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批豌豆種子中胚的基因型為AA與Aa的種子數(shù)之比為1∶2,將這批種子種下,自然狀態(tài)下(假設結實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為AA、Aa、aa的種子數(shù)之比為 ( )
A.3∶2∶1 B.4∶4∶1
C.3∶5∶1 D.1∶2∶1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正確的一組是
①含溶酶體的細胞必定為植物細胞
②含中心體的細胞必定為動物細胞
③同一動物體不同組織細胞中線粒體含量不同
④植物細胞必定含葉綠體
⑤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是真核生物
A.①③ B.①④ C.③⑤ 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安徽省合肥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哪一實例能說明微量元素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 )
A.Mg是葉綠素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
B.油菜缺少B時只開花不結果
C.哺乳動物血液中Ca2+鹽含量太低會抽搐
D.人體內氧元素含量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省高二上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雙鏈DNA分子含有200個堿基,一條鏈上A∶T∶G∶C=1∶2∶3∶4,則該DNA分子( )
A.含有4個游離的磷酸基
B.連續(xù)復制兩次,需要游離的腺嘌呤脫氧核苷酸210個
C.四種含氮堿基A∶T∶G∶C=3∶3∶7∶7
D.堿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貴州省高二上期中考試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關于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紅綠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分別位于人類的X和Y染色體上
B.母親是紅綠色盲基因的攜帶者,由于交叉遺傳,兒子一定患有紅綠色盲
C.人類的正常精子中染色體的組成是22+X或22+Y
D.性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產物只存在于生殖細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黑龍江省大慶市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線粒體蛋白的轉運與細胞核密切相關(如下圖),據(jù)圖回答有關問題。
(1)用某種抑制性藥物處理細胞后,發(fā)現(xiàn)細胞質基質中的T蛋白明顯增多,推測該藥物最可能抑制了 (圖中編號)過程。從圖中M蛋白在線粒體中的位置推斷,M蛋白與有氧呼吸第 階段關系密切,寫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 。
(2)線粒體中含有遺傳物質 (DNA/RNA),其上的基因 (遵循/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人類遺傳病---線粒體肌病的遺傳特點是 。
(3)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線粒體時可用 染液對口腔上皮細胞進行染色,并放到低倍鏡下觀察。若要放大觀察的細胞在視野的左上角,則應該向 移動裝片,將該細胞物象移向視野中央,再轉動 ,換成高倍物鏡,用 調焦,可以看到 色的線粒體, 色細胞質;從細胞勻漿中分離出線粒體常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寧夏銀川市高三上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ATP為細胞的直接能源物質,下圖1為ATP的結構,圖2為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關系式,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圖1的A代表腺苷,b、c為高能磷酸鍵
B.圖1中的五碳糖為脫氧核糖,ATP脫去兩個磷酸后的產物為DNA的基本單位
C.圖2中的反應向右進行時,常伴隨著放能反應的進行
D.酶1和酶2的作用機理都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江西省等校高三上學期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判斷細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不正確的是
①將植物細胞置于較高濃度的蔗糖溶液中,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是活細胞
②觀察用健那綠染色的口腔上皮細胞,發(fā)現(xiàn)線粒體被染成藍綠色,則口腔上皮細胞是死細胞
③將好氧細菌與水綿一起制成臨時裝片,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若發(fā)現(xiàn)細菌沒有趨向水綿照光部位,則說明細菌可能為死細胞
④洋蔥根尖經(jīng)解離后,若發(fā)現(xiàn)細胞被龍膽紫溶液染上了色,則表明根尖細胞在解離前已死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2016學年吉林省長春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正確圖示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