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于矢量和標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 標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 8 m的位移比6 m的位移小

D. 8 ℃比6 ℃的溫度低

【答案】AD

【解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選項A正確; 標量是有大小但是無方向的物理量,選項B錯誤;位移的符號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則8 m的位移比6 m的位移大,選項C錯誤;-8 ℃比6 ℃的溫度低,選項D正確;故選A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我們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是_______輻射到地球后轉化而來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屬于可再生的一次能源是(  )

A. 電能

B. 煤炭

C. 核能

D. 地熱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國數(shù)學家伊薩克·牛頓(16421727)是新的科學方法的集大成者。他依靠精確觀測和數(shù)學推理建立了一整套有力的天文學和數(shù)學理論。1687年,牛頓發(fā)表了題為《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的論文。在這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中,牛頓將天體、地球聯(lián)系在一起,并將其放在整個宇宙體系中進行研究。他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萬有引力定律,認為整個宇宙中的物體都遵守這一定律,并運用數(shù)學推理證明這套理論主宰世界上一切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按照啟蒙大師們的看法,在治理國家方面,科學比宗教更適于當參謀。自17世紀以來,由于弗蘭西斯·培根和牛頓等人的著作,科學突飛猛進,每日都揭示新的宇宙法則。海頓在……《創(chuàng)業(yè)》中寫道:天空向我們揭示神的榮耀。有些人認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規(guī)律發(fā)展,會產生一個完美的世界,因此人類的政治干預和宗教干預應該越少越好。

——[法]J·阿爾德伯特等《歐洲史》

1)據(jù)材料一,指出新的科學方法的內涵。

2)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牛頓科學貢獻的歷史價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下面所說的物體運動情況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物體在某時刻運動速度很大,而加速度為零

B. 物體在某時刻運動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

C. 運動的物體在某時刻速度為零,而其加速度不為零

D. 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當物體加速度減小時,它的速度也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艾賽亞·柏林曾說:“牛頓思想的沖擊是巨大的;無論對它們的理解正確與否,啟蒙運動的整個綱領,尤其是法國,是有意識地以牛頓的原理和方法為基礎的,同時,它從他那驚人的成果中獲得了信心并由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說明

A. 經(jīng)典力學直接導致了啟蒙運動

B. 科技發(fā)展為啟蒙運動提供條件

C. 啟蒙運動有利于經(jīng)典力學發(fā)展

D. 牛頓思想全面影響了法國社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動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物體的動量改變,其速度大小一定改變

B. 物體的動量改變,其速度一定改變

C. 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不變,其動量一定不變

D. 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其動量一定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牛頓經(jīng)典力學創(chuàng)立,當初有科學家認為所有涉及到的物理學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不變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現(xiàn)象轉化為力就行了。結果到后來,成了對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缺乏認識的避難所,把當時無法解釋的各種現(xiàn)象都冠以各種不同力的名稱。這一事實表明經(jīng)典力學的創(chuàng)立( 。

A. 對自然科學的影響有得也有失 B. 標志著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

C. 促進了社會文明的發(fā)展 D. 使人類在思想上獲得了徹底解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利用自由落體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選擇:

A.鐵架臺 B.打點計時器 C.紙帶 D.天平

E.刻度尺 F.秒表 G.交流電源 H.重錘

(1)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應選擇質量較______的重錘;(填”)

(3)實驗中若無損失、錯誤,重錘的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總是_____動能的增加量.(填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