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如圖所示,用長為L的輕繩系著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懸于O點.先將小球拉至A點使輕繩繃直且水平,然后由靜止釋放,當小球下落到B點時輕繩跟水平成30°角.若不計阻力,重力加速度為g.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小球從A到B過程中重力做功為$\frac{1}{2}$mgL
B.小球從A到B過程中重力做功為$\frac{\sqrt{3}}{2}$mgL
C.小球在A點時重力做功的功率為mg$\sqrt{gL}$
D.小球在B點時重力做功的功率為$\frac{1}{2}$mg$\sqrt{3gL}$

分析 根據(jù)W=mgh求重力做功;
根據(jù)動能定理知B速度,P=FVcosθ求解瞬時功率.

解答 解:AB、小球從A到B過程中重力做功為W=mgh=mgLsin30°=$\frac{1}{2}$mgL,故A正確,B錯誤;
C、根據(jù)P=FVcosθ求解瞬時功率,知A點速度為0零,功率為零,故C錯誤;
D、根據(jù)動能定理知B點速度為v,則$\frac{1}{2}$mgL=$\frac{1}{2}$mv2,得V=$\sqrt{gL}$,小球在B點時重力做功的功率為P=mgVcos30°=$\frac{1}{2}$mg$\sqrt{3gL}$,故D正確;
故選:AD

點評 本題將功率公式與動能定理的綜合應用,注意重力做功的特點:與路徑無關,只與初末位置有關.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8.用M表示某種物質的摩爾質量,用m表示分子質量,用ρ表示物質密度,用V表示摩爾體積,用V表示分子體積,用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那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不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有NA=$\frac{{V}_{摩}}{{V}_{分}}$
B.不論是固體、液體還是氣體都有NA=$\frac{{M}_{摩}}{{m}_{分}}$
C.如果是固定或液體則有NA=$\frac{{V}_{摩}}{{V}_{分}}$
D.如果是固定或液體則有NA=$\frac{{V}_{摩}}{{V}_{分}}$、NA=$\frac{{M}_{摩}}{{m}_{分}}$、NA=$\frac{{M}_{摩}}{ρ}$、ρ=$\frac{{m}_{分}}{{V}_{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哪個物理名詞與該方法無關( 。
A.力的合成B.力的分解C.重心D.動摩擦因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5.用等長的絕緣絲線分別懸掛兩個質量、電荷量都相同的帶電小球A、B(均可視為質點且不計兩球之間的萬有引力),兩線上端固定在同一點O,把B球固定在O點的正下方,當A球靜止時,兩懸線夾角為θ,如圖所示,若在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下列某些情況,能夠保持兩懸線夾角θ不變的方法是( 。
A.同時使兩懸線的長度都減半
B.同時使A球的質量、電荷量都減半
C.同時使A、B兩球的質量、電荷量都減半
D.同時使兩懸線的長度和兩球的電荷量都減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12.“驗證動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裝置原來的教科書采用圖(甲)的方法,經(jīng)過編者修改后,現(xiàn)行的教科書采用圖(乙)的方法.兩個實驗裝置的區(qū)別在于①懸掛重垂線的位置不同:②圖(甲)中設計有一個支柱(通過調(diào)整,可使兩球的球心在同一水平線上;上面的小球被碰離開后,支柱立即倒下),圖(乙)中沒有支柱.對于圖(甲)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拋出點分別在通過O、O′點的豎直線上,重垂線只確定了O點的位置.比較這兩個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采用圖(甲)的實驗裝置時,需要測出兩小球的直徑
B.采用圖(乙)的實驗裝置時,需要測出兩小球的直徑
C.為了減小誤差,采用圖(甲)的實驗裝置時,應使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光滑
D.為了減小誤差,采用圖(乙)的實驗裝置時,應使斜槽末端水平部分光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在測定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實驗中,有下列器材:
待測干電池一節(jié),電流表G (滿偏電流為2.5mA,內(nèi)阻為199Ω),定值電阻R1=1.0Ω,.定值電阻R2=99.5Ω,電阻箱(O-99.9Ω),開關S,導線.

(1)請在所給的圖1方框內(nèi),畫出實驗電路圖,其中定倌電阻應選用R1(填“R1”或“R2”)
(2)某同學實驗測出了電阻箱的電阻及和電流表的示數(shù),記錄數(shù)據(jù)如表.請在坐標圖2中描點作出I-R圖線.
次數(shù)
物理量
123456
R/Ω1.62..12.23.24.25.6
I/mA2.332.001.671.501.251.00
I-1/mA-10.430.500.600.670.801.00
(3)根據(jù)圖線可求得,被測電池的電動勢E=1.4V,內(nèi)阻為r=0.4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如圖所示,重20N的物體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力F=8N的力斜向下推物體,F(xiàn)與水平面成30°角,物體與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5,則( 。
A.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為20NB.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12N
C.物體所受的合力為5ND.物體所受的合力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如圖所示,光滑水平面上的兩個小球A和B,其質量分別為mA和mB,且mA<mB,B球固定一輕質彈簧,A、B球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A球以速度v撞擊彈簧的左端(撞擊后球A、球B均在同一直線上運動),則在撞擊以后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兩球共速時,速度大小為$\frac{{m}_{A}v}{({m}_{A}+{m}_{B})}$
B.當兩球速度相等時,彈簧恢復原長
C.當A球速度為零時,B球速度為V
D.當彈簧壓縮量最大時,兩球速度都為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某同學為探究動能定理,設計了如下實驗,他的操作步驟如下:

(1)按圖甲擺好實驗裝置,其中小車質量M=0.20kg,鉤碼總質量m=0.05kg.
(2)釋放小車,然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電源頻率為f=50Hz),打出一條紙帶.
(3)他在多次重復實驗得到的紙帶中取出自認為滿意的一條,如圖一乙所示,把打下的第一點記做O,然后依次取若干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用厘米刻度尺測得各計數(shù)點到O點距離分別為d1=0.041m,d2=0.055m,d3=0.167m,d4=0.256m,d5=0.360m,d6=0.480m…,他把鉤碼重力(當?shù)刂亓铀俣萭=10m/s2)作為小車所受合力,算出打下O點到打下第5點合力做功W=0.180 J(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用正確的公式Ek=$\frac{m{f}^{2}{{(d}_{6}-bxrjn15_{4})}^{2}}{200}$(用相關數(shù)據(jù)前字母列式)把打下第5點時小車的動能作為小車動能的改變量,算得Ek=0.125J.
(4)此次試驗探究的結果,他沒能得到“合力對物體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增量”,且誤差很大.通過反思,他認為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是把鉤碼的重力當成了小車的合力;實驗前沒有平衡摩擦力;(只要寫出兩條主要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