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物理 > 題目詳情
13.豎直放置的平行金屬板、連接一恒定電壓,兩個電荷M和N以相同的速率分別從極板A邊緣和兩板中間沿豎直方向進入板間電場,恰好從B板邊緣射出電場.如圖所示,不考慮電荷的重力和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電荷的電荷量一定相等B.兩電荷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相等
C.兩電荷在電場中運動的加速度相等D.兩電荷離開電場時動能相等.

分析 粒子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運用運動的分解,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和運動學公式進行處理;根據(jù)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行分析求解.

解答 解:A、B兩個電荷在電場中做類平拋運動,將它們的運動分解為沿豎直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水平方向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設板長為L,粒子的初速度為v0,則粒子運動為t=$\frac{L}{{v}_{0}}$,L、v0相同,則時間t相同.
水平方向的位移為y=$\frac{1}{2}$at2,a=$\frac{qE}{m}$,則y=$\frac{qE}{2m}$t2,E,t相同,y不同,因m的大小關系不清楚,q有可能相等.故A錯誤、B正確.
C、由側向位移大小y=$\frac{1}{2}$at2,t相同,y不同,加速度a不相等,故C錯誤.
D、根據(jù)動能定理,EK-$\frac{1}{2}$mv02=qEy,則EK=$\frac{1}{2}$m${v}_{0}^{2}$+qEy,EK大小關系無法判斷.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綜合了電場和力學的知識,分析方法和力學的分析方法基本相同.粒子在電場中類平拋運動與力學中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相似,運動規(guī)律相似,只是加速度不同.抓住兩者相似性,用類比方法即可求解.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如圖所示為水平放置的兩根等高固定長直細導線的截面圖,O點是兩導線間距離的中點,a、b是過O點的豎直線上與O點距離相等的兩點,兩導線中通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恒定電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導線之間存在相互吸引的安培力
B.O點的磁感應強度為零
C.O點的磁感應強度方向豎直向下
D.a、b兩點的磁感應強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在抗洪搶險中洪水沿江而下,戰(zhàn)士駕駛沖鋒舟救人,船頭始終垂直河岸,已知水的流速為5m/s,沖鋒舟在靜水中的航速為10m/s,則沖峰舟的實際速度大小為5$\sqrt{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木塊A、B分別重50N和60N,它們與水平地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0.2;夾在A、B之間的輕彈簧被壓縮了2cm,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為400N/m.系統(tǒng)置于水平地面上靜止不動.現(xiàn)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塊B上,如圖所示(滑動摩擦力可視為最大靜摩擦力)
(1)求力F作用后木塊A、B所受摩擦力的大?
(2)如果改用F=100牛的力拉B物體,則此時彈簧的伸長量應該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圖是用紙帶拖動小車用打點計時器測定勻變速運動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條紙帶.A、B、C、D、E為我們在紙帶上所選的記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秒.試求:
(1)打點計時器打下B、C、D各點時小車的即時速度依次為0.26m/s、0.3m/s、0.34m/s
(2)小車的加速度0.4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直線電流上方,一束自由電子沿平行電流方向入射,在電流磁場作用下,它將向什么方向偏轉.(  )
A.往上B.往下C.往外D.往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豎直放置的一對平行金屬板的左極板上用絕緣線懸掛了一個帶電的小球,將平行金屬板按如圖所示的電路圖連接,絕緣線與左極板的夾角為θ,當滑動變阻器R的滑片在a位置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1,夾角為θ1;當滑片在b位置時,電流表的讀數(shù)為I2,夾角為θ2,則( 。
A.小球帶正電B.θ1<θ2C.I1<I2D.I1=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關于磁感線和電場線的描述,正確的有( 。
A.電場線起止于電荷,磁感線起止于磁極
B.電場線不一定閉合,磁感線一定閉合
C.磁感線是自由小磁針在磁場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
D.沿磁感線方向磁場不斷減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測得室溫20℃,空氣的絕對濕度P=0.799KPa,求此時空氣的相對濕度.(已知20℃時蔬的飽和汽壓P0=2.3K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