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高中生物 > 題目詳情

【題目】下圖是神經元之間通過突觸傳遞信息的圖解,在特定情況下,突觸釋放的神經遞質也能使肌肉收縮。重癥肌無力(MG)是一種由神經-肌肉接頭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疾病,即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破壞了神經-肌肉突觸后膜的受體蛋白。下列相關敘述準確的有幾項( )

①神經元受到刺激時,貯存與突觸小泡內的興奮性神經遞質就會釋放出來

②理論上患者的神經-肌肉突觸間隙中神經遞質的量與正常情況基本相同

③興奮由神經傳到肌肉突觸后膜,導致了后膜的Na+內流和K+外流

④注射受體蛋白來增加受體數(shù)量,可以緩解該病癥狀

自身免疫病和過敏反應都是由于免疫系統(tǒng)異常敏感引起的

A. 一項 B. 二項 C. 三項 D. 四項

【答案】B

【解析】神經元受到刺激達到一定的強度引起興奮,當興奮傳導到神經末梢時,貯存于突觸小泡內的神經遞質才會釋放出來,錯誤;抗體只是破壞了神經--肌肉突觸后膜的受體蛋白,并不影響神經遞質的分泌量,正確;興奮由神經傳到肌肉突觸后膜,神經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改變,對Na+內流通透性增大,膜電位為外負內正,錯誤;由題意可知,受體蛋白位于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注射受體蛋白不能增加受體數(shù)量,錯誤;自身免疫病和過敏反應都是由于免疫系統(tǒng)異常敏感、免疫能力過強引起,正確,B正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物技術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基因工程中DNA連接酶的作用是使互補的粘性末端對應堿基之間形成氫鍵

B進行單個植物細胞培養(yǎng)必須先用酶水解細胞壁以獲得原生質體

C同一株綠色開花植物的細胞經植物組織培養(yǎng)獲得的愈傷組織的基因型是相同的

D轉基因技術造成的變異,實質上相當于人為的基因重組,但卻產生了定向變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關于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二倍體生物用秋水仙素處理形成四倍體,二者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B. 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xiàn)的

C. 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共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

D. 突變和基因重組等變異都是定向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山區(qū)實施退耕還林之后,群落經過數(shù)十年的演替發(fā)展為樹林。下圖甲、乙、丙分別表示群落演替的三個連續(xù)階段中,優(yōu)勢植物種群數(shù)量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 實施退耕還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動植物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

B. 甲、乙、丙之間為競爭關系,第3階段群落具有明顯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

C. 演替中后一階段優(yōu)勢物種的興起,一般會造成前一階段優(yōu)勢物種的消亡

D. 該過程中,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會逐漸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在錐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養(yǎng)酵母菌時的種群増長曲線,圖中曲線⑤是空白對照組,其余曲線代表每3h、12h、24h換一次培養(yǎng)液及不換培養(yǎng)液但保持pH恒定4種不同情況下酵母菌種群增長曲線。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①②③分別代表每3h、12h、24h換一次培養(yǎng)液的種群增長曲線

B. 在保持培養(yǎng)液的更換頻率不變的情況下,曲線①將保持“J”型增長

C. 造成曲線⑤K值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謝產物的積累、pH變化、溶解氧不足等

D. 若用血細胞計數(shù)板統(tǒng)計細胞數(shù)量,不能直接從靜置的培養(yǎng)瓶中取出培養(yǎng)原液進行計數(sh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各曲線圖及對曲線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B. C.D.

A. 該圖可表示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細胞注射3H標記的亮氨酸后,各結構放射性含量的變化

B. 該圖中反映了細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其中b表示細胞膜上的載體

C. 該圖中的孔道是大分子進出該結構的通道,具有選擇性

D. 該圖所示結構吸水漲破時,最先漲破的是內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光照恒定、溫度最適條件下,某研究小組用下圖一的實驗裝置,測量一小時內密閉容器中CO2的變化量(若0~30min給予光照,之后黑暗處理),并繪成曲線(如圖二)。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A~B段,ATP從葉綠體中的基質向類囊體膜運輸

B. B~C段,說明隨著實驗的進行,該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漸加強

C. 該綠色植物前30分鐘凈光合速率平均為56ppmCO2/min

D. 若其它條件恒定且適宜,在低溫環(huán)境下進行該實驗,B點的位置將上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調查發(fā)現(xiàn)小型湖泊中的綠藻、藍藻是露斯塔野鯪魚和羅氏沼蝦的食物,羅氏沼蝦又是露斯塔野鯪魚的食物。圖1表示不同體長露斯塔野鯪魚的食性相對值,圖2表示綠藻和藍藻對水體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體內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該湖泊中露斯塔野鯪魚與羅氏沼蝦的種間關系是________。

(2)若將體長為2.8cm的露斯塔野鯪魚增重2kg,至少需要藻類________kg。

(3)調查露斯塔野鯪魚的種群密度時,若標記個體更易發(fā)現(xiàn)而被捕食,則會導致種群密度估算結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變”)。

(4)該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組提出生態(tài)治污的方案:首先培養(yǎng)藻類去除水體中的P元素。選擇的藻類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然后投放體長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鯪魚控制藻類的數(shù)量。選擇體長大于4.2cm的野鯪魚,其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自噬是細胞維持穩(wěn)態(tài)的一種重要機制,通過自噬可清除細胞內錯誤折疊或聚集的蛋白質以及受損或老化的細胞器。下圖表示細胞內自噬體的產生以及溶酶體參與自噬的過程。

(1)線粒體是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場所,其增大膜面積的方式為____________。當細胞中的線粒體受損后,會形成由________層膜包裹的自噬體,隨后與溶酶體融合,最終被降解。

(2)為研究自噬在肝癌發(fā)展不同時期的作用,科學家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實驗原理:二乙基亞硝胺(DEN)作為致癌因子,可誘導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改變,導致肝細胞癌變;氯喹(CQ)是一種自噬抑制劑。

②實驗方法、現(xiàn)象及分析:用DEN誘發(fā)大鼠肝癌的同時,分別在肝癌起始期和發(fā)展期對大鼠進行CQ處理,并且設置相應的對照組。一段時間后觀察各組大鼠腫瘤發(fā)生的情況。部分組別的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上述實驗除設置表中已有的單獨用DEN處理作為對照組外,還應另外設置對照組。其中一組是相應時間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組,另一組是用________________作為對照,表中未列出的這些對照組的腫瘤發(fā)生率均為0。由表中結果可知,在DEN誘發(fā)的肝癌的起始期自噬會________腫瘤的發(fā)生,在肝癌的發(fā)展期自噬會________腫瘤的發(fā)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