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zhì)量,利用計算機可得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guān)系圖像。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的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b)所示;瑝K和位移傳感器發(fā)射部分的總質(zhì)量m=      kg;滑塊和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b)

 
 


    <source id="swjtk"><dfn id="swjtk"></dfn></source>

    (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2012?鐘祥市模擬)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通過改變重物的質(zhì)量,利用計算機可得滑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guān)系圖象.他們在軌道水平和傾斜的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b)所示.
    (1)圖線
    是在軌道左側(cè)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選填“①”或“②”);
    (2)滑塊和位移傳感器發(fā)射部分的總質(zhì)量m=
    0.5
    0.5
    kg;滑塊和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
    0.2
    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為了測定一節(jié)新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約為0.3Ω),配備的器材有:
    A.電流表A(量程為0.6A)
    B.電壓表V(量程為1V,內(nèi)阻為1.2kΩ)
    C.滑動變阻器R1(0~10Ω,1A)
    D.電阻箱R2(0~9999.9Ω)
    E.定值電阻R0=2.5Ω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乙所示的電路.
    ①請畫出實驗電路圖
    ②實驗中將電壓表量程擴大為2V,電阻箱R2的取值應為
    1.2
    1.2
    kΩ;
    ③利用上述實驗電路進行實驗,測出多組改裝后的電壓表讀數(shù)UV與對應的電流表讀數(shù)IA,利用UV-IA的圖象如圖丙所示.由圖象可知,電源的電動勢E=
    1.60
    1.60
    V,內(nèi)阻r=
    0.25
    0.25
    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2013?潮州二模)(Ⅰ)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guān)系.
    實驗裝置主要部件為位移傳感器的發(fā)射器和接收器,分別固定在軌道右端和小車上;通過傳感器測定兩者間位移變化,從而測出小車的加速度.

    (1)在該實驗中采用的方法是
    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
    :保持小車的總質(zhì)量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拉力,用傳感器測小車的加速度.通過改變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關(guān)系圖象.
    該實驗小組在軌道水平和傾斜的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 (b)所示,可知在軌道右側(cè)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圖線是
     (選填“①”或“②”).
    (2)隨著鉤碼的數(shù)量逐漸增大,圖(b)中的圖線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zhì)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Ⅱ)(1)某同學想測繪標有“3.8V 0.4A”字樣的小燈泡的燈絲電阻R隨電壓U變化的圖象,除了導線和開關(guān)外,有下列一些器材可供選擇:
    A.電源E(電動勢為4V,內(nèi)阻約為0.04Ω).
    B.電壓表V1 (量程為5V,內(nèi)阻約為5kΩ);
    C.電流表A1 (量程為100mA,內(nèi)阻約為2Ω);
    D.電流表A2 (量程為0.6A,內(nèi)阻約為0.3Ω);
    E.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5Ω);
    F.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為100Ω);
    G.開關(guān)及導線若干
    為了調(diào)節(jié)方便,測量準確,實驗中應選用電流表
    D
    D
    ,滑動變阻器
    E
    E
     (填器材前面的選項代號)
    (2)選好器材后,該同學按照該實驗要求連接電路,請完成圖甲中的實物連線.
    (3)該同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并描繪出R-U的圖象如圖乙所示.由圖象可知,此燈泡在不工作時,燈絲的電阻為
    1.5
    1.5
    Ω;
    (4)任何實驗過程中均存在誤差,已知本實驗中所用的測量儀器均已校準.下列有關(guān)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CD
    CD

    A.該實驗中的誤差來源主要是電流表的分壓作用;
    B.由于電表內(nèi)阻引起的誤差屬于偶然誤差,可以通過作圖法消除;
    C.若將電表的內(nèi)阻計算在內(nèi),可以消除由測量儀表引起的系統(tǒng)誤差;
    D.用R-U圖象處理數(shù)據(jù),可以有效的消除由于讀數(shù)引起的失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為了測定木塊A與木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塊A通過木板上的定滑輪用細線系一小物塊B,開始用手拿著物塊B使其靜止且細線被張緊,松手后A、B一起運動,當B到達地面后停止運動,而木塊A繼續(xù)在木板上運動一段距離后停止運動.本實驗除了用天平測出木塊A的質(zhì)量m1和物塊B的質(zhì)量m2外,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
     
     
    .則動摩擦因數(shù)的表達式為μ=
     
    .為了減小實驗誤差,m1和m2應滿足的關(guān)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a)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guān)系.
    精英家教網(wǎng)
    (1)在該實驗中必須采用控制變量法,應保持
     
    不變,用
     
    作為小車所受的拉力.
    (2)如圖(b)是某次實驗打出的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x1=3.20cm,x2=4.52cm,x5=8.42cm,x6=9.70cm.則木塊加速度大小a=
     
    m/s2(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通過改變鉤碼的數(shù)量,多次重復測量,可得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與所受拉力F的關(guān)系圖象.在軌道水平和傾斜的兩種情況下分別做了實驗,得到了兩條a-F圖線,如圖(c)所示.圖線
     
    (選填“①”或“②”)是在軌道右側(cè)抬高成為斜面情況下得到的.
    (4)隨著鉤碼的數(shù)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圖(c)中的圖線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tài)
    C.所掛鉤碼的總質(zhì)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zhì)量太大
    (5)根據(jù)圖(c)可求出小車質(zhì)量m=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