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4.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學習了課本實驗“探究酵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后,想進一步探究酵母菌細胞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產生等量CO2時,哪種條件下消耗葡萄糖較少的問題.他們進行了如下實驗:將無菌葡萄糖溶液與少許酵母菌混勻后密封(瓶中無氧氣),按下圖裝置實驗.當測定甲、乙裝置中CaCO3沉淀相等時,撤去裝置,將甲、乙兩錐形瓶溶液分別用濾菌膜過濾,除去酵母菌,得到濾液1和濾液2.請分析回答:

(1)甲、乙兩組的自變量是有無氧氣,酵母菌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2)利用提供的U型管(圖丙)(已知濾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過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質能通過)、濾液1和濾液2等,繼續(xù)完成
探究實驗:
實驗步驟:
①等量的濾液1和濾液2分別倒入U型管的A、B兩側并標記;
②一段時間后觀察(兩側)液面的變化.
實驗結果預測和結論:
①如果A側液面上升(“上升”、“下降”),B側液面下降(“上升”、“下降”),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A側液面下降,B側液面上升,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兩側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樣多.

分析 分析實驗裝置圖:甲圖通入無菌空氣,說明其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而乙圖是密封裝置,說明其探究的是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圖中質量分數(shù)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CO2,以免影響實驗結果;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檢測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

解答 解:(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細胞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產生等量CO2時,哪種條件下消耗葡萄糖較少的問題,所以甲、乙兩組的實驗變量是有無氧氣.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階段產生CO2的場所是線粒體,無氧呼吸第二階段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所以酵母菌產生CO2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2)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否比無氧呼吸多.實驗原理:濾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過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質能通過.
①探究實驗應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因此需將等量的濾液1和濾液2分別倒入倒入U形管A、B兩側.
②一段時間后觀察兩側液面的變化.
實驗結果預測和結論:
①如果A側液面上升,B側液面下降,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A側液面下降,B側液面上升,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兩側液面高度相同,則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樣多.
故答案為:
(1)有無氧氣            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2)②(兩側)液面
實驗結果預測和結論:
①上升      下降
②A側液面下降,B側液面上升
③A、B兩側液面高度相同

點評 本題結合實驗裝置圖,考查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及相關的探究實驗,這就要求考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能正確區(qū)分實驗的自變量和因變量,掌握探究實驗的原理,并能據(jù)此完善實驗步驟和預測實驗現(xiàn)象和得出實驗結論.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屈膝反射是一種保護性反射,它使肢體從傷害性刺激上縮回,以保護肢體不受傷害性刺激所損傷.如圖甲表示屈反射的反射弧,圖乙為圖甲中神經元A和B之間形成的突觸的放大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問題:
(1)圖乙中,突觸小體是神經元A中的軸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觸后膜位于神經元B的細胞體 (填“軸突”、“樹突”或“細胞體”).
(2)圖甲中,神經元D所在的部位屬于反射弧結構中的神經中樞.
(3)神經沖動從神經元A傳遞到神經元B的過程中,信號轉換過程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方向具有單向性,因為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后膜.
(4)皮膚感受器被扎之后,②處神經纖維膜外的電位先后變化情況是正電位→負電位→正電位.
(5)皮膚被扎之后,會感覺到疼痛,這是因為神經沖動會由脊髓中的中間神經元向上傳導至大腦皮層.
(6)某人因車禍致脊髓在胸部斷裂,導致高位截癱,用針刺該患者腳部皮膚,被刺的腿的屈肌的反應是收縮(“無反應”、“收縮”或“舒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興奮性是指細胞接受刺激產生興奮的能力.為探究不同缺氧時間對中樞神經細胞興奮性的影響,研究人員先將體外培養(yǎng)的大鼠海馬神經細胞置于含氧培養(yǎng)液中,測定單細胞的靜息電位和閾強度(引發(fā)神經沖動的最小電刺激強度),之后再將其置于無氧培養(yǎng)液中,于不同時間點重復上述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本實驗的白變量是否缺氧
B.由圖甲可知,神經細胞缺氧處理10分鐘比缺氧處理20分鐘時的興奮性要低
C.由圖乙可知,隨著缺氧時間的延長,神經細胞的閾強度逐漸減小
D.在無氧條件下,細胞內ATP含量逐漸減少,影響了離子的跨膜轉運,這是缺氧引起神經細胞興奮性改變的可能原因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據(jù)如圖回答下列問題:
(1)A表示神經纖維靜息時,K+外流造成膜外帶正電荷,此時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
(2)B表示神經纖維興奮,這是由于神經纖維受到刺激后導致Na+內流形成的,此時的電位差稱為動作電位.
(3)從圖中可以看出,神經纖維的電位差發(fā)生顛倒后形成了電流回路,并沿著神經纖維傳導,而且在傳導過程中,電位差的大小保持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某實驗室用兩種方式進行酵母菌發(fā)酵葡萄糖生產酒精.甲發(fā)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氣,乙發(fā)酵罐中沒有氧氣,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過程中每小時測定兩發(fā)酵罐中氧氣和酒精的物質的量,記錄數(shù)據(jù)并繪成如下的坐標圖.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實驗結束時甲、乙兩發(fā)酵罐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之比為8:5
B.甲、乙兩發(fā)酵罐分別在第3h和第0h開始進行無氧呼吸
C.甲、乙兩發(fā)酵罐實驗結果表明酵母菌為異養(yǎng)厭氧型生物
D.甲、乙兩發(fā)酵罐分別從第9h和第6h開始無氧呼吸速率最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下表是微生物培養(yǎng)基成分,請據(jù)表回答問題.
編號成分含量
粉狀硫10g
(NH42SO40.4g
K2HPO44g
MgSO49.25g
FeSO40.5g
CaCl20.5g
H2O1 000mL
(1)此表培養(yǎng)基可培養(yǎng)的微生物同化作用類型是自養(yǎng)型.
(2)若除去成分②,加入(CH2O),該培養(yǎng)基可用于培養(yǎng)固氮菌,此菌菌樣應從缺少氮的土壤環(huán)境中采集,按功能劃分此培養(yǎng)基是選擇培養(yǎng)基.用此培養(yǎng)基連續(xù)培養(yǎng)的目的是增加其濃度.
(3)表中營養(yǎng)成分共有3類.
(4)振蕩培養(yǎng)的細菌比靜置培養(yǎng)的細菌生長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蕩培養(yǎng)能提高培養(yǎng)液中溶氧的含量,同時可使菌體與培養(yǎng)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
(5)如圖甲、乙是采用純化微生物培養(yǎng)的兩種接種方法接種后培養(yǎng)的效果圖,請分析接種的具體方法.

獲得圖甲效果的接種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獲得圖乙效果的接種方法是平板劃線法.
(6)可分解尿素的細菌的鑒定方法及原理: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yǎng)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細菌合成的脲酶將尿素分解為氨,pH升高,使指示劑變?yōu)榧t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下列敘述中,不屬于細胞學說主要內容的是(  )
A.細胞只能由細胞分裂而來
B.細胞是動、植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C.細胞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構成
D.所有的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在世博主題館的外壁有一面超大的“綠墻”,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態(tài)綠化墻面.這面墻是將可回收的廢塑料再利用變成植物容器,構建了立體花卉墻,總面積達約5000平方米,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t,與玻璃幕墻相比可降溫5℃,使空氣清新、濕潤,實現(xiàn)上海世博園區(qū)的“低碳排放”.
(1)“綠墻”能吸收二氧化碳是因為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其反應式是:
二氧化碳+水$→_{A}^{光能}$有機物+B
A 表示葉綠體;B 表示氧氣.
(2)“綠墻”與玻璃墻相比可降溫5℃,使空氣濕潤,是因為綠色植物能進行蒸騰,作用.
(3)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提倡“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盡力減少能量的消耗,從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你能為“低碳生活”做些什么?至少寫兩條和大家分享.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紙杯、筷子等;或提倡以乘坐公共汽車、騎自行車、步行的方式出行等合理答案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1)人在饑餓是遇到寒冷刺激,會表現(xiàn)出面色蒼白,全身顫抖.這說明體內的血糖濃度下降,細胞產熱不足以維持正常體溫,所以通過骨骼肌收縮方式加速熱量的產生,全身顫抖.另一方面皮膚毛細血管收縮方式,減少熱量散失,所以面色蒼白.參與上述調節(jié)的組織和器官,在神經系統(tǒng)中有大腦皮層、下丘腦和垂體,內分泌腺有腎上腺,胰島和甲狀腺等.
(2)某學生一參加打掃衛(wèi)生活動,就會打噴嚏,流鼻涕,甚至喘不過氣來,離開現(xiàn)場后癥狀就消失.該同學的表現(xiàn)叫做過敏反應;引起該反應的物質叫過敏原,引發(fā)該反應的物質可能是灰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