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方法1:綜合法(I)要證BC⊥PC,只要證AC⊥BC,由勾股定理易證,根據(jù)三垂線定理,可得BC⊥PC;(II)要求PB與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只要找PB在平面PAC內(nèi)的射影PC,解三角形PBC即可;(III)求點(diǎn)A到平面PBC的距離,即找過點(diǎn)A的面PBC的一條垂線段即可.
方法2:向量法:建系,寫出相關(guān)點(diǎn)的坐標(biāo),(I)要證BC⊥PC,只要證
;(II)求PB與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即求
與平面PAC的一個法向量
夾角的余弦值的絕對值即可;(III)求點(diǎn)A到平面PBC的距離,即求
在平面PBC的一個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絕對值.
解答:解:方法1
(I)證明: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BAD=90°,AD=DC=2
∴∠ADC=90°,且
.
取AB的中點(diǎn)E,連接CE,
由題意可知,四邊形AECD為正方形,所以AE=CE=2,
又
,所以
,
則△ABC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C⊥BC,
又因?yàn)镻A⊥平面ABCD,且AC為PC在平面ABCD內(nèi)的射影,BC?平面ABCD,由三垂線定理得,BC⊥PC
(II)由(I)可知,BC⊥PC,BC⊥AC,PC∩AC=C,
所以BC⊥平面PAC,PC是PB在平面PAC內(nèi)的射影,
所以∠CPB是PB與平面PAC所成的角,又
,
PB
2=PA
2+AB
2=20,
,
,
即PB與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為
(III)由(II)可知,BC⊥平面PAC,BC?平面PBC,
所以平面PBC⊥平面PAC,
過A點(diǎn)在平面PAC內(nèi)作AF⊥PC于F,所以AF⊥平面PBC,
則AF的長即為點(diǎn)A到平面PBC的距離,
在直角三角形PAC中,PA=2,
,
,
所以
即點(diǎn)A到平面PBC的距離為
方法2
∵AP⊥平面ABCD,∠BAD=90°
∴以A為原點(diǎn),AD、AB、AP分別為x、y、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
∵PA=AD=DC=2,AB=4.
∴B(0,4,0),D(2,0,0),C(2,2,0),P(0,0,2)
(I)∴
∵
∴
,即BC⊥PC
(II)∵
設(shè)面APC法向量
=(x,y,z)
∴
,∴
設(shè)x=-1,∴y=1∴
=(-1,1,0)
∵
∴
=
即PB與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III)由∵
設(shè)面PBC法向量
=(a,b,c)
∴
∴
設(shè)a=1,∴c=2,b=1∴
=(1,1,2)
∴點(diǎn)A到平面PBC的距離為
=
∴點(diǎn)A到平面PBC的距離為
點(diǎn)評:考查線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zhì)定理,直線和平面所成角及點(diǎn)到面的距離.方法1綜合法,考查邏輯推理能力,方法2向量法注重考查計(jì)算能力,這兩種方法都體現(xiàn)了轉(zhuǎn)化的思想,屬中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