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圖1是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關系的實驗示意圖。
(1)如圖為木塊在水平木板上帶動紙帶運動打出的一條紙帶的一部分,0、1、2、3、4、5、6為計數(shù)點,相鄰兩計數(shù)點間還有4個打點未畫出.從紙帶上測出s1=3.20 cm,s2=4.52 cm,s5=8.42 cm,s6=9.70 cm.
則①木塊加速度大小a=___ m/s2,② 打下3點時的速度為 。(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2)根據(jù)某次實驗記錄的數(shù)據(jù),作出a—F圖線如圖2所示,圖線不經(jīng)過原點的原因是 ;a-F圖線不是一條直線主要的原因,是 。
(3)幾位同學分析所得到的a-F圖線不是一條直線的原因后,重新設計了一個實驗如圖3所示,滑塊M放在氣墊導軌上,并在滑塊上固定一個速度傳感器,力傳感器固定在另一水平臺子上,分別與兩臺電腦相連,氣墊導軌連上氣泵并調成水平。多次改變鉤碼m的質量,由速度和力傳感器可以得到多組不同的加速度a、力F的值。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由于空氣阻力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很小,可以得出a∝F的結論,圖線是傾斜的直線 |
B.力傳感器測得的力F=mg/2,在實驗時應確保鉤碼的質量m遠小于滑塊的質量M |
C.除空氣阻力及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力之外,動滑輪C的質量是實驗最大的誤差來源 |
D.實驗中測出加速度a的值不可能大于重力加速度g。 |
(1)1.30m/s2 0.646m/s (2)滑板的傾角過大 小車質量與鉤碼質量關系M>>m (3)A
解析試題分析:(1)a=(a1+a2)/2,a1=(x6-x2)/4T2,a2=(x5-x1)/4T2則a=(x6+x5-x2-x1)/8T2=1.30m/s2。打下點3時的瞬時速度為v3=v1+a2T,v1=(x1+x2)/0.2,所以v3=0.646m/s。(2)圖像不過原點的原因是在平衡摩擦力過程中,滑板的傾角過大,導致還沒有施加拉力時,小車就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加速度。本實驗的要求是小車質量與鉤碼質量關系M>>m,由于在后幾次實驗中,不斷增加鉤碼質量或者不斷減小小車質量都會導致這樣的結果;(3)該實驗小車放到氣墊導軌上,沒有受到摩擦力的影響,所受空氣阻力可以忽略不計,所測量的加速度可以看成是在F作用下產(chǎn)生的,所以A選項正確;本實驗通過傳感器測量的加速度是在F=mg/2作用下產(chǎn)生的,小車的質量為M,所以小車的加速度為a=F/M=mg/2M,所以不需要m<<M;本實驗通過傳感器直接測量出加速度和力的大小,所以動滑輪質量不會帶來計算誤差;只要鉤碼重力夠大,就可以出現(xiàn)小車加速度大于g的情況。
考點:本題考查驗證小車加速度和質量與力的關系。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用油膜法估測分子大小”實驗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濃度為1000 mL溶液中有純油酸0.6 mL,用注射器測得1 mL上述溶液為80滴,把1滴該溶液滴入盛水的淺盤內(nèi),讓油膜在水面上盡可能散開,測得油酸薄膜的輪廓形狀和尺寸如圖所示,圖中正方形方格的邊長為1 cm,試求:
(1)油酸膜的面積是____cm2;
(2)實驗測出油酸分子的直徑是______m;(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3)實驗中為什么要讓油膜盡可能散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用重錘下落來驗證機械能守恒時,某同學按照正確的操作選得紙帶如下圖所示.其中O是起始點,A、B、C、D、E是打點計時器連續(xù)打下的5個點,打點頻率為50Hz該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O到A、B、C、D、E各點的距離,并記錄在圖中(單位:cm)?
?
(1)這五個數(shù)據(jù)中不符合有效數(shù)字讀數(shù)要求的是 點讀數(shù)。?(填A、B、C、D或E)
(2)實驗時,在釋放重錘 (選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
(3)該實驗中,為了求兩點之間重錘的重力勢能變化,需要知道重力加速度g的值,這個g值應該是:
A.取當?shù)氐膶嶋Hg值;? B.根據(jù)打出的紙帶,用Δs=gT2求出;
C.近似取10m/s2即可; D.以上說法都不對。
(4)如O點到某計時點的距離用h表示,重力加速度為g,該點對應重錘的瞬時速度為v,則實驗中要驗證的等式為 。
(5)若重錘質量m=2.00×kg,重力加速度g=9.80m/,由圖中給出的數(shù)據(jù),可得出從O到打下D點,重錘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為 J,而動能的增加量為 J(均保留3位有效數(shù)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實驗小組選擇如圖所示紙帶,紙帶上選取的連續(xù)三個點A、B、C,測出A點距起點O的距離為s0,A、B兩點間的距離為s1,B、C兩點間的距離為s2,交流電的周期為T,實驗時:
(1)為了減少空氣阻力對實驗的影響.自由落下的重錘密度要 (填“大”或“小”)一些.(2)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測重錘的質量 (填“要”或“不要”).
(3)打點計時器打出B點時,重錘的速度VB= (用題中所給的字母表示)
(4)實驗小組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以O為起點B為研究終點,計算結果是:重錘減小的重力勢能總是大于重錘增加的動能.其原因主要是該實驗中存在阻力作用,因此該組同學想到可以通過該實驗測算平均阻力的大。阎?shù)刂亓铀俣戎禐間,重錘的質量為m,則該實驗中存在的平均阻力大小f= (結果用m,g,,VB,S0,S1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實驗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打點計時器工作頻率為50 Hz.
實驗中木板略微傾斜,這樣做( )
A.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加速下滑
B.是為了增大小車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對小車做的功
D.是為了使釋放小車后,小車能勻減速下滑
本實驗中,關于橡皮筋做的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測量大小
B.通過增加橡皮筋的條數(shù)可以使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成整數(shù)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車運動的全程中始終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為原來的兩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為原來的兩倍
實驗中先后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4條……,掛在小車的前端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把小車拉到同一位置再釋放小車.把第1次只掛1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1,第二次掛2條橡皮筋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2W1,……;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后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根據(jù)第四次的紙帶(如上圖所示)求得小車彈開后獲得的速度為_________m/s.(圖中各點是相鄰的計時點)
若W—v2圖像應該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的直線,則說明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6分)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某同學經(jīng)歷了以下實驗步驟:
A.用鉛筆和直尺在白紙上從O點沿著兩細繩方向畫直線,按一定標度作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求出合力F; |
B.只用一個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 |
C.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兩條細繩的方向,讀出兩個彈簧秤的示數(shù); |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一張白紙并用圖釘固定,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A點,用兩條細繩連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測力計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與細繩的連接點到達某一位置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某同學在做“利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實驗中,先測得擺線長為97.50cm;用1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得小球直徑的讀數(shù)如圖所示,然后用秒表記錄了單擺振動50次所用的時間
(1)該單擺的擺長為 cm。
(2)如果該同學測得的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記錄擺長時誤將擺球的直徑作為半徑 |
B.開始計時時,秒表過遲按下 |
C.擺線上端牢固地系于懸點,擺動中出現(xiàn)松動,使擺線長度增加了 |
D.實驗中誤將29次全振動數(shù)為30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一多用電表的電阻檔有三個倍率,分別是×1、×10、×100。用×10擋測量某電阻時,操作步驟正確,發(fā)現(xiàn)表頭指針偏轉角度很小,為了較準確在進行測量,應換到____________擋,如果換擋后立即用表筆連接待測電阻進行讀數(shù),那么缺少的步驟____________,若補上該步驟后測量,表盤的示數(shù)如圖,則該電阻的阻值是____________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14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
A.在安裝電火花計時器時,墨粉紙盤要夾在兩條紙帶之間 |
B.為了減小誤差,重物質量應大些 |
C.實驗時,應先松開紙帶,重錘運動穩(wěn)定后再接通電源 |
D.若t為起點到某點的時間,計算該點的速度可用公式v=gt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