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花椰菜(2n=18)易患黑腐病,造成減產(chǎn),黑芥(2n=16)對黑腐病有較好的抗性.研究者誘導花椰菜原生質體與紫外線處理的黑芥原生質體融合,得到染色體數(shù)分別為20、25和26的三個抗黑腐病的新品種,這三個新品種中均含有花椰菜的兩個完整染色體組.下列相關敘述中,合理的是( 。
A.需用胰蛋白酶處理花椰菜和黑界獲得原生質體
B.染色體數(shù)為26的新品種一定是三倍體
C.三個新品種的抗病基因可能來自不同染色體
D.三個新品種花椰菜均不能形成可育配子

分析 植物細胞壁的組成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植物細胞除去細胞壁獲得原生質體常用酶解法,所用的酶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由于三種抗黑腐病的新品種均含有花椰菜的兩個完整染色體組,因此染色體數(shù)分別為20、25和26的三個抗黑腐病的新品種來自黑芥的染色體分別是2條、7條、8條.

解答 解:A、花椰菜細胞和黑芥細胞獲得原生質體常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A錯誤;
B、染色體數(shù)為26的新品種可能是三倍體,也可能不是三倍體,B錯誤;
C、由分析可知,三個新品種來自黑芥的染色體分別是2條、7條、8條,因此抗病基因可能來自不同染色體,C正確;
D、三個新品種中均含有花椰菜的兩個完整染色體組,在減數(shù)分裂過程中能聯(lián)會,來自黑芥的染色體隨機移向兩極,可能產(chǎn)生可育性配子,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的知識點是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染色體變異,旨在考查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要點,把握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并結合題干信息進行推理、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在白楊樹的細胞和湖羊的細胞中,都有的細胞器有( 。
A.中心體和內(nèi)質網(wǎng)B.線粒體和葉綠體C.核糖體和線粒體D.核糖體和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圖中曲線a、b表示物質跨膜運輸?shù)膬煞N方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抑制細胞呼吸對方式a和b的轉運速率均有影響
B.方式b一定需要載體蛋白參與
C.與方式b有關的載體蛋白覆蓋于細胞膜表面
D.脂溶性小分子物質不能通過方式a運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下列體現(xiàn)細胞全能性的生物學過程是(  )
A.玉米種子萌發(fā)長成新植株B.小鼠的造血干細胞形成各種血細胞
C.小麥花粉培育成愈傷組織D.胡蘿卜根韌皮細胞培育成新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植物細胞不一定具有的代謝過程是( 。
A.水的光解B.ATP與ADP轉換C.氨基酸脫水縮合D.[H]的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研究發(fā)現(xiàn),斑馬魚的HuC基因在早期胚胎神經(jīng)細胞中選擇性表達,為了研究該基因轉錄起始位點上游的部分序列對該基因表達的影響,科研人員做了如下實驗.
(1)為確定HuC基因的轉錄起始位點,提取斑馬魚早期胚胎神經(jīng)細胞的總RNA,以與HuCmRNA互補的一段單鏈DNA序列作為義務引物,加入逆轉錄酶,獲得cDNA.對該cDNA的序列進行測定,與HuC基因的序列比對,確定轉錄起始位點,定為+1號堿基,其上游的堿基定為負值.
(2)為了探究轉錄起始位點上游不同長度片段在基因轉錄中的作用,科研人員從基因組(選填“基因組”或“cDNA”)文庫中獲取該轉錄起始位點上游的片段,用限制酶和DNA連接酶處理此片段和含GFP(綠色熒光蛋白)基因的載體,獲得重組DNA分子.
(3)用不同種類的限制酶重復步驟(2),獲得不同長度的重組DNA分子,通過顯微注射方法分別導入斑馬魚的受精卵細胞,通過熒光顯微觀察早期胚胎神經(jīng)細胞肌肉細胞中的熒光強度,結果如圖所示.

①獲得圖中所示的重組DNA分子,需要用到的限制酶沒有7種.
②據(jù)圖分析,缺失HuC基因上游的-251bp至-1bp片段就會造成HuC基因在所有細胞中表達被完全抑制.-1962bp至-432bp片段的存在會部分抑制HuC基因在肌肉細胞中的表達,對神經(jīng)細胞中的表達無顯著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說法正確是(  )
A.海洋初級生產(chǎn)之和大于陸地的初級生產(chǎn)量
B.次級生產(chǎn)量是指次級消費者的生產(chǎn)量
C.海洋的次級生產(chǎn)量大于陸地的次級生產(chǎn)量
D.生產(chǎn)者的生物量就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凈初級生產(chǎn)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浙江大學附屬中學高三全真模擬理綜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出現(xiàn)了很多有關小泡的敘述,下面說法錯誤的是

A.內(nèi)質網(wǎng)膜會形成小泡,把附著在其上的核糖體中合成的蛋白質包裹起來,隨后小泡離開內(nèi)質網(wǎng)向高爾基體移動并最后與之融合

B.在植物有絲分裂的前期,核膜開始解體,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絲分裂的末期,這些小泡會聚集成一個細胞板,進而形成新的細胞壁

C.在動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細胞中,含有一些由高爾基體斷裂形成的,由單位膜包被的小泡,稱為溶酶體

D.剛分裂形成的植物細胞中只有很少幾個分散的小液泡,隨著細胞的長大,這些小液泡就逐漸合并發(fā)展成一個大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西藏日喀則第一高中高一4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如圖表示某酶在不同處理條件下(a、b、c)下催化某反應生成物的量和反應時間的關系,解讀此圖可獲得的信息是( )

A.三個處理中b是此酶促反應的最適條件

B.三個處理條件的差異不可能是酶制劑的量相同

C.三個處理條件的差異可能是反應底物的量不同

D.三個處理條件的差異很可能是處理溫度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