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圖所示,水平彈簧振子在光滑水平桿上以O(shè)點為平衡位置在A、B兩點之間做簡諧運動.A、B相距20cm.某時刻振子處于B點.經(jīng)過0.5 s,振子首次到達A點.則
(1)振子的振幅為10cm
(2)振動的周期為1s
(3)振子在B點跟在距O點4cm處的P點的加速度大小之比為5:2.

分析 (1)振幅是振子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等于AB間距離的一半.
(2)振子從B運動到A經(jīng)過了半個周期,由此求周期.
(3)振子做簡諧運動,加速度滿足a=-$\frac{kx}{m}$,根據(jù)這個關(guān)系求解振子在B點跟在距O點4cm處的P點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解答 解:(1)由題意可知,振子的振幅為 A=$\frac{1}{2}\overline{AB}$=10cm.
(2)振動的周期為 T=2tAB=2×0.5s=1s
(3)振子在B點的位移大小xB=10cm,距O點4cm處的P點的位移大小為 xP=4cm,由a=-$\frac{kx}{m}$,得振子在B、P兩點的加速度大小之比 aB:aP=xB:xP=10cm:4cm=5:2.
故答案為:(1)10cm;(2)1s;(3)5:2.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要理解簡諧運動的對稱性,掌握其基本特征:a=-$\frac{kx}{m}$,能運用比例法研究加速度的關(guān)系.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如圖所示,有一塊兩個光學(xué)表面平行的光學(xué)元件,它對紅光和紫光的折射率分別為n1=$\frac{4}{3}$和n2=$\frac{8}{5}$,今有一束寬度為α=3cm的紅、紫混合光從其上表面以θ=53°的入射角入射,問此元件的厚度d至少為多大時,從光學(xué)元件下表面射出的紅、紫兩種光能分分離?(sin53°=0.8,cos53°=0.6,結(jié)果保留四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如圖所示,相對的兩個斜面,傾角分別為37°和53°,在頂點把兩個小球以同樣大小的初速度分別向左、向右水平拋出,小球都落在足夠長的斜面上.若不計空氣阻力,則A、B兩個小球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之比為多少?(sin37°=0.6,cos37°=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所示,A、B兩個小球,質(zhì)量相等,用一根輕繩相連,另有一根輕繩的兩端分別連接O點和B球,讓兩小球繞O點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勻速圓周運動,若OB繩上的拉力為F1,AB繩上的拉力為F2,OB=2AB,則( 。
A.F1:F2=2:3B.F1:F2=3:2C.F1:F2=5:3D.F1:F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原子的核式結(jié)構(gòu)學(xué)說是在下述哪一個物理學(xué)史實基礎(chǔ)上建立的?( 。
A.湯姆生發(fā)現(xiàn)電子B.盧瑟福的α粒子散射實驗
C.查德威克發(fā)現(xiàn)中子實驗D.貝克勒耳發(fā)現(xiàn)天然放射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下列物體可看作質(zhì)點的是(  )
A.研究在校運動會上跳高運動員的過桿動作
B.研究火車通過長江大橋所需的時間
C.研究”嬋娥”二號衛(wèi)星的運動軌跡
D.研究跳水運動員的入水動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如圖所示,矩形線框從a由靜止下落,在穿越磁場區(qū)域時,先后經(jīng)過b、c、d,由圖可知(  )
A.線框在c處和在a處的加速度一樣大
B.線框在b、d處的加速度等于g
C.線框在磁場區(qū)域內(nèi)做勻速直線運動
D.線圈在磁場中下落時始終受到一個豎直向上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3.兩個靠近的天體稱為雙星,它們以兩者連線上某點O為圓心做勻速圓周運動,其質(zhì)量分別為m1、m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它們的角速度相同B.線速度與質(zhì)量成正比
C.向心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D.軌道半徑與質(zhì)量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作圖:
(1)如圖1,小球沿一豎直面內(nèi)的光滑圓弧軌道下滑,O為圓心.畫出小球在圖示位置處的受力示意圖.
(2)過山車沿著如圖2所示曲線軌道從a點滑下,沿圓軌道運動一圈后,從c點滑出,畫出:
①過山車從a點運動到c點的位移;
②過山車在b點時的速度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