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運動的物體不可以作為參考系

B. 時刻表示較短的時間,時間表示較長的時間

C. 只要是體積小的物體,都能看成質點

D. 若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則這段時間內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

【答案】D

【解析】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故運動的物體可以作為參考系,故A錯誤;時刻是指一點,時間是指一段,時間再短也是時間.故B錯誤;體積小的物體不一定都能看成質點,例如原子體積很小,但在研究原子內部結構時,不能看做質點,故C錯誤;若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則這段時間內物體作單向直線運動,故D正確;故選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在t=0時刻,觀察一個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質點,現只測出了該質點在第3s內以及第7s內的位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能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B能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C不能求出第3s末到第7s初這段時間內的位移

D能求該質點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一輕質彈簧的原長為8cm、勁度系數為500N/m,用其拉著一個質量為10kg的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當彈簧的長度變?yōu)?2cm時,物體恰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

2當彈簧的伸長量為6cm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多大;

3若保持彈簧的伸長量不變,拉其前進,當速度達到4m/s且距離一固定斜面X m處松開彈簧不考慮彈簧的影響,小物塊視為勻減速運動,該物體恰好能到達斜面的最高點已知斜面長度為2m,物體在剛松開彈簧時和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大小均為1m/s2,求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說法中,哪些是正確的

A. 物體運動的速度改變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 加速度很大時,運動物體的速度一定很快變大

C. 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大小跟速度變化快慢實質上是同一個物理意義

D. 速度的變化率表示速度變化快慢,而不表示速度變化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一個沿直線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a,速度v,位移x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若該物體在t=0時刻,初速度均為零,則四個選項中表示該物體沿單一方向運動的圖象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可以探究物塊在水平桌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也可以根據相關知識測出物塊與桌面的滑動摩擦力。物塊在重物的牽引下開始運動,重物落地后,物塊再運動一段距離停在桌面上(尚未到達滑輪處)。已知打點計時器電源頻率為50 Hz,從紙帶上便于測量的點開始,每5個計時點取1個計數點,相鄰計數點間的距離如圖乙所示。

1)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 ,相鄰兩個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 。

2)通過分析紙帶數據,計數點3對應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計數點5對應的速度大小為______m/s。(保留二位有效數字).

3)物塊在減速運動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為a=______m/s2。若在實驗過程中,電源頻率由50Hz變?yōu)?/span>60Hz,但該同學并不知道,則加速度的計算結果比真實值_ ___。(選填偏大、偏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在t=0時刻,開始觀察一個正在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現在只測出了該物體在第3 s內及第7 s內的位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不能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B. 能夠求出任一時刻的瞬時速度

C. 能求出第3 s末到第7 s初時間內的位移 D. 能夠求出該物體的加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描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的實驗中,實驗室提供了小燈泡(25 V,05 A)、電流表、電壓表以及滑動變阻器等實驗器材:

1)圖甲為實驗中某同學連接好的實驗電路圖,在開關S閉合后,把滑動片PAB端移動過程中會觀察到電壓表讀數變________(填)。

2)某同學由測出的數據畫出I—U圖象,如圖乙所示,當小燈泡兩端電壓為20 V時,小燈泡的電阻值R________ Ω,此時小燈泡的實際功率P________W。(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速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 速度與位移成正比

B.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勻速直線運動任何一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點的瞬時速度

D. 瞬時速度就是運動物體在一段較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