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秤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允許變動

B.

實驗中,橡皮條、細(xì)繩和彈簧秤應(yīng)與木板保持平行

C.

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秤之間的夾角必須取90°

D.

實驗中,要始終將其中一個彈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2)

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xué)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F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xiàn)’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哪個實驗結(jié)果是符合實驗事實的?________(填“甲”或“乙”)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xué)年安徽省望江三中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1)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不允許變動
B.實驗中,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O點的位置
C.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必須取90°
D.實驗中,要始終將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2)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xué)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F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xiàn)′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哪個實驗結(jié)果是符合實驗事實的?______(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2013學(xué)年安徽省望江三中高一期末考試物理試卷(帶解析) 題型:實驗題

(1)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不允許變動
B.實驗中,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O點的位置
C.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必須取90°
D.實驗中,要始終將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
(2)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xué)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F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哪個實驗結(jié)果是符合實驗事實的?______(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屆安徽省高一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不允許變動

B.實驗中,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O點的位置

C.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必須取90°

D.實驗中,要始終將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

(2)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xué)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F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哪個實驗結(jié)果是符合實驗事實的?______(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5屆安徽省高一上學(xué)期期末考試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1)在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時,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兩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確定的O點,以下操作中正確的是(  ) 

A.同一次實驗中,O點位置不允許變動

B.實驗中,要記錄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O點的位置

C.實驗中,把橡皮條的另一端拉到O點時兩個彈簧測力計之間的夾角必須取90°

D.實驗中,要始終將其中一個彈簧測力計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調(diào)節(jié)另一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條另一端拉到O點

(2)如圖所示,是甲乙兩位同學(xué)在做本實驗時得到的結(jié)果,其中F是用作圖法得到的合力,F(xiàn)′是通過實驗測得的合力,則哪個實驗結(jié)果是符合實驗事實的?______(填“甲”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