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為1×103kg的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由靜止開始行駛,所受阻力恒定.一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2m/s2,第5s末達到最大輸出功率.汽車以最大輸出功率繼續(xù)行駛,當汽車達到最大速度20m/s后勻速運動一段距離,然后駛入沙地,汽車在沙地上所受阻力為公路上的2倍.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的總路程為200m.求:
(1)汽車的恒定功率;
(2)汽車在沙地上達到勻速時的速度大;
(3)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過程中發(fā)動機做功的平均功率.
分析:(1)汽車的最大輸出功率為額定功率,在勻加速階段列牛頓第二定律,依據(jù)功率與速度的關系,當牽引力等于阻力的時候,汽車到達最大速度,可求得阻力,據(jù)此來求額定功率.
(2)在沙地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等于阻力,勻速是速度最大,由vm=
P
f
可求汽車在沙地上達到勻速時的速度大小.
(3)由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可求勻加速階段的位移,進而可知變加速階段位移,由動能定理可得變加速階段的時間,進而可知總時間,總功率比總時間就是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過程中發(fā)動機做功的平均功率.
解答:解:
(1)達到最大輸出功率時的速度為:
v1=at=2×5m/s10m/s,
此過程中,有牛頓第二定律:
F-f=ma,
P
F
=v1,
當牽引力等于阻力時,汽車到達最終的最大速度:
P
f
=vm,
由以上三式解得:
f=2×103 N,
則汽車的額定功率為:
P=fvm=2×103×20W=4×104W;
(2)在沙地上勻速行駛時,牽引力等于阻力,故:
v=
P
2f
=
4×104
2×2×103
m/s
=10m/s;
(3)汽車勻加速行駛的位移為:
s1=
1
2
at12=
1
2
×2×52
m=25 m,
變加速行駛的位移為:
s2=s-s1=200m-25m=175 m,
此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Pt2-fs2=
1
2
mvm2-
1
2
mv12
t解得:
t2=12.5s,
故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過程中發(fā)動機做功的平均功率為:
.
P
=
W
t
=
FS1+Pt2
t1+t2
=
2×103×25+4×104×12.5
5+12.5
W
=3.43×104W;
答:
(1)汽車的額定功率為4×104W;
(2)汽車在沙地上達到勻速時的速度大小為10m/s;
(3)汽車在公路上行駛過程中發(fā)動機做功的平均功率3.43×104W.
點評:掌握機車啟動的兩種方式:恒定加速度啟動和恒定功率啟動.要求同學們能對兩種啟動方式進行動態(tài)分析,公式P=Fv,指實際功率,F(xiàn)表示牽引力,v表示瞬時速度.當牽引力等于阻力時,機車達到最大速度vm=
P
f
.另一個關鍵點記住在處理變力做功的問題上,動能定理是個很好的選擇.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型號小汽車發(fā)動機的額定功率為60kw,汽車的質量為1×103kg,在水平路面上正常行駛中所受的阻力為車重的0.15倍.g取10m/s2.求解如下問題:
(1)此型號汽車在水平路面行駛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2)若此型號汽車以額定功率加速行駛,當速度達到20m/s時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輛汽車質量為1×103kg,額定功率為2×104W,在水平路面由靜止開始作直線運動,最大速度為v2,運動中汽車所受阻力恒定,發(fā)動機的最大牽引力為3×103N,其行駛過程中牽引力F與車速的倒數(shù)
1v
的關系如圖所示,試求:
(1)根據(jù)圖線ABC判斷汽車作什么運動?
(2)v2的大。
(3)整個運動中的最大加速度;
(4)當汽車的速度為15m/s時發(fā)動機的功率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電梯由質量為1×103kg的轎廂、質量為8×102kg的配重、定滑輪和鋼纜組成,轎廂和配重分別系在一根繞過定滑輪的鋼纜兩端,在與定滑輪同軸的電動機驅動下電梯正常工作,定滑輪與鋼纜的質量可忽略不計,重力加速度g=10m/s2.在轎廂由靜止開始以2m/s2的加速度向上運行1s的過程中,電動機對電梯共做功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在水平冰面上,一輛質量為1×103kg的電動雪橇做勻速直線運動,關閉發(fā)動機后,雪橇滑行一段距離后停下來,其運動的 v-t 圖象如圖所示,那么關于雪橇運動情況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所示,繪出了一輛電動汽車沿平直公路由靜止啟動后,在某一行駛過程中牽引力F與車速的倒數(shù)
1
V
的關系圖象,若電動汽車的質量為1×103kg,額定功率為2×104W,最大速度為v2,運動中汽車所受阻力恒定,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