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C過點P(1,1),且與⊙M:(x+2)2+(y+2)2=r2(r>0)關(guān)于直線x+y+2=0對稱.
(Ⅰ)求⊙C的方程;
(Ⅱ)設(shè)Q為⊙C上的一個動點,求的最小值;
(Ⅲ)過點P作兩條相異直線分別與⊙C相交于A,B,且直線PA和直線PB的傾斜角互補,O為坐標(biāo)原點,試判斷直線OP和AB是否平行?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Ⅰ)設(shè)圓心的坐標(biāo),利用對稱的特征:①點與對稱點連線的中點在對稱軸上;②點與對稱點連線的斜率與對稱軸的斜率之積等于
-1,求出圓心坐標(biāo),又⊙C過點P(1,1),可得半徑,從而寫出⊙C方程.
(Ⅱ)設(shè)Q的坐標(biāo),用坐標(biāo)表示兩個向量的數(shù)量積,化簡后再進行三角代換,可得其最小值.
(Ⅲ)設(shè)出直線PA和直線PB的方程,將它們分別與⊙C的方程聯(lián)立方程組,并化為關(guān)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x=1一定是該方程的解,可求得A,B的橫坐標(biāo)(用k表示的),化簡直線AB的斜率,將此斜率與直線OP的斜率作對比,得出結(jié)論.
解答:解:(Ⅰ)設(shè)圓心C(a,b),則,解得(3分)
則圓C的方程為x2+y2=r2,將點P的坐標(biāo)代入得r2=2,
故圓C的方程為x2+y2=2(5分)
(Ⅱ)設(shè)Q(x,y),則x2+y2=2,(7分)
=x2+y2+x+y-4=x+y-2,令x=cosθ,y=sinθ,
=cosθ+sinθ-2=2sin(θ+)-2,∴(θ+)=2kπ-時,2sin(θ+)=-2,
所以的最小值為-2-2=-4. (10分)
(Ⅲ)由題意知,直線PA和直線PB的斜率存在,且互為相反數(shù),
故可設(shè)PA:y-1=k(x-1),PB:y-1=-k(x-1),由,
得(1+k2)x2+2k(1-k)x+(1-k)2-2=0(11分)
因為點P的橫坐標(biāo)x=1一定是該方程的解,故可得(13分)
同理,,所以=kOP ,
所以,直線AB和OP一定平行(15分)
點評:本題考查圓的標(biāo)準(zhǔn)方程的求法,兩個向量的數(shù)量積公式的應(yīng)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C過點P(1,1),且與⊙M:(x+2)2+(y+2)2=r2(r>0)關(guān)于直線x+y+2=0對稱.
(Ⅰ)求⊙C的方程;
(Ⅱ)設(shè)Q為⊙C上的一個動點,求
PQ
MQ
的最小值;
(Ⅲ)過點P作兩條相異直線分別與⊙C相交于A,B,且直線PA和直線PB的傾斜角互補,O為坐標(biāo)原點,試判斷直線OP和AB是否平行?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C過點P(1,1),且與⊙M:(x+2)2+(y+2)2=r2(r>0)關(guān)于直線x+y+2=0對稱.
(1)求⊙C的方程;
(2)設(shè)Q為⊙C上的一個動點,求
PQ
MQ
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已知⊙C過點P(1,1),且與⊙M:(x+2)2+(y-2)2=r2(r>0)關(guān)于直線x+y+2=0對稱.
(1)設(shè)Q為⊙C上的一個動點,求
PQ
MQ
的最小值;
(2)過點P作兩條相異直線分別與⊙C相交于A,B,且直線PA和直線PB的傾斜角互補,O為坐標(biāo)原點,試判斷直線OP和AB是否平行?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鹽城一模 題型:解答題

已知⊙C過點P(1,1),且與⊙M:(x+2)2+(y+2)2=r2(r>0)關(guān)于直線x+y+2=0對稱.
(Ⅰ)求⊙C的方程;
(Ⅱ)設(shè)Q為⊙C上的一個動點,求
PQ
MQ
的最小值;
(Ⅲ)過點P作兩條相異直線分別與⊙C相交于A,B,且直線PA和直線PB的傾斜角互補,O為坐標(biāo)原點,試判斷直線OP和AB是否平行?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數(shù)學(xué) 來源:2012年江蘇省高考數(shù)學(xué)全真模擬試卷(2)(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已知⊙C過點P(1,1),且與⊙M:(x+2)2+(y+2)2=r2(r>0)關(guān)于直線x+y+2=0對稱.
(Ⅰ)求⊙C的方程;
(Ⅱ)設(shè)Q為⊙C上的一個動點,求的最小值;
(Ⅲ)過點P作兩條相異直線分別與⊙C相交于A,B,且直線PA和直線PB的傾斜角互補,O為坐標(biāo)原點,試判斷直線OP和AB是否平行?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