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06692  106700  106706  106710  106716  106718  106722  106728  106730  106736  106742  106746  106748  106752  106758  106760  106766  106770  106772  106776  106778  106782  106784  106786  106787  106788  106790  106791  106792  106794  106796  106800  106802  106806  106808  106812  106818  106820  106826  106830  106832  106836  106842  106848  106850  106856  106860  106862  106868  106872  106878  106886  170175 

科目: 來源: 題型:

萌發(fā)的小麥種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顯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較耐熱,在pH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熱,在70℃條件下15min后失活.根據(jù)它們的這種特性,可分別測定一種酶的催化效率.某實驗小組進行了“提取小麥種子中α-淀粉酶并測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適溫度”的相關實驗.
實驗材料:萌發(fā)3天的小麥種子(芽長約1cm).
主要試劑及儀器:1mg/mL的標準麥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餾水、石英砂、恒溫水浴鍋等.
實驗步驟:
步驟一:制備酶溶液.

步驟二:
 
,取出后冷卻.
步驟三:取6支干凈的、體積相同并具刻度的試管依次編號,按下表要求加入試劑,再觀察各試管內(nèi)的顏色變化.(注:+表示碘液變藍色,-表示碘液不變色)
試管編號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溫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 1 1 1 1 1 1
恒溫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蕩后恒溫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 +++ ++ + - ++ +++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選用萌發(fā)的小麥種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驟二的具體操作是
 

(3)加入碘液,振蕩后觀察顏色變化,發(fā)現(xiàn)試管4中碘液不變色,能否據(jù)此推斷α-淀粉酶的最適合溫度一定是60℃?
 
.理由是
 
.該實驗中能否選用斐林試劑檢測實驗結果?
 
.理由是
 

(4)若要進一步研究小麥種子中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則需獲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請簡要寫出制備該種酶溶液的方法
 

(5)資料表明:小麥種子發(fā)芽時,胚產(chǎn)生的赤霉素誘導淀粉酶的合成.其主要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科學家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與某種細菌(不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DNA分子進行重組,并成功地在該細菌中得以表達(如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
(1)過程①所示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
 

(2)細菌是理想的受體細胞,這是因為它
 

(3)質(zhì)粒A與目的基因結合時,首先需要用限制酶酶將質(zhì)粒切開“缺口”,然后用
 
酶將質(zhì)粒與目的基因“縫合”起來.
(4)若將細菌B先接種在含有
 
的培養(yǎng)基上能生長,說明該細菌中已經(jīng)導入外源質(zhì)粒,但不能說明外源質(zhì)粒是否成功插入目的基因;若將細菌B再重新接種在含有
 
的培養(yǎng)基上不能生長,則說明細菌B中已經(jīng)導入了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組質(zhì)粒.
(5)檢測工程菌中的生長激素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和是否翻譯出生長激素,可采用的技術分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指導草原牧民更科學地放牧,對草原生物種類進行了調(diào)查.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某一時刻有一田鼠種群遷入了該生態(tài)系統(tǒng),這種田鼠以優(yōu)質(zhì)牧草的根為食,該興趣小組對這一田鼠種群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追蹤調(diào)查,并繪制出如右曲線:①、圖中虛線表示在理想
 
條件下田鼠種群的增長方式.如果遷入時田鼠的種群數(shù)量為a,而且每繁殖一代種群數(shù)量比原來增加m倍,則在此條件下繁殖n代以后,田鼠的種群數(shù)量為
 
.圖中實線表示田鼠種群在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上的實際增長情況,圖中
 
(填字母)點時,該田鼠種群的增長速率達到最大.②、在調(diào)查田鼠種群密度時應采用何種方法?
 
,如果田鼠在被捕捉過一次后更難捕捉,則統(tǒng)計的種群密度會比實際值
 

(2)為保護牧草,牧民開展了滅鼠活動,即在圖中所示的某時刻向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投放了滅鼠藥,但一段時間后田鼠的數(shù)量又恢復到原來的水平,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為某遺傳病的系譜圖,正常色覺(B)對色盲(b)為顯性,為伴性遺傳;正常膚色(A)對白色(a)為顯性,為常染色體遺傳.請識圖回答:

(1)Ⅰ2的基因型是
 

(2)Ⅱ5為純合體的概率是
 

(3)若Ⅲ10和Ⅲ11婚配,所生的子女中發(fā)病的概率為
 
;同時得二種病的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為細胞融合的簡略過程圖,請回答:
(1)若A、B是植物細胞,在細胞融合之前需要去除
 
,常用的方法是
 
法,此方法需用
 
 
處理細胞;A、B到細胞C的過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
 
,或用化學誘導劑
 
誘導融合,融合完成的標志是
 

(2)若A、B是植物細胞,則形成的D細胞還要應用
 
技術把D細胞培養(yǎng)成植株.
(3)在組織培養(yǎng)培養(yǎng)過程中,除了提供水分和必要的有機營養(yǎng)物質(zhì)外,還需要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
 
 
.同時,培養(yǎng)過程中,除保證必要的溫度、光照和氧氣等外界條件外,還必須保證的關鍵條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科學家在研究黑腹果蠅時發(fā)現(xiàn),剛毛基因(B)對截毛基因(b)為顯性.若這對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體上的同源區(qū)段,則剛毛雄果蠅可表示為XBYB或XBYb或XbYB;若僅位于X染色體上,則只能表示為XBY.現(xiàn)有各種純種果蠅若干,可利用一次雜交實驗來推斷這對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體上的同源區(qū)段還是僅位于X染色體上.
請完成推斷過程:
(1)實驗方法:首先選用純種果蠅作親本進行雜交,雌雄兩親本的分別為母本表現(xiàn)型:
 
;父本表現(xiàn)型:
 

(2)預測結果:若子代雄果蠅表現(xiàn)為
 
,則此對基因位于X、Y染色體上的同源區(qū)段;子代雄果蠅基因型:
 
;若子代雄果蠅表現(xiàn)為
 
,則此對基因僅位于X染色體上.子代雄果蠅基因型:
 

(3)果蠅的剛毛基因和截毛基因的遺傳遵循
 
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甲和圖乙是人體免疫調(diào)節(jié)的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甲中進行了增殖、分化的細胞是
 
,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
 
(用圖中的字母表示).
(2)人體患天花、傷寒等疾病后,終生不再感染.當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時,人體消滅病原體的主要過程是
 
(用數(shù)字序號表示).
(3)細胞G的名稱是
 
,其作用是
 
.對外來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與
 
過程有關(填圖甲或圖乙).
(4)下列物質(zhì)中不屬于免疫活性物質(zhì)的是
 

A 抗原     B淋巴因子     C溶菌酶      D編碼抗體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標記技術,完成了著名的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如圖所示是實驗的部分過程:

(1)寫出以上實驗的部分操作過程:
第一步:用35S標記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如何實現(xiàn)對噬菌體的標記?請簡要說明實驗的設計方法
 

第二步:用被35S標記的噬菌體與沒有標記的細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時間后,在攪拌器中攪拌,再進行離心.
(2)以上實驗結果能否說明遺傳物質(zhì)是DNA?
 
為什么?
 

(3)噬菌體侵染細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體蛋白質(zhì)外殼需要
 

A.細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體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體的DNA和細菌的氨基酸        D.細菌的DNA及噬菌體的氨基酸
(4)離心后,沉淀物中仍檢測到有少量的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多環(huán)芳烴菲在染料、殺蟲劑等生產(chǎn)過程中被廣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見的污染物之一.如圖表示科研人員從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離獲得能降解多環(huán)芳烴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驟.請回答:

(1)步驟①→③的培養(yǎng)過程中,需將錐形瓶放在搖床上振蕩,一方面使菌株與培養(yǎng)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
 

(2)步驟④用平板劃線法純化菌株Q過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劃線操作時,總是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原因是
 
.采用固體平板培養(yǎng)細菌時要倒置培養(yǎng)的目的是
 

(3)接種環(huán)通過灼燒來滅菌,完成步驟④中劃線操作,共需灼燒接種環(huán)
 

(4)為了獲得分解多環(huán)芳烴菲能力更強的菌株,研究人員又對菌種Q進行了誘變處理,得到突變株K.為了進一步鑒定菌株K并比較兩種菌株降解多環(huán)芳烴菲的能力,設計了下列實驗,請補全實驗步驟:
①取9只錐形瓶均分成三組,編號A、B、C
②向A、B、C三組錐形瓶中加入
 
的培養(yǎng)液.
③向A、B、C三組培養(yǎng)液中分別加入
 

④28℃恒溫培養(yǎng)3天后,測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圖1表示一個人工白楊林中層食物網(wǎng)簡圖.苔類、物種C、G和I生活于白楊樹中層的樹枝表面,物種A、E和F則在白楊林中部來回飛動尋找食物.

(1)圖1中共有
 
條食物鏈,次級消G4費者是
 
;A與D的種間關系是
 

(2)如果該地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這些生物種群數(shù)量將在各自的
 
上下波動.
(3)如果因某種原因,物種E突然大量減少,而較長時間內(nèi)發(fā)現(xiàn)A的數(shù)量無明顯變化,這是因為
 

(4)物種A的食物中各種類所占比例如圖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種A一年后,與對照地區(qū)相比,該處種類組成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其中
 
將成為優(yōu)勢種,而物種E和F數(shù)量大為減少的原因是
 

(5)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能量流動過程中,假設所有的次級消費者攝入體內(nèi)的能量為n,它們糞便中的能量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為48%n,則
 

A.它們同化的能量為64%n              B.貯存在它們體內(nèi)的能量為52%n
C.由它們流向分解者的能量為16%n      D.由它們流向下一營養(yǎng)級的能量為64%n.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