3至20cm3的范圍內變化,注射器內部與外界壓強差的最大值為
 
p0
分析:(1)用DIS研究在溫度不變時,研究一定質量的氣體壓強與體積的關系時,壓強由壓強傳感器A測量,體積由注射器上的刻度讀出.
(2)根據氣態(tài)方程
pV
T
=c
分析實驗誤差的原因.
(3)本實驗的條件是:溫度不變、氣體質量一定,所以要在等溫條件下操作,注射器密封性要好,推拉活塞要緩慢.
(4)根據玻意耳定律:p1V1=p2V2,求解氣體體積最大和最小時注射器氣體的壓強,再求解內外壓強差的最大值.
解答:解:(1)本實驗需要測量氣體的體積和壓強,體積由注射器的刻度直接讀出,而實驗器材A是壓強傳感器,可測出壓強.
(2)根據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
pV
T
=c
知,p和V的乘積明顯不同,可能是由于環(huán)境溫度不同,導致氣體的溫度T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注射器內氣體的質量不同造成的.
(3)為了保持注射器內氣體的溫度不變,推拉活塞要緩慢.
(4)以注射器內氣體為研究對象:
    初始時:p1=p0,V1=10cm3;
    體積最小時:p2=?,V2=4cm3
    體積最大時:p3=?,V3=20cm3
根據玻意耳定律得:p1V1=p2V2=p3V3,
則得:p2=
p1V1
V2
=
p0×10cm3
4cm3
=2.5p0;p3=
p1V1
V3
=
p0×10cm3
20cm3
=0.5p0
所以注射器內部與外界壓強差的最大值為△p=p2-p0=1.5p0
故答案為:
(1)壓強傳感器;
(2)環(huán)境的溫度不同,注射器內氣體的質量不同;
(3)推拉活塞要緩慢;
(4)1.5.
點評:本實驗是驗證性實驗,要控制實驗條件,此實驗要控制兩個條件:一是注射器內氣體的質量一定;二是氣體的溫度一定,這是該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如圖為“用DIS(位移傳感器、數(shù)據采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①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
小車的質量
小車的質量
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
小車受到的合外力
小車受到的合外力
,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
②改變所掛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所示).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
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

③(單選)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2)某同學在做測金屬絲電阻率的實驗中,取一根粗細均勻的康銅絲,其中有兩個步驟是用螺旋測微器測出康銅絲的直徑d和用伏安法測量的康銅絲的電阻R.

①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康銅絲直徑如丙圖所示,由圖可知其直徑為
1.880
1.880
mm.
②圖乙是測量康銅絲電阻的原理圖,根據原理圖在如圖甲所示的實物圖中補全未畫出的連線.
③閉合開關前應將滑片P移到
a端
a端
(填“a端”或“b端”),利用上面的電路圖測出的電阻值比真實值
偏小
偏小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a)所示,在“用DIS研究通電螺線管的磁感應強度”的實驗中,M、N是通電螺線管軸線上的兩點,且這兩點到螺線管中心的距離相等.用磁傳感器測量軸線上M、N之間各點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并將磁傳感器頂端與M點的距離記作x.

(1)如果實驗操作正確,得到的B-x圖線應是圖(b)中的
B
B

(2)由實驗可知,通電螺線管中沿軸線上各點磁感應強度有許多特點,請寫出其中一條
磁感應強度對稱分布(管內中部磁場近似為勻強磁場等)
磁感應強度對稱分布(管內中部磁場近似為勻強磁場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1?虹口區(qū)二模)《用DIS研究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1)(多選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C
BC

(A)擺錘每次都必須從擺錘釋放器的位置以不同的速度向下運動
(B)必須測定擺錘的直徑
(C)擺錘下落的高度可由標尺盤直接測定
(D)定位擋片的作用是改變擺錘的機械能
(2)某同學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界面如圖2所示,在數(shù)據要求不太高的情況下,可得出結論: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機械能保持守恒
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機械能保持守恒
,理由是:
計算出擺錘在A、B、C、D四點的機械能分別為1.125×10-2J、1.11×10-2J、1.08×10-2J、1.05×10-2J,
計算出擺錘在A、B、C、D四點的機械能分別為1.125×10-2J、1.11×10-2J、1.08×10-2J、1.05×10-2J,

各點機械能大小基本一致.
各點機械能大小基本一致.

(3)經過仔細研究數(shù)據發(fā)現(xiàn),擺錘從A到D的過程中機械能
逐漸減小
逐漸減小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
擺錘克服空氣阻力做功消耗一定的機械能
擺錘克服空氣阻力做功消耗一定的機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DIS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實驗中通過增加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測量,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系圖象.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的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b)所示.
精英家教網
(1)圖線
 
是在軌道右側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選填“①”或“②”)
(2)在軌道水平時小車運動的阻力f=
 
;
(3)(單選)圖(b)中,拉力F較大時,a-F圖線明顯彎曲,產生誤差.為消除此誤差可采取的措施是
 

A.調整軌道的傾角,在未掛鉤碼時使小車能在軌道上勻速運動.
B.在增加鉤碼數(shù)量的同時在小車上增加砝碼,使鉤碼的總質量始終遠小于小車的總質量.
C.在鉤碼與細繩之間接入一力傳感器,用力傳感器讀數(shù)代替鉤碼的重力.
D.更換實驗中使用的鉤碼規(guī)格,采用質量較小的鉤碼進行上述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上海模擬)如圖為“用DIS(位移傳感器、數(shù)據采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的實驗裝置.
(1)在圖示裝置中,①是固定在小車上位移傳感器的
發(fā)射
發(fā)射
部分.在該實驗中采用控制變量法,保持小車所受拉力不變,即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拉力,為了減小實驗誤差,應使鉤碼質量盡量
些.
(2)改變小車的質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測得的多組數(shù)據可畫出a-1/M關系圖線,
①如果摩擦力不能忽略,則畫出的a-1/M圖線為圖示中的
.(填“甲”或“乙”或“丙”)
②(單選題)該實驗中某同學畫出的圖線中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