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絕緣光滑的水平面上相距為6L的A、B兩處分別固定正電荷QA、QB,兩電荷的位置坐標(biāo)如圖甲所示。圖乙是AB連線之間的電勢φ與位置x之間的關(guān)系圖像,圖中x=L點(diǎn)為圖線的最低點(diǎn),若在x=2L的C點(diǎn)由靜止釋放一個質(zhì)量為m、電量為+q的帶電小球(可視為質(zhì)點(diǎn)),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在處的速度最大      

B.小球一定可以到達(dá)點(diǎn)處 

C.小球向左運(yùn)動過程中,其電勢能先變大后變小

D.固定在AB處的電荷的電量之比為QA︰QB=4︰1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用游標(biāo)為50分度的卡尺測量一個圓柱體的長度與直徑,結(jié)果分別如圖甲、圖乙所示,由圖可知其長度為________mm,直徑為________mm.

圖甲

圖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為了測定氣墊導(dǎo)軌上滑塊的加速度,滑塊上安裝了寬度為L=3.0 cm的遮光板,如圖所示,滑塊在牽引力作用下先后勻加速通過兩個光電門,配套的數(shù)字毫秒計記錄了遮光板通過第一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1=0.30 s,通過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2=0.10 s,遮光板從開始遮住第一個光電門到開始遮住第二個光電門的時間為Δt=3.0 s.試估算:

(1)滑塊的加速度多大?

(2)兩個光電門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摩托車運(yùn)動員特技表演時以v0=9.0m/s的初速度沖向高臺,然后從高臺水平飛出.若摩托車沖向高臺的過程中牽引力的平均功率P=4.0kW,沖到高臺頂端所用時間t=3.0s,人和車的總質(zhì)量m=1.5×102kg,高臺頂端距地面的高度h=7.2m,摩托車落地點(diǎn)到高臺頂端的水平距離x=10.8m.不計空氣阻力,g=10m/s2.則摩托車落地時速度大小         m/s ,摩托車沖上高臺過程中克服摩擦阻力所做功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用靜電計可以測量已充電的平行板電容器兩極之間的電勢差,現(xiàn)使A板帶正電,B板帶負(fù)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B板稍微向右移,靜電計指針張角將變小

B.若將B板稍微向上移,靜電計指針張角將變小

C.若將B板稍微向左移,靜電計指針張角變小

D.若將玻璃板插入兩極板之間,靜電計指針張角將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靠近空心金屬筒A處,有一個接地的金屬球B,把帶負(fù)電的金屬小球C放入A筒內(nèi),下列各情況下指出B球是否帶電和帶電性質(zhì):(填“帶正電”、“帶負(fù)電”或“不帶電”)

(1)C球不接觸A筒內(nèi)壁,此時B         ;

(2)C球不接觸A內(nèi)壁,而將A短時間接地后再移去C,此時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在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內(nèi),一乘客以自己所乘的汽車為參考系向車外觀察,他看到的下列現(xiàn)象中肯定錯誤的是(     )

A.與汽車同向行駛的自行車,車輪轉(zhuǎn)動正常,但自行車向后行駛

B.公路兩旁的樹因?yàn)橛懈诘乩,所以是不動?/p>

C.有一輛汽車總在自己的車前不動         

D.路旁的房屋是運(yùn)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小球以沿斜面向上的6m/s的初速度從足夠長的斜面的中部沿著斜面運(yùn)動,已知小球在斜面上運(yùn)動的加速度大小恒為2m/s2,求小球運(yùn)動到距出發(fā)點(diǎn)8m遠(yuǎn)位置所需要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從水平地面上的A點(diǎn),以速度v1在豎直平面內(nèi)拋出一小球,v1與地面成θ角.小球恰好以v2的速度水平打在墻上的B點(diǎn),不計空氣阻力,則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A點(diǎn),僅改變θ角的大小,小球仍可能水平打在墻上的B點(diǎn)

B.在A點(diǎn),以大小等于v2的速度朝墻拋出小球,它也可能水平打在墻上的B點(diǎn)

C.在B點(diǎn)以大小為v1的速度水平向左拋出小球,則它可能落在地面上的A點(diǎn)

D.在B點(diǎn)水平向左拋出小球,讓它落回地面上的A點(diǎn),則拋出的速度大小一定等于v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