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下列哪項不是哺乳動物克隆實驗的缺點( 。
A.重構胚胎成功率低B.流產(chǎn)率高
C.胎兒畸形率高D.克隆后的胚胎著床率高

分析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jīng)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chǎn)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

解答 解:哺乳動物克隆實驗的缺點有重構胚胎成功率低、流產(chǎn)率高、胎兒畸形率高、克隆后的胚胎著床率低.
故選:D.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哺乳動物克隆實驗的缺點,意在考查考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所學知識要點,把握知識間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能力;能運用所學知識,對生物學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如圖表示限制性內(nèi)切酶切割某DNA分子的過程,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限制酶能識別的堿基序列是GAATTC,切點在G和A之間
B.用此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同時須用該限制酶切割運載體,以產(chǎn)生與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
C.要把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縫合”起來,要用DNA聚合酶
D.限制酶切割DNA分子時,是破壞了同一條鏈上相鄰脫氧核苷酸之間的化學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1.如圖1表示細胞內(nèi)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組成及相互關系.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1中X代表的化學元素是N和P,Y代表的主要化學元素是N.
(2)現(xiàn)從某種真核細胞中提取出大量核糖體放入培養(yǎng)液中,再加入下列幾種有機物,模擬化合物B的合成.
①NH2-CH2-COOH
②NH2-CH2-CH20H



假設培養(yǎng)液里含有核糖體完成其功能所需的一切物質(zhì)和條件.其中實驗中所用的培養(yǎng)液相當于細胞內(nèi)的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上述五種化合物中能作為原料合成化合物B的是①④⑤(填序號).
(3)胰島B細胞產(chǎn)生、運輸、加工和分泌胰島素到細胞外,若用35S標記一定量的氨基酸來培養(yǎng)胰島B細胞,測得細胞內(nèi)三種細胞器上放射性強度發(fā)生的變化如圖2所示,則圖2中的Ⅰ、Ⅱ、Ⅲ所示細胞器的名稱依次是核糖體、內(nèi)質(zhì)網(wǎng)、高爾基體.
(4)研究推測水分子的跨膜運輸不是真正的自由擴散,它最可能與膜上的蛋白質(zhì)有關.美國科學家試圖從人血紅細胞、腎小管壁細胞膜上尋找這種蛋白質(zhì),之所以用這兩種細胞為實驗材料,這是因為人成熟的紅細胞除細胞膜外無其他結構的膜,便于獲得純凈的細胞膜,而腎小管壁細胞對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噬菌體外殼的合成原料直接來自于( 。
A.細菌B.噬菌體
C.環(huán)境D.原噬菌體外殼的降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光合作用是世界上有機物生產(chǎn)的最宏大工程,關系到人類生存、生活與發(fā)展的質(zhì)量,自然成為現(xiàn)代生物學關注、著力研究的重要領域.C4植物的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中均含有葉綠體,請利用下列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探究其淀粉合成的具體部位.
材料用具:玉米植株、酒精、酒精燈、碘酒、顯微鏡、培養(yǎng)皿、大燒杯、鑷子、火柴、雙疊刀片、滴管、吸水紙、載玻片、毛筆、小塊木板.
實驗目的:探究C4植物淀粉合成的具體部位.
實驗步驟:①將玉米植株置于光照下幾小時,取一葉片;
②將玉米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大燒杯中,水浴加熱脫去色素; ③取出脫色葉片,放在培養(yǎng)皿中,滴加碘液; ④用雙疊刀片將葉片橫切成薄片,制成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①若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呈藍色,則說明C4植物淀粉合成的具體部位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②若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葉綠體呈藍色,則說明C4植物淀粉合成的具體部位在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葉綠體;③若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葉綠體都呈藍色,則說明C4植物淀粉合成的具體部位在葉肉細胞和維管束鞘細胞中的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如圖為利用生物技術獲得生物新品種的過程示意圖.據(jù)圖回答:

(1)隨著科技發(fā)展,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也越來越多,若乙圖中的“抗蟲基因”是利用甲圖中的方法獲取的,這種獲取方法屬于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③是在熱穩(wěn)定DNA聚合酶(或答:“Taq酶”)(填“酶的名稱”)作用下進行延伸的.
(2)在培育轉(zhuǎn)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為標記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細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養(yǎng)基上生長.乙圖為獲得抗蟲棉技術的流程,圖中將目的基因?qū)胫参锸荏w細胞采用的方法是農(nóng)桿菌轉(zhuǎn)化法.  C過程的培養(yǎng)基除含有必要營養(yǎng)物質(zhì)、瓊脂和激素外,還必須加入卡那霉素.
(3)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zhuǎn)錄出mRNA的具體方法是使用標記的目的基因與提取出的mRNA分子雜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如圖所示,A~C為某動物體三個細胞核內(nèi)DNA含量變化情況,請據(jù)圖回答:

(1)A、B、C三圖所代表的細胞發(fā)生的變化分別是:A有絲分裂;B減數(shù)分裂;C減數(shù)分裂和受精作用.
(2)A圖d→e和B圖d→e的過程中,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變化的不同點在于:A著絲點分裂,染色單體分開;B著絲點不分裂,同源染色體分開.
(3)就C圖而言,b→c的變化是由于染色體的復制;h→i的變化是由于受精作用.
(4)下列細胞所處的時期分別是:A圖中的b→c有絲分裂間期;B圖中的c→e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
(5)與A圖中的c→d相比,B圖中的c→d細胞分裂的顯著特點是分裂過程中有聯(lián)會行為且出現(xiàn)四分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如圖表示某生物膜結構,圖中A、B、C、D、E、F表示某物質(zhì),a、b、c、d表示物質(zhì)跨膜運輸方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用相應的水解酶處理D,最終產(chǎn)物應該有葡萄糖和多種氨基酸
B.若該膜為小腸上皮細胞膜,則以a方式吸收葡萄糖
C.置于適宜濃度KNO3溶液中的成熟植物細胞,在質(zhì)壁分離及自動復原過程中,物質(zhì)跨膜運輸?shù)姆绞接衏、a
D.該圖體現(xiàn)了細胞膜控制物質(zhì)進出細胞和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炭疽病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機會接觸因炭疽熱致死的動物尸體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場工人、屠宰場工人等.對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據(jù)噬菌體的宿主專一性,通過實驗確診.
(1)細菌培養(yǎng)和鑒定:采集疑似患者的樣本,分離培養(yǎng),獲得可疑菌落.挑選可疑菌落,接種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置于35℃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24小時.取等量菌液分別置于A、B試管中,實驗組加入生理鹽水配制的澄清噬菌體液,對照組加入等量的生理鹽水,置于35℃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6小時.
(2)回答以下相關問題:
①對配制的液體培養(yǎng)基等需采取高壓滅菌方法滅菌;實驗所用液體培養(yǎng)基的碳源為有機碳(填“無機碳”或“有機碳”).
②接種可疑菌后,35℃培養(yǎng)24小時,液體培養(yǎng)基變渾濁,原因是細菌大量繁殖、細菌代謝產(chǎn)物的積累若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培養(yǎng)6小時后,實驗組液體培養(yǎng)基的渾濁度比對照組低(填“高”或“低”),則可明確疑似患者被炭疽桿菌感染;反之則排除.
③炭疽病的傳播途徑屬于接觸傳播,通過該途徑傳播的疾病還有艾滋病、乙肝等.早在1876年德國細菌學家科赫就已分離出炭疽芽孢桿菌.對易感人群,可接種炭疽病疫苗,該疫苗最早是由科學家巴斯德發(fā)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