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的外接圓半徑為1,且滿足下列三個條件:
AB
2
=
AB
AC
+
BA
BC
+
CA
CB
; ②
CA
+
CB
=2
CM
;  ③
CM
+
CN
=
O

(Ⅰ)試判斷△ABC的形狀; (Ⅱ)求
NA
NB
的值.
分析:(Ⅰ)由條件①中等號右邊的第二項變形后,前兩項提取
AB
,利用平面向量的減法法則計算后,得到
CA
CB
=0
,根據(jù)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運算法則得到CA與CB垂直,從而得到∠C為直角,確定出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Ⅱ)由條件②得到M為AB中點,由條件③得到C為MN中點,根據(jù)第一問得到∠C為直角,故以C為原點,CA所在的直線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出A和B的坐標(biāo),利用勾股定理表示出|AB|的長,由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為1,得出斜邊長為2,即|AB|=2,列出關(guān)于a與b的等式,利用中點坐標(biāo)公式表示出M及N的坐標(biāo),進而表示出
NA
NB
,利用平面向量數(shù)量積運算法則計算后,把得出的a與b的等式代入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Ⅰ)由條件①知:
AB
2
=
AB
•(
AC
-
BC
)+
CA
CB
=
AB
2
+
CA
CB.
(3分)
CA
CB
=0
.即CA⊥CB.
∴△ABC為直角三角形(∠C=
π
2
)
;(5分)
精英家教網(wǎng)
(Ⅱ)由條件②知M為AB的中點,(6分) 由條件③知C為MN的中點.(7分)
以C為原點,CA所在直線為x軸建立直角坐標(biāo)系.
設(shè)A(a,0),B(0,b),又△ABC的外接圓半徑為1,
則有|AB|=
a2+b2
=2
.(8分)
M(
a
2
,
b
2
),N(-
a
2
,-
b
2
)
,
NA
=(
3
2
a,
b
2
),
NB
=(
a
2
,
3
2
b)
,
NA
NB
=
3
4
(a2+b2)=3
.(12分)
點評:此題考查了三角形形狀及其判斷,涉及的知識有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運算,平面向量數(shù)量積為0時兩向量滿足的關(guān)系,以及中點坐標(biāo)公式,第二問根據(jù)∠C為直角,建立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設(shè)出A和B的坐標(biāo),根據(jù)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列出a與b的關(guān)系式,兩次利用中點坐標(biāo)公式表示出M和N的坐標(biāo),進而表示出所求的兩向量,利用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運算法則計算,整體代入即可求出值.熟練掌握平面向量的數(shù)量積運算法則是解本題的關(guān)鍵.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ABC中,A、B、C分別是三個內(nèi)角,已知
2
(sin2A-sin2C)=(a-b)sinB,又△ABC的外接圓半徑為
2
,則角C為( 。
A、30°B、45°
C、60°D、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設(shè)a=x2-x+1,b=x2-2x,c=2x-1,若a,b,c分別為△ABC的相應(yīng)三邊長,
(1)求實數(shù)x的取值范圍;
(2)求△ABC的最大內(nèi)角;
(3)設(shè)△ABC的外接圓半徑為R,內(nèi)切圓半徑為r,求
Rr
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ABC中,滿足(a-c)(sinA+sinC)=(a-b)sinB,且△ABC的外接圓半徑為
2

(Ⅰ)求角C;
(Ⅱ)求△ABC面積S的最大值,并判斷此時的三角形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在△ABC中,內(nèi)角A、B、C的對邊長分別為a、b、c,且sinAcosB=
1
3
,sinBcosA=
1
6
,△ABC的外接圓半徑R=3.
(1)求角C.
(2)求
a
b
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ABC的外接圓半徑R=
3
,角A,B,C的對邊分別是a,b,c,且
2sinA-sinC
sinB
=
cosC
cosB

(1)求角B和邊長b;
(2)求S△ABC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時的a,c的值,并判斷此時三角形的形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