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所示,一半徑為R的透明圓柱體放在水平面上,AOB為透明圓柱體的截面,一束藍光從AO面的中點沿水平方向射入透明體,經(jīng)AB弧面折射后,光線射到水平面上的P點,測得OP距離為,則:

(1)畫出光路圖,并求出透明圓柱體對藍光的折射率;

(2)求藍光從AO面射入到P點的總時間.

(設(shè)空氣中光速為c)


如圖為光路圖

    

     過C點做OP的垂線,由題意得,,那么,

     由于,那么,,因此,。

     由,解得,

(1)透明體中,空氣中,其中,,,

     求得: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忽略空氣阻力,下列幾種運動中滿足機械能守恒的是(      )

A.電梯勻速下降              B.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

C.子彈射穿木塊的運動        D.物體自由下落的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動量和沖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的動量。

B. 物體所受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

C.物體所受沖量的方向與物體的動量方向相同。

D. 物體的動量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為了增大LC振蕩電路的固有頻率,下列辦法中可采取的是

A.增大電容器兩極板的正對面積并在線圈中放入鐵芯

B.減小電容器兩極板的距離并增加線圈的匝數(shù)

C.減小電容器兩極板的距離并在線圈中放入鐵芯

D.減小電容器兩極板的正對面積并減少線圈的匝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在t=0時刻的波形如圖。已知這列波在P點處依次出現(xiàn)兩個波峰的時間間隔為0.4s,Q為處的一點。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這列波的波長是5m       

B.這列波的波速是10m/s 

C.質(zhì)點Q需要再經(jīng)過0.7s,才能第一次到達波峰處

D.質(zhì)點Q達到波峰時,質(zhì)點P恰好到達波谷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關(guān)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關(guān)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 只要有加速度,速度就會不斷增加

   B. 速度變化量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C. 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快,則加速度越大

   D. 加速度變大,速度也一定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一大霧天,一輛小汽車以30m/s的速度行駛在高速公路上,突然發(fā)現(xiàn)正前方30m處有一輛大卡車以10m/s的速度同方向勻速行駛,小汽車緊急剎車,剎車過程中剎車失靈.如圖a、b分別為小汽車和大卡車的v﹣t圖象,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 因剎車失靈前小汽車已減速,不會追尾

   B. 在t=5s時追尾

   C. 在t=3s時追尾

   D. 由于初始距離太近,即使剎車不失靈也會追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小木塊m從光滑曲面上P點滑下,通過粗糙靜止的水平傳送帶落于地面上的Q點,如圖所示.現(xiàn)讓傳送帶在皮帶輪帶動下逆時針轉(zhuǎn)動,讓m從P處重新滑下,則此次木塊的落地點將( 。

   A.仍在Q點                             B. 在Q點右邊

   C.在Q點左邊                           D. 木塊可能落不到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一皮帶傳動裝置如圖所示,皮帶的速度v足夠大.一根質(zhì)量不計、勁度系數(shù)為k的彈簧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一個質(zhì)量為m的滑塊,已知滑塊與皮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當滑塊放到皮帶上時,彈簧的軸線恰好水平,若滑塊放到皮帶上的瞬間,滑塊的速度為零,且彈簧正好處于自由長度,則當彈簧第一次伸長到最大時,滑塊與皮帶間所產(chǎn)生的熱量是多少?(已知彈簧振子周期T=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