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目前流行的H7N9,它是由禽流感病毒的變種,引起的禽類烈性傳染病,是危害養(yǎng)殖業(yè)的毀滅性病害之一.下列選項中,不正確的觀點是( 。
A.禽流感主要發(fā)生在雞、鴨、鵝、鴿子等禽類中,引起從呼吸系統(tǒng)到嚴重全身敗血癥等多種癥狀,但一般市民感染禽流感的幾率很小
B.人體感染流感病毒以后,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會形成大量的效應T細胞,效應T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將病毒消滅
C.流感病毒能夠在動物身上進行基因突變、重組,然后傳染給人.所以,當病毒變異后再次傳染給人時,原來的抗體便無法起作用
D.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傳播快、危害大,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分析 體液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除少數(shù)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外,大多數(shù)抗原被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吞噬細胞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2)反應階段:B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開始進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3)效應階段:漿細胞分泌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結合,發(fā)揮免疫效應.
細胞免疫過程為:(1)感應階段:吞噬細胞攝取和處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決定簇,然后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2)反應階段:T細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效應T細胞,同時T細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強免疫功能.(3)效應階段:效應T細胞發(fā)揮效應,激活靶細胞內(nèi)的溶酶體酶使靶細胞裂解.

解答 解:A、禽流感主要發(fā)生在雞、鴨、鵝、鴿子等禽類中,引起從呼吸系統(tǒng)到嚴重全身敗血癥等多種癥狀,但由于一般市民接觸家禽概率低,則感染禽流感的幾率很小,A正確;
B、效應B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將病毒消滅,B錯誤;
C、流感病毒能夠在動物身上進行基因突變、重組,然后傳染給人;當病毒變異后再次傳染給人時,由于抗原的特異性,則原來的抗體便無法起作用,C正確;
D、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傳播快、危害大,引起人們恐慌,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A類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D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過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判斷問題的能力.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假如某小島有雜合高莖豌豆100株,在環(huán)境不改變的情況下引入以下豌豆,最可能不發(fā)生進化的是(就高矮這一相對性狀而言)( 。
A.100株矮莖豌豆B.50株矮莖豌豆和50株純合高莖豌豆
C.100株高莖豌豆D.50株純合矮莖豌豆和50株高莖豌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4.下列不參與高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細胞器是( 。
A.中心體B.核糖體C.高爾基體D.線粒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群落演替是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B.演替過程中,種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層現(xiàn)象
C.自然條件下,群落演替直到達到頂級群落才會終止
D.群落演替過程中其優(yōu)勢種逐漸發(fā)生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圖甲為某一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照射后的生長情況,圖乙為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對該胚芽鞘生長的影響.如果圖甲中b處的生長素濃度對應于圖乙中的m,則a處的生長素濃度應該( 。
A.大于m且小于nB.等于iC.大于n且小于iD.大于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吞噬細胞在機體免疫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參與了( 。
①攝取和處理抗原并呈遞抗原     
②吞噬抗原抗體結合體      
③可變形穿過毛細血管壁進
入組織間隙吞噬異物      
④吞噬衰老、病變細胞    
⑤分泌抗體    
⑥特異性識別抗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⑥D.②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下圖為科學家在某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開展了輕度、中度、重度入侵區(qū)的群落植物多樣性調(diào)查(結果如圖1). 同時對輕度入侵區(qū)的能量流動進行了研究(結果如圖2).
(1)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稱為豐富度,其隨入侵物種的入侵程度的增加而減小.重度入侵區(qū)植物物種數(shù)變化較小的原因是已形成以入侵物種為優(yōu)勢的穩(wěn)定群落(該群落中入侵物種占絕對優(yōu)勢).棄耕地群落的形成是次生演替的結果,調(diào)查說明外來物種的入侵能改變?nèi)郝溲萏娴乃俣群头较颍?br />(2)入侵物種與本地植物之間構成競爭關系.該入侵物種能分泌化學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時能引起昆蟲和動物拒食.可見信息能夠調(diào)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
(3)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植物黑麥草能抑制該入侵物種的生長.為了解其抑制機制,進行如下實驗:
①用完全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黑麥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養(yǎng)過黑麥草的營養(yǎng)液加入用于培養(yǎng)該入侵物種幼苗的完全營養(yǎng)液中作為實驗組,對照組加入等量的該入侵物種幼苗的完全營養(yǎng)液.
③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一段時間,觀察并比較兩組入侵物種幼苗的長勢.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黑麥草根部是否分泌抑制該入侵物種生長的物質(zhì)
(4)在研究能量流動時,可通過標志重捕法方法調(diào)查初級消費者田鼠種群密度. 初級消費者到次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是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如圖表示一個生物群落中甲乙兩個種群的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曲線,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若乙種群為害蟲,則在t4時防治效果最佳
B.t1-t2時間內(nèi),甲種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t4時,甲的種群密度最小,乙的種群密度最大
D.t3-t6時間內(nèi)甲乙兩種群的年齡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將具有1對遺傳因子的雜合子逐代自交3次,在F3中,顯性純合子、隱性個體及雜合子的比例依次是(  )
A.$\frac{7}{16}$,$\frac{7}{16}$,$\frac{1}{8}$B.$\frac{7}{16}$,$\frac{7}{8}$,$\frac{1}{16}$C.$\frac{7}{8}$,$\frac{7}{16}$,$\frac{1}{8}$D.$\frac{7}{8}$,$\frac{7}{8}$,$\frac{7}{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