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關(guān)于速度與加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 。

A. 物體加速度不為零,速度一定為零

B. 加速度為零,物體的速度也可能變化

C. 速度變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

【答案】C

【解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反應物體位移變化快慢的物理量,二者沒有必然聯(lián)系,物體啟動時速度為零,但加速度不為零,A錯誤;加速度為零,物體的速度一定不會變化,B錯誤;加速度是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物體速度變化快,加速度一定大,C正確;加速度越小,速度不一定越小,因為加速度與速度大小無任何關(guān)系,故D錯誤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用輕彈簧相連的質(zhì)量均為2kg的A、B兩物塊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彈簧處于原長,質(zhì)量4kg的物塊C靜止在前方,BC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運動.在以后的運動中,求:

(1)當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物體A的速度多大?

(2)彈性勢能的最大值是多大?

(3)通過計算判斷,A的速度有可能向左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固定在豎直平面內(nèi)的半圓形軌道與豎直軌道平滑連接,豎直軌道的上端有一個大小可忽略的小定滑輪,半圓形軌道的半徑為R,C為軌道的最低點,豎直軌道高也為R,兩個質(zhì)量分別為2m和m的小球A和B用輕質(zhì)細線連在一起,所有接觸面均光滑,如圖所示.開始時用手固定B、使A緊靠近滑輪,突然撤去手后,A由靜止開始下滑,求A經(jīng)過C點時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打井施工時要將一質(zhì)量可忽略不計的堅硬底座A送到井底,由于A與井壁間摩擦力很大,工程人員采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圖中重錘B質(zhì)量為m,下端連有一勁度系數(shù)為k的輕彈簧,工程人員先將B放置在A上,觀察到A不動;然后在B上再逐漸疊加壓塊,當壓塊質(zhì)量達到m時,觀察到A開始緩慢下沉時移去壓塊.將B提升至彈簧下端距井口為H0處,自由釋放B,A被撞擊后下沉的最大距離為h1,以后每次都從距井口H0處自由釋放.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彈簧始終在彈性限度內(nèi).

(1)求下沉時A與井壁間的摩擦力大小f和彈簧的最大形變量ΔL;

(2)求撞擊下沉時A的加速度大小a和彈簧彈性勢能Ep;

(3)若第n次撞擊后,底座A恰能到達井底,求井深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某人在豎直墻壁上懸掛一鏢靶,他站在離墻壁一定距離的某處,先后將兩只相同的飛鏢A、B由同一位置水平擲出,兩只飛鏢插在靶上的狀態(tài)如圖所示(側(cè)視圖),若不計空氣阻力,則A飛鏢(

A. 在空中飛行時間較長 B. 所受合外力較大

C. 飛行的加速度較大 D. 擲出時的速度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傾角為30°,總質(zhì)量為m(包括雪具在內(nèi))的滑雪運動員從距底端高為h處的雪道上由靜止開始勻加速下滑,加速度為g.在他從上向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運動員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

B. 運動員獲得的動能為mgh

C. 運動員克服摩擦力做功為mgh

D. 下滑過程中系統(tǒng)減少的機械能為mg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伽利略在對運動的研究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套對近代科學的發(fā)展極為有益的科學方法,這些方法的核心是把______和邏輯推理(包括數(shù)學演算)和諧地結(jié)合起來.

A. 猜想 B. 假說 C. 實驗 D. 思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以初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空氣阻力不可忽略.關(guān)于物體受到的沖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 物體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受到重力的沖量方向相反

B. 物體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受到空氣阻力的沖量方向相同

C. 物體在下降階段受到重力的沖量大于上升階段受到重力的沖量

D. 物體從拋出到返回拋出點,所受各力沖量的總和方向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下列說法或做法正確的是

A. 應該選用質(zhì)量大、密度大的重物

B. 驗證機械能是否守恒必須先確定重力勢能的參考平面

C. 須用天平稱重物的質(zhì)量

D. 物體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到某點時的瞬時速度v,不可以通過計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