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是探究電源電動勢和電源內、外電壓關系的實驗裝置,下部是可調高內阻電池。提高或降低擋板,可改變AB兩電極間電解液通道的橫截面積,從而改變電池內阻。電池的兩極A、B與電壓傳感器2相連,位于兩個電極內側的探針a、b與電壓傳感器1相連,R是滑動變阻器。(實驗前已給電源充足了電)

1)閉合開關S,在將擋板向上提的過程中,電壓傳感器2的讀數(shù)將_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不變

2)(多選題)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A)當S斷開時,傳感器1的示數(shù)為零,傳感器2的示數(shù)等于電源電動勢

B)閉合S,當把電阻R的滑臂向左移動到阻值為零時,傳感器1的示數(shù)為零,傳感器2的示數(shù)等于電源電動勢;

C)閉合S,無論R的滑臂移動到哪里,傳感器1的示數(shù)總小于傳感器2的示數(shù)

D)閉合S,無論R的滑臂移動到哪里,傳感器1和傳感器2的示數(shù)之和總不變

【答案】變大 AD

【解析】

[1]將擋板上提,橫截面積變大,由

可知,電源內阻變小,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可知

即外電路分壓變大,故電壓傳感器2的示數(shù)變大;

[2]A.當S斷開時,電路中電流為0,故內阻分壓為0,外電壓等于電源電動勢,A正確;

B.閉合S,當把電阻R的滑臂向左移動到阻值為零時,外電路電阻為0,電壓傳感器2的示數(shù)為0,電壓傳感器1的等于電源電動勢,B錯誤;

C.閉合S,當電源內阻大于滑動變阻器阻值時,傳感器1的示數(shù)大于傳感器2的示數(shù),C錯誤;

D.閉合S,傳感器1和傳感器2的示數(shù)之和等于電源電動勢,故其示數(shù)之和保持不變,D正確。

故選AD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在做探究動能定理實驗時,其主要操作步驟是:

a.按圖甲安裝好實驗裝置,其中小車的質量M=0.50kg,鉤碼的總質量m=0.10kg.

b.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電源的頻率f=50Hz),然后釋放小車,打出一條紙帶.

(1)他在多次重復實驗得到的紙帶中取出最滿意的一條,如圖乙所示,把打下的第一點記作0,然后依次取若干個計數(shù)點,相鄰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用厘米刻度尺測得各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距離分別為d1=0.8cm,d2=2.4cm,d3=4.1cm,d4=5.6cm,d5=7.2cm,d6=8.8cm,他把鉤碼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的合力,計算出從打下計數(shù)點0到打下計數(shù)點5過程中合力所做的功W________J,把打下計數(shù)點5時小車的動能作為小車動能的改變量,計算出ΔEk________J.(當?shù)刂亓铀俣?/span>g9.80m/s2,結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根據(jù)以上計算可見,合力對小車做的功與小車動能的變化量相差比較大.通過反思,該同學認為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如下,其中正確的是________.(填選項前的字母)

A.鉤碼質量沒有遠小于小車質量,產生系統(tǒng)誤差

B.鉤碼質量小了,應該大于小車質量

C.沒有平衡摩擦力

D.沒有使用最小刻度為毫米的刻度尺進行測量

【答案】 0.197 0.160 AC

【解析】試題分析:從打下計數(shù)點0到打下計數(shù)點5時合力所做的功,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求出打5點時的速度,從而求解動能;實際上小車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鉤碼的重力,導致產生誤差。

(1)從打下計數(shù)點0到打下計數(shù)點5的過程中,合力所做的功,打下計數(shù)點5時小車的速度,小車動能的改變量 .

(2)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有:鉤碼質量沒有遠小于小車質量,產生系統(tǒng)誤差;沒有平衡摩擦力,選項A、C正確.

型】實驗題
束】
58

【題目】要描繪一個標有“3 V,0.8 W”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已選用的器材有:

電源(電動勢為4.5 V,內阻約1 Ω);

電流表(量程為0~300 mA,內阻約5 Ω);

電壓表(量程為0~3 V,內阻約3 kΩ);

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10 Ω,額定電流1 A);

開關一個、導線若干.

(1)為便于實驗操作,并確保實驗有盡可能高的精度,則實驗的電路圖應選用下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號).

(2)圖甲是實驗器材實物圖,圖中已連接了部分導線.請根據(jù)在(1)問中所選的電路圖補充完成圖甲中實物間的連線(用筆畫線代替導線)________

(3)根據(jù)(1)中所選電路圖,測量結束后,先把滑動變阻器滑片移到________(左端右端”),然后斷開開關,接著拆除導線,整理好器材.

(4)實驗得到小燈泡的伏安特性曲線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小燈泡的電阻值隨工作電壓的增大而________(不變”“增大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關于磁感應強度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段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某處所受安培力越大,該處磁感應強度就越大

B.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安培力為零處,磁感應強度一定為零

C.磁感線密集處磁感應強度就大

D.磁感應強度B反比于檢驗電流元I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AB、AC兩光滑細桿組成的直角支架固定在豎直平面內,AB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兩細桿上分別套有帶孔的a、b兩小球,在細線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細線恰好水平.某時刻剪斷細線,在兩球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

A.a、b兩球到底端時速度相同

B.a、b兩球重力做功相同

C.小球a下滑的時間大于小球b下滑的時間

D.小球a受到的彈力小于小球b受到的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某研究小組的同學根據(jù)所學的光學知識,設計了一個測量液體折射率的儀器,如圖所示,在一圓盤上,過其圓心O作兩條互相垂直的直徑BC、EF,在半徑OA上,垂直盤面插下兩枚大頭針P1、P2并保持P1P2位置不變,每次測量時讓圓盤的下半部分豎直進入液體中,而且總使得液面與直徑BC相平,EF作為界面的法線,而后在圖中右上方區(qū)域觀察P1、P2的像,并在圓周上插上大頭針P3,使P3正好擋住P1P2的像,同學們通過計算,預先在圓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這樣只要根據(jù)P3所插的位置,就可直接讀出液體折射率的值,則:

1)若∠AOF30°,OP3OC的夾角為30°,則P3處所對應的折射率的值為______,

2)圖中P3、P4兩位置中______(填“P3“P4)處所對應的折射率大,

3)若保持∠AOF30°不變,用該裝置能測量的最大折射率的值不超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光滑冰面上靜止放置一表面光滑的斜面體,斜面體右側一蹲在滑板上的小孩和其面前的冰塊均靜止于冰面上。某時刻小孩將冰塊以相對冰面3 m/s的速度向斜面體推出,冰塊平滑地滑上斜面體,在斜面體上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0.3 m(h小于斜面體的高度)。已知小孩與滑板的總質量為m1=30 kg,冰塊的質量為m2=10 kg,小孩與滑板始終無相對運動。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

(i)求斜面體的質量;

(ii)通過計算判斷,冰塊與斜面體分離后能否追上小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是磁懸浮實驗車與軌道示意圖,圖(乙)是固定在車底部金屬框abcd(車廂與金屬框絕緣)與軌道上運動磁場的示意圖.水平地面上有兩根很長的平行直導軌PQMN,導軌間有豎直(垂直紙面)方向等間距的勻強磁場,二者方向相反.車底部金屬框的ad邊寬度與磁場間隔相等,當勻強磁場同時以恒定速度v0沿導軌方向向右運動時,金屬框會受到磁場力,帶動實驗車沿導軌運動.設金屬框垂直導軌的ab邊長L=0.20m、總電阻R=l.6Ω,實驗車與線框的總質量m=2.0kg,磁場Bl=B2=1.0T,磁場運動速度.已知懸浮狀態(tài)下,實驗車運動時受到恒定的阻力f=0.20N,求:

1)設t=0時刻,實驗車的速度為零,求金屬框受到的磁場力的大小和方向;

2)求實驗車的最大速率;

3)實驗車以最大速度做勻速運動時,為維持實驗車運動,外界在單位時間內需提供的總能量?

4)假設兩磁場由靜止開始向右做勻加速運動來啟動實驗車,當兩磁場運動的時間為t=30s時,實驗車正在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此時實驗車的速度為v=4m/s,求由兩磁場開始運動到實驗車開始運動所需要的時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是小型交流發(fā)電機的示意圖,兩磁極N、S間的磁場可視為水平方向的勻強磁場,為交流電流表。線圈繞垂直于磁場方向的水平軸沿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從圖示位置開始計時,產生的交變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

A.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10A

B.線圈轉動的角速度為50πrad/s

C.0.01s時線圈平面與磁場方向平行

D.0.02s時電阻R中電流的方向自右向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無限大接地金屬板和板前一點電荷形成的電場區(qū)域,和兩個等量異號的點電荷形成的電場等效.如圖所示P為一無限大金屬板,Q為板前距板為r的一帶正電的點電荷,MN為過Q點和金屬板垂直的直線,直線上AB是和Q點的距離相等的兩點.下面關于AB兩點的電場強度、電勢判斷正確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