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選對一個給3分,選對兩個給4分,選對3個給6分,每錯選一個扣3分,最低得0分)
A.布朗運動雖然不是液體分子的運動,但是它可以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B.只要知道水的摩爾質(zhì)量和水分子的質(zhì)量,就可以計算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
C.若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壓強和體積都不變時,其內(nèi)能也一定不變
D.若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溫度不斷升高時,其壓強也一定不斷增大
E.若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溫度升高1 K,其等容過程所吸收的熱量一定大于等壓過程所吸收的熱量
BCE
布朗運動只能間接說明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熱運動,A錯;若一定質(zhì)量的理想氣體溫度不斷升高時,體積不斷增大,壓強可能不變、可能減小、可能增大,D錯;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氣體總是很容易充滿容器,這是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B.水的體積很難被壓縮,這是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C.兩塊玻璃板用力擠壓不易粘合在一起,這是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D.用打氣筒打氣很費勁,這是氣體分子間存在斥力的宏觀表現(xià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2010·上海物理·14)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與斥力共同產(chǎn)生,并隨著分子間距的變化而變化,則(  )
A.分子間引力隨分子間距的增大而增大
B.分子間斥力隨分子間距的減小而增大
C.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的增大而增大
D.分子間相互作用力隨分子間距的減小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布朗運動是說明分子運動的重要實驗事實,布朗運動是指(     )
A.液體分子的運動B.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分子運動
C.懸浮在液體中的固體顆粒的運動D.液體分子與固體分子的共同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根據(jù)熱力學(xué)定律和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大,則某一瞬間與顆粒碰撞的分子數(shù)越多,布朗運動越明顯
B.布朗運動是液體分子的運動,它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都隨分子間距離的增大而減小
D.第二類永動機沒有違背能量守恒定律,故熱機的效率最多可以達到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固定的豎直圓筒由上段細筒和下段粗筒組成,粗筒橫截面積是細筒的4倍,粗筒中A、B兩輕質(zhì)光滑活塞間封有理想氣體,活塞A上方有水銀。水銀深H=10cm,氣柱長L=20cm,大氣壓強p0=75cm Hg.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使之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活塞A上方的水銀面與粗筒上端相平,現(xiàn)保持溫度不變,使活塞B緩慢上移,直到水銀的一半被推入細筒,這個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筒內(nèi)氣體的壓強逐漸變大,最后變?yōu)?00cmHg
B.氣體向外放出熱量
C.單位時間碰撞到活塞上的氣體分子個數(shù)減少
D.活塞B向上移動的距離為17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某冰箱冷藏室容積為V,已知此狀態(tài)下空氣的摩爾體積為Vmol,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為NA,則該冷藏室內(nèi)有     個空氣分子,空氣分子間的平均距離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當(dāng)兩個分子從相距很遠處逐漸靠攏直到不能再靠攏的全過程中,分子力作功和分子勢能的變化情況是
A.分子力一直做正功,分子勢能一直減小
B.分子力一直做負功,分子勢能一直增加
C.先是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后是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
D.先是分子力做負功,分子勢能增加,后是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勢能減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假定地球大氣是等溫的,在0°C時大氣壓強p按p=p0e-0.127h分布,其中p0為海平面上的大氣壓,h為海拔高度(以km為單位),e為自然對數(shù)底,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布達拉宮廣場的海拔約為3700 m,大氣溫度按0°C考慮。當(dāng)海平面上的大氣壓為1atm時,布達拉宮廣場的氣壓為__________atm,某人在上海靜坐時每分鐘需呼吸20次,他在拉薩每分鐘應(yīng)呼吸__________次才能吸入同樣質(zhì)量的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